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202000 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
本章經典真題【真題解析班免費聽>>】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 2013年真題】關于施工成本及其管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A.施工成本是指施工過程中消耗的構成工程實體的各項費用支出
B.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證工期和滿足質量要求的情況下,采取相應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計劃范圍內,并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
C.施工成本預測是以貨幣形式編制施工項目在計劃期內的生產費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及降低成本措施的書面方案
D.施工成本考核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成本形成過程和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
【答案】B
【解析】本題涉及的考點是施工成本及其管理的相關知識。直接成本是指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或有助于工程實體形成的各項費用支出。施工成本計劃是以貨幣形式編制施工項目在計劃期內的生產費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規劃的書面方案。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成本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故選項A、C、D錯誤。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證工期和質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包括組織措施、經濟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計劃范圍內,并進一步尋求最大程度的成本節約。故選項B正確。
2.[2012年真題】下列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中,屬于組織措施的是()。
A.確定最佳的施工方案
B.對施工成本管理目標進行風險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對策
C.選用合適的合同結構
D.加強施工定額管理和施工任務單管理,控制活動和物化活動的消耗
【答案】D
【解析】選項A屬于技術措施,選項B、C屬于管理措施。
3.[2015年真題】關于施工預算、施工圖預算“兩算”對比的說法,正確的是()。
A.施工預算的編制以預算定額為依據,施工圖預算的編制以施工定額為依據
B.“兩算”對比的方法包括實物對比法
C.一般情況下,施工圖預算的人工數量及人工費比施工預算低
D.一般情況下,施工圖預算的材料消耗量及材料費比施工預算低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施工成本計劃的類型。施工預算的編制以施工定額為主要依據,施工圖預算的編制以預算定額為主要依據,選項A錯誤;兩算對比的方法包括實物對比法和金額對比法,選項B正確;施工預算的人工數量及人工費比施工圖預算一般要低6%左右,選項C錯誤;施工預算的材料消耗量及材料費一般低于施工圖預算,選項D錯誤。
4.[2014年真題】施工成本計劃的編制以成本預測為基礎,關鍵是確定()。
A.目標成本
B.預算成本
C.固定成本
D.實際成本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點是按施工成本組成編制施工成本計劃的方法。施工成本計劃的編制以成本預測為基礎,關鍵是確定目標成本。
5.[2015年真題】某項目按施工進度編制的施工成本計劃如下圖所示,則4月份計劃成本是()萬元。
A.300
B.400
C. 750
D.115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按施工進度編制施工成本計劃的方法。根據時間—成本累積曲線,可以導出每月的進度計劃成本為:1150-750=400。
6.[2011年真題】已知某施工項目的計劃數據資料如下表所示,則第3周的施工成本計劃值是()萬元。
A.30
B.60
C.75
D.90
【答案】D
【解析】本題涉及的考點是施工成本計劃值的計算。第3周施工成本計劃值=15+15+60=90(萬元)。
7.[2013年真題】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三算”對比分析,是指()的比較。
A.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實際成本
B.概算成本、預算成本、決算成本
C.月度成本、季度成本、年度成本
D.預算成本、計劃成本、目標成本
【答案】A
【解析】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是對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實際成本的“三算”對比。
8.[2015年真題】某施工項目部根據以往項目的材料實際耗用情況,結合具體施工項目要求,制定領用材料標準控制發料。這種材料用量控制方法是()。
A.定額控制
B.計量控制
C.指標控制
D.包干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題涉及的考點是施工成本的過程控制方法。指標控制是指對于沒有消耗定額的材料,則實行計劃管理和按指標控制的辦法。根據以往項目的實際耗用情況,結合具體施工項目的內容和要求,制定領用材料指標,以控制發料。超過指標的材料,必須經過一定的審批手續方可領用。
9.[2015年真題】某工程每月所需混凝土量相同,混凝土用量為3200m3,計劃4個月完成,混凝土綜合價格為1000元/m3;實際混凝土用量為5000m3,用時5個月,從第1個月至第5個月各月混凝土價格指數(%)為100、115、110、105、115。則根據贏得值法,前3個月的費用偏差為()萬元。
A.-30
B.-25
C.-22
D.-2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贏得值法。費用偏差=已完工作預算費用-已完工作實際費用=(1000×1000×3)-(1000×100%×1000+1000×115%×1000+1000×110%×1000)=-250000元。
10.[2005年真題】對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和尚未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屬于()。
A.會計核算
B.業務核算
C.動態核算
D.統計核算
【答案】B
【解析】業務核算的范圍比會計、統計核算要廣。會計和統計核算一般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而業務核算不但可以核算已經完成的項目是否達到原定的目的、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可以對尚未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它的特點是對個別的經濟業務進行單項核算。
11.[2015年真題】某項目施工成本數據如下表所示,根據差額計算法,成本降低率提高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程度為()萬元。
A.0.6
B.0.7
C.1.1
D.1.2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成本降低率提高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為(3.5%-3%)×240=1.2萬元。
12.[2011年真題】某分項工程的混凝土成本數據如下表所示。應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可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由于產量增加50,成本增加21300元
B.由于單價提高40,成本增加35020元
C.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額為56320元
D.由于損耗下降2%,成本減少9600元
【答案】C
【解析】本題涉及的考點是因素分析法。目標數=800×600×1.05=504000(元)。
第一次替代產量因素,以850替代800:
850×600×1.05=535500(元)
第二次替代單價因素,以640替代60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
850×640×1.05=571200(元)
第三次替代損耗率因素,以1.05替代1.03,并保留上兩次替代后的值:
850×640×1.03=560320(元)
計算差額:
第一次替代與目標數的差額=535500-504000=31500(元);
第二次替代與第一次替代的差額=571200-535500=35700(元);
第三次替代與第二次替代的差額=560320-571200=-10880(元)。
由于產量增加50m3,成本增加31500元;由于單價提高40元,成本增加35700元;
由于損耗率下降2%,成本減少10880元。
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31500+35700-10880=56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