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未開始復習的考生建議
如果很不幸的你四門課都還沒開始學習,那么我建議你的復習進度是這樣的:
(一)先快速瀏覽實務案例(真題),找出考試規律,每年案例要考的都有:《項目管理》中的網絡計劃和工期索賠、質量事故、安全事故,《法規》中的招投標、安全生產條例、保修,《經濟》中的一個計算,如此等等。
(二)再學習《項目管理》《法規》《經濟》中的重要章節(注意每個章節都要邊看書邊做各科真題,否則看了白看),尤其是與《實務》案例有關的章節。事實證明,與實務案例有關的章節往往也是各科分數最多的章節
(三)回頭把實務案例真題逐個作答,搞透。
(四)其他三門的非重點章節。
(五)《實務》的非重點章節。
二、給復習深度不夠的建議
部分考生由于時間緊迫,知識點看的很粗,我只能給出幾個初步的建議:
(一)不是你一個人在戰斗,不是你一個人在用新書,不是你一個人想吐。所以要穩住陣腳,堅定信心。永遠不要害怕命題人,你不是在跟命題人競爭,而是在跟其他考生競爭:別人絕望時你不絕望,別人放棄時你不放棄;別人每天看書三小時,你看四小時;別人看的想吐時,你吐完了繼續看,最后的好運一定屬于你。別人都能做對的題,你決不能做錯;大家都做錯的題,也決不要求你做對。這就是考試。
(二)教材內容繁雜,不要逐字逐句的看,這樣,人很容易被拖垮,信心一旦沒了再樹立很難。永遠記得:教材中有命題價值的內容不會超過20%。法規課程的核心是法條,法規考試是考核對法條的理解和應用,不是考誰背書背的好,是考理解力不是考記憶力。換誰去出題都一樣。
(三)圍繞著法條的都是教材作者們在灌水。編委會的核心團隊一部分換了,他們灌過的水自然要換,否則容易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法條是沒有知識產權的,灌水的內容卻恰恰關乎知識產權。新教材中法條淹沒在灌水的內容中,即大面積刪除了“根據《**法》第*條”的字樣。所以找起來比較費勁。
(四)教材分為章、節、目(例如1Z301000建設工程基本法律知識叫做“章”,1Z301010建設工程法律體系叫做“節”,1Z301011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叫做“目”)。法規考試總共100個題,而教材有8章、36節、158目,所以大多數的節應該出題在2~3題左右,部分特別重要的節(如合同制度)在5題以上。每一目最多一個題(特別重要的2個),很多目寫的很多卻注定不會考。考試是考選擇題,任何一個看著難受的地方不看最多損失1~2分,不要緊張。要學會把書拆開看。
1、初期學習建議從案例入手,看起來會覺得輕松些,重點看最后面的分析依據。案例體現了教材作者的研究偏好,也很容易為命題人青睞。
2、先看舊的內容后看新增的內容,考試的競爭主要是靠舊的章節拿分,因為新增內容大家都不會,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換教材以后,新增內容第一次考,應該主要是考提綱挈領的東西,也會有意識的降低難度,不會考特別細致的規定,這一點要格外留意。
3、先挑自己喜歡看的,把這些章節看好,再看那些比較吃力的。而看著想吐的章節基本就不會考,因為你生理很正常:你吐別人也想吐,出題的人看著也想吐,寫書的人想必當時也寫的吐。
4、教材天翻地覆,但重要的內容寫的再薄也仍舊重要,不重要的內容寫的再厚也還是考1~2題。舊版教材中給大家講過的各章節的分值分布對比仍然有效。
(五)不要因為換了教材就放棄真題的研究,真題是撫慰絕望心靈的最好的良藥。每當你迷惘或空虛時,記得把真題拿出來做一做。真題做的次數越多,你就會和我一樣,擁有壓倒一切的自信。
