一級建造師《工程法規》科目歷年考題重復率高,題型為客觀題,針對這些特點,233網校采用將歷年試題與考試用書相結合的方式,對一建《工程法規》考點精華進行重點摘錄、整理,對考試用書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整理編寫了一建《工程法規》關鍵考點總結系列,方便考生們復習背誦之用。本文為第五章《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文物保護法律制度》21個考點總結,本章歷年分值在8分左右。推薦添加收藏,多看多背~
第五章 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文物保護法律制度
1、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限值:晝間70dB(A),夜間55dB(A)。“晝間”是指6:00至22:00之間的時段;“夜間”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間的時段。
2、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15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噪聲值以及擬采取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3、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污染的建筑施工作業,但①搶修、搶險和②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③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4、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三同時)
5、拆除或閑置噪聲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事先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6、施工現場大氣污染的防治:①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建設單位應當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超過3個月的,應當進行綠化、鋪裝或遮蓋。②圍擋高度:主要路段2.5m,一般路段1.8m。③現場的建筑材料、構件、料具應按總平面布局進行碼放。④土方和建筑垃圾運輸應采用封閉式運輸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建筑物內施工垃圾的清運,應采用器具或管道運輸,嚴禁隨意拋擲。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⑤鼓勵工地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并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聯網。
7、施工現場水污染的防治:①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查明工程建設范圍內地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相關情況。②建設單位應當與施工單位、設施維護運營單位共同制定設施保護方案,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③需要拆除、改動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單位應制定拆除、改動方案,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審核。④各類施工作業需要排水的,由建設單位申領排水許可證。排水許可證的有效期,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確定,但不得超過施工期限。實施排水許可不得收費。
8、一般固體廢物污染的防治:固體廢物移出省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省的同意后方可批準轉移。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在運輸時,應當隨車攜帶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文件。
9、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的特別規定:①對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②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規定的,應當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危險廢物排污費用于污染環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③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委托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利用、處置等。
10、力爭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達到30%。建筑物拆除產生的廢棄物再利用和回收率達到40%。碎石、土石方類建筑垃圾,再利用率達到50%。
11、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建設單位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對不符合施工圖設計文件要求的材料、設備,施工單位不得使用
12:節材:應就地取材,盡量減少遠距離運輸,施工現場500公里以內生產的建材用量占建材總重量的70%以上。
13、節水:(1)提高用水效率:①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自來水;②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③分別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④大型工程的不同單項工程、不同標段、不同分包生活區,應分別計量用水量。在簽訂不同標段分包或勞務合同時,將節水定額指標納入合同條款,進行計量考核。⑤對混凝土攪拌站點等用水集中區域進行專項計量考核。施工現場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統。(2)非傳統水源利用。(3)安全用水。
14、節能:照明設計以滿足最低照度為原則,照度不應超過最低照度的20%。
15、節地:(1)臨時用地指標: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2)臨時用地保護:①應對深基坑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②紅線外臨時占地應盡量使用荒廢地,少占農田和耕地。③對于施工周期較長的現場,可按建筑永久綠化的要求,安排場地新建綠化。
16、注冊執業人員未執行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執業3個月以上1年以下;情節嚴重的,由頒發資格證書的部門吊銷執業資格證書,5年內不予注冊。
17、施工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吊銷資質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①未對進入施工現場的墻體和保溫材料、門窗、采暖制冷系統和照明設備進行查驗的。 ②使用不符合施工圖設計文件要求的墻體材料、門窗、照明設備等。③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錄的技術、材料等。
18、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全國重點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內,由省政府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
19、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省政府批準,由省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并公布。
20、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從事建設活動的相關規定:①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②因特殊情況需要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保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并經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準,在批準前應當征得上一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同意。③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經省政府批準,批準前應征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
21、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文物,應當保護現場,立即報告當地文物行政部門,文物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在24小時內趕赴現場,并在7日內提出處理意見。發現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