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題(共4題,每題20分)
(一)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建一項路橋結合城鎮主干路工程。橋臺設計為重力式U型結構,基礎采用擴大基礎,持力層位于砂質黏土層,地層中有少量潛水;臺后路基平均填土高度大于5m。場地地質自上而下分別為腐植土層、粉質黏土層、砂質黏士層、砂卵石層等。橋臺及臺后路基立面如圖1-1所示,路基典型橫斷面及路基壓實度分區如圖1-2所示。
圖1-2路基典型橫斷面及路基壓實度分區示意圖
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橋臺擴大基礎開挖施工過程中,基坑坑壁有少量潛水出露,項目部按施工方案要求,采取分層開挖和做好相應的排水措施,順利完成了基坑開挖施工。
事件二:擴大基礎混凝土結構施工前,項目部在基坑施工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邀請監理等單位進行實地驗槽,檢驗項目包括:軸線偏位、基坑尺寸等。
事件三:路基施工前,項目部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查和測量復測工作,發現部分路段原地面橫向坡度陡于1:5。在路基填筑施工時,項目部對原地面的植被及腐殖土層進行清理,并按規范要求對地表進行相應處理后,開始路基填筑施工。
事件四:路基填筑釆用合格的黏性土,項目部嚴格按規范規定的壓實度對路基填土進行分區如下:①路床頂面以下80cm范圍內為I區;②路床頂面以下80cm~150cm范圍內為II區③床頂面以下大于150cm為III區。
【問題】
1.寫出圖1-1中構件A的名稱及其作用。
2.指出事件一中基坑排水最適宜的方法。
3.事件二中,基坑驗槽還應邀請哪些單位參加?補全基坑質里檢驗項目
4.事件三中,路基填筑前,項目部應如何對地表進行處理?
5.寫出圖1-2中各壓實度分區的壓實度值(重型擊實)。
【參考答案】
1.A一橋頭搭板;作用:防止橋梁與道路連接部分的不均勻沉降,設置在橋臺或懸臂梁板端部和填土之間,隨著填土的沉降而能夠轉動。車輛行駛時可起到緩沖作用,防止橋頭跳車。
2.可采取集水明排的方式進行潛水的梳排。
3.基坑驗槽還應邀請: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
基坑檢驗項目為:地基承載力、基底高程。
4.當原地面橫坡陡于1:5時,應修成臺階形式,每級臺階寬度不得小于1.0m,臺階頂面應向內傾斜。
5.I區壓實度:≥95%;Ⅱ區壓實度:≥93%;III區壓實度:>90%(參見教材P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