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接給水廣升級改造工程,其中新建容積10000m2請水池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35、P8,底板厚650mm,墊層厚100mm,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15;底板下設抗拔混凝土灌注樁,直徑Φ800mm,滿堂布置,樁基施工前,項目部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范圍內地下管線遷移和保護工作,對作業班組進行了全員技術安全交底。
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吊運廢棄的雨水管節時,操作人員不慎將管節下的燃氣鋼管兜住,起吊時鋼管被拉裂,造成燃氣泄漏,險些釀成重大安全事故,總監理工程師下達工程暫停指令,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
事件二:樁基首個驗收批驗收時,發現個別樁有如下施工質量缺陷:樁基頂面設計高程以下約1.0m范圍混凝土不夠密實,達不到設計強度。監理工程師要求項目然提出返修處理方案和預防措施。項目部獲準的返修處理方案所附的樁頭與杯口細部做法如圖2所示。
圖2樁頭與杯口細部做法示意圖(尺寸單位:mm)
問題:
1.指出事件一中項目部安全管理的主要缺失,并給出正確做法。
2.列出事件一整改與復工的程序。
3.分析事件二中樁基質量缺陷的主要成因,并給出預防措施。
4.依據圖2給出返修處理步驟。(請用文字敘述)
參考答案:
1.(1)施工前未進行施工安全技術交底;(2)未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3)
施工過程現場無專人監控;(4)現場未做警示標志及圍欄;(5)現場管理管理失控·
正確做法:
(1)進行管道吊運前應項目技術負責人應對全體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技術交底資料應辦理簽字手續并歸檔。
(2)對施工人員進行三級安全教育。
(3)對包括機楲設備操作人員的特殊工種資格進行確認,無證或資格不符合者,嚴禁上崗。
(4)現場安放警示標志。
(5)吊裝過程安全員應在場進行監督檢查。
2程序:施工單位填寫施工復工報審表,項目經理簽字并加蓋施工單位公章報監理單位審批項目監理機構收到施工單位報送的工程復工報審表及有關材料后,應對施工單位的整改過程、結果進行檢查驗收,符合要求的,總監理工程師應及時簽署審批意見,并加蓋公章,報建設單位批準后,簽發工程復工令,施工單位接到工程復工令后組織復工。
3.樁基質里缺陷的成因:超灌高度不夠、混凝土浮漿太多、孔內混凝土面測定不準
預防措施:對于樁徑為800mm的樁,超灌髙度不小于樁長的5%,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樁,樁頂10m內的混凝土應適當調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里,減少樁頂浮漿。在灌注最后階段,孔內混凝土面測定應采用硬桿筒式取樣法測定。
4.(1)破除樁頂混凝土不密實部分,清掃結合面。
(2)鋼筋安裝,切除變形鋼筋留置搭接長度鋼筋。
(3)支設模板:使用內徑為800mm的鋼筒配合螺栓進行支設加固.
(4)混凝土澆筑前,濕潤結合面,將鋼筋表面附著混凝清凈,清洗洗鋼筋表面。
(5)混凝土澆筑:接樁接樁用混凝土強度同灌注樁設計混凝土強度。
(6)混凝土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