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考試中,數字型考點是每年的必考點,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及案例題。這部分知識點盤根錯節,容易混淆。因此,233網校特為考生們歸納編寫了二建《建筑實務》重要數字型考點技術匯總篇和管理匯總篇,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記憶,提高復習效率~推薦收藏起來,多看多記!
技術篇下
50、在磚墻上留置臨時施工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不應超過1m。
圖片來源于郭煒老師精講課程
51、不得在下列墻體或部位設置腳手眼【2012二建,2014一建】
(1)120mm厚墻、清水墻、料石墻、獨立柱和附墻柱;
(2)過梁上與過梁成60°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3)寬度<1m的窗間墻;
(4)門窗洞口兩側石砌體300mm,其他砌體200mm范圍內,轉角處石砌體600mm,其他砌體450mm范圍內;
(5)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范圍內;
52、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 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 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且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 120mm墻厚放置 1Φ6拉結鋼筋(120mm厚墻放置2 Φ6拉結鋼筋) ;
(2)間距沿墻高不應超過 500mm ,且豎向間距偏差不應超過100mm;
(3)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0mm,抗震設防烈度 6度、 7度地區,不應小于1000mm。【2010案例】
(4)末端應有 90°彎鉤 。
53、正常施工條件下,磚砌體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
54、砌筑填充墻時,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d,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宜小于30%。【2018】
55、填充墻砌體砌筑,應待承重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合格后進行。填充墻與承重主體結構間的空(縫)隙部位施工,應在填充墻砌筑14d后進行。(分兩次砌筑)【2013案例】
56、高強度螺栓長度應以螺栓連接副終擰后外露2~3扣絲為標準。【2013】
57、同一接頭中,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初擰、復擰、終擰應在24h內完成。
58、防火涂料按厚度可分CB、B和H三類。【2014、2016二建,2016一建】
(1)CB類:超薄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3mm;
(2)B類:薄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為3~7mm;
(3)H類:厚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為7~45mm。
59、預制構件吊裝要求:吊索水平夾角不宜小于60°,不應小于45°。
60、預制構件接縫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可采取灑水、覆膜、噴涂養護劑等養護方式,養護時間不應少于 14d 。
6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級分為 4 級。【2019一建】
62、防水混凝土可通過調整配合比,或摻加外加劑、摻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6。其試配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
63、大體積防水混凝土應采取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5℃,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值不應大于20℃,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64、水泥砂漿防水層不得在雨天、五級及以上大風中施工。冬期施工時,氣溫不應低于5℃。夏季不宜在30℃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 水泥砂漿防水層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溫度不宜低于5℃,并應保持砂漿表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65、鋪貼卷材嚴禁在雨天、雪天、五級及以上大風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環境氣溫不宜低于5℃,熱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環境氣溫不宜低于-10℃。【2010】
66、吊桿距主龍骨端部和距墻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主龍骨上吊桿之間的距離應小于1000mm;主龍骨間距不應大于 1200mm。 當吊桿長度大于 1.5m時,應設置反支撐 。
67、條板隔墻上需要吊掛重物和設備時,不得單點固定,并應在設計時考慮加固措施,固定兩點間距應大于300mm。
68、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溝,應設置伸縮縫,其間距不得大于10m;縫寬度為15~20mm,縫內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69、整體面層施工后,養護時間不應小于7d,抗壓強度應達到5MPa后,方準上人行走。
70、混凝土或抹灰基層涂刷溶劑型涂料時,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時,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材基層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71、玻璃幕墻開啟窗的開啟角度不宜大于30°。開啟距離不宜大于300mm。【2015一建】
72、幕墻外表面的檢查、清洗作業不得在4級以上風力和大雨(雪)天氣下進行。
73、砌體采用氯鹽砂漿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超過1.2m。
74、鋼筋調直冷拉溫度不宜低于-20°C。預應力鋼筋張拉溫度不宜低于-15°C。
75、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期間以及完工后24h內,基層及環境空氣溫度不應低于5℃。【2014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