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系統轉移到另一個系統,而其總量保持恒定,這一自然界普遍規律稱為能量守恒定律。把這一定律應用于伴有熱現象的能量轉換和轉移過程,即為熱力學第一定律,表明了熱能與機械能在傳遞或轉換過程中的能量守恒,據此建立能量方程。
能量方程的一般形式;系統收入能量一支出能量=系統儲存能量的增量
(1)系統能量的組成
系統能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系統本身的能量,稱為系統儲存能;另一類是系統與外界之間相互傳遞的能量。
系統儲存能分為內能和外儲存能兩部分:
● 內能(或稱內儲存能)是工質內部分子動能與分子位能的總和,用U表示,其單位是焦爾(J),單位質量工質的內能用u表示,其單位是焦爾/千克(J/kg)。系統內能取決于系統本身(內部)的狀態,與工質的分子結構及微觀運動形式有關。內能是工質的溫度和比容的函數,因此內能也屬工質的狀態參數。
● 外儲存能包括工質以外界為參考坐標的系統宏觀運動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宏觀動能)及系統工質與外力場的相互作用時具有的能量(如重力位能)。
宏觀動能:物體以某一速度運動時,其具有的動能為宏觀運動動能。
重力位能:在重力場中物體相對于系統外的參考坐標系的高度為重力位能。
● 系統的總儲存能為內儲存能與外儲存能之和。對于沒有宏觀運動,并且高度為零的系統,系統總儲存能就等于內能。
● 閉口系統能量方程:與外界不發生物質交換(即沒有物質穿過邊界)的系統稱為閉
口系統,閉口系統的質量保持恒定,其系統能量方程:
系統總儲存能的變化=系統內能的變化。
● 開口系統能量方程:有物質穿過邊界的系統稱為開口系統,其能量方程:
進入控制體的能量一控制體輸出能量=控制體中儲存能量的增量
(2)系統與外界的能量傳遞
系統與外界傳遞能量是指系統與外界熱力源(熱源、功源、質源)或與其他有關物體之間進行的能量傳遞。系統與外界熱進行的能量傳遞包括:熱量、功和物質流能。
● 熱量:熱量學的熱量定義是:在溫差作用下系統與外界傳遞的能量稱為熱量。熱量一旦通過界面傳人(或傳出)系統,就變 成系統(或外界)儲存能的一部分,即內能,有時習慣上稱為熱能。顯然,熱量與內能(或熱能)之間有原則的區別。熱量是與過程特性有關的過程量。
●功:在熱力學中,功是系統除溫差以外的其他不平衡勢差所引起的系統與外界之間 傳遞的能量。功也是與過程特性有關的過程量功可分為:
膨脹功(也稱容積功):熱轉換為功,工質容積都要膨脹,也就是說都有膨脹功。閉口系統膨脹功通過系統界面傳遞,而開口系統的膨脹功可通過其他形式(如軸)傳遞。
軸功:系統通過機械軸與外界傳遞的機械功稱為軸功。通常規定系統輸出軸功為正功,輸入軸功為負功。軸功可來源于能量的轉換,如汽輪機中熱能轉換為機械能;也可能是機械能的直接傳遞,如水輪機。
● 物質流能:隨物質流傳遞的能量包括流動工質本身具有的能量(內能、宏觀動能和重力位能)和流動功(或稱推動功),流動功是為推動流體通過控制體界面而傳遞的機械功,它是維持流體正常流動所必須傳遞的能量。
● 焙的物理意義:對于流動工質,我們把內能和流動功稱為焓,焓具有能量意義,它表示流動工質向流動前方傳遞的總能量中取決于熱力狀態的那部分能量。焙也是工質的狀態參數。如果工質的動能和位能可以忽略,則焓表示隨流動工質傳遞的總能量。
● 熵:我們把工質在可逆過程中傳遞的熱量與當時溫度之比的總和稱為工質的熵的變化,熵用s表示,其單位是J/K,單位質量工質的熵用,表示;其單位是J/ksK。
熵也是工質的狀態參數,用工質的熵的變化來表達熱力過程特性。
對于可逆的等溫過程,工質的熵的變化就等于傳遞的熱量與該溫度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