三、復習層級與主次觀(復習的性價比)
先看搞的定的,后看搞不定的;先看分數多的重點章節,后看分數少的次要章節;先看三門課(項目管理、法規、實務)都要考的,后看本科目獨有的。
要學會把書拆開來看,寫教材,當然要從基礎寫起,最后寫屋面;讀書的過程就不能拘泥于此,如果屋面考10分,基礎考3分,我當然先看屋面,后看基礎。
因此,建議先看《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質量管理條例》的內容。例如《質量管理條例》中的保修,只有一頁紙,但法規就要考3~4分左右,項目管理、實務也要考,三科加起來,就有10來分了。而《保險法》,8頁紙,考1分,看它干嘛呢?我的建議是永遠別看,上考場瞎蒙一個算了。
在學習的性價比問題上,要像生意人一樣精明。每分每秒,都要花在有分數的地方;沒有分的,堅決不看、不問、不琢磨、不圍觀。還要記得二八法則,80%的分數,一定是你在20%的時間里掙到的,所以要把最重要、分數最多的章節,放在第一時間搞透徹。
考試的重點,必定反映在歷年真題里。所以第一時間把真題狂背一氣,把保底分抓到手;保底分有了,基礎牢靠了,心定了,后面80%的時間慢慢混,去看看往年沒出過題的地方,考的少的地方,可以了。能得一分是一分,丟掉了也損失不大。
有考生認為,考過的地方不一定是重點。還有的認為,命題人年年換,前幾年的重點,今后幾年未必是重點。這是托大了。其實,任何一門課程任何一個章節的重點總是客觀的。以法規為例,稍微懂一點的人都知道,重要的永遠是法條。這方面,天才去出題和豬去出題,區別不大的。
何況,你還要堅信命題人水平再爛,總比你我要高,不然為什么是他去出題,你去做題,我去講題呢?所以,要讓自己的一切工作,始終圍繞著命題人的指揮棒來轉:命題人指向哪里,你就打到哪里;命題人都不操心的地方,你就別操心了。
四、給就差一門(實務)考生的忠告
就差一門(實務)的確壓力有些大,非常同情。我的建議如下:
(一)實務和三門公共課不同,不但要動腦更要動筆,除了記誦重要段落,還要多默寫、比對。不動筆永遠走不上正軌、把握不住答題的思路和方向。這是第一個關鍵動作。
(二)實務,先看題后看書,挑選幾個重要案例(如總分包關系、監理、招標投標、質量安全、206號建安費用組成、網絡計劃和工期索賠方面)背誦、默寫,再根據標準答案調整,熟悉命題套路后,對這門課程的理解自然開始到位,這是尋找突破口的第二個關鍵動作。
(三)訓練答題時,就應先看小問,把不需要看案例背景的小問先根據記憶的內容做出來,然后再看背景回答其他需要用到背景素材的小問;此外,還應隨時注意字跡工整、卷面整潔;具體原因不解釋。
(四)根據最近三年真題,大致找到重點章節重點段落。先吃甘蔗最甜的那一截,然后逐步延展到其他章節。
(五)實務教材中需要背誦的重點段落,通常是那些短小精干的段落,如(1)~(3)、(1)~(5),而那些冗長的難以記誦的段落如(1)~(9),恰恰不大容易考到,具體原因不解釋。
(六)要想游刃有余地應付案例,這些精干段落就要準備的超多。而要想背的比別人多,就要求每一句用一個關鍵詞代替,而不能一字不漏的背下來,要學會節約大腦容量。這是第三個關鍵動作。我對那些喜歡劃書,一劃就是三行五行的同學愛莫能助。你每個地方都要背三行五行,整本書你能背幾段呢?四門課全這樣劃這樣背,那么你可以回家了,因為你在試圖完成一個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七)項目管理基礎好,對實務幫助極大。所以在你學習實務時,需要把項目管理中與實務重要內容相關的段落看看,做些參考。但你不考這門,絕對不應該學的太細太全,那是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