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科目考試題型為選擇題,細分為單項選擇題以及多項選擇題。從歷年考題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題干與選項合并起來實則就是考試用書上一個個句子,通常這些句子帶有結論,譬如,“項目設計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任務是編制項目設計任務書。”或者,是某種說法,“施工總承包管理模式下,一般由業主方與分包單位簽合同。”
針對公共科目試題考點重復率高,題型為客觀題的特點,筆者采用將歷年試題與考試用書相結合的方式,對二建管理考點精華進行重點摘錄、整理,對考試用書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
以下是施工方的項目管理與施工管理的組織兩節內容的精華考點。
1、項目設計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任務是編制項目設計任務書。
2、費用目標對于施工方而言主要是成本目標,對于業主方是投資目標。
3、業主方項目管理的目標和任務中,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任務。
4、在參與項目管理的各方中,業主方是項目管理的核心,總進度的控制目標是有業主方(建設單位)進行控制的。
5、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方項目管理工作涉及項目實施階段的全過程,即設計前的準備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動用前準備階段和保修期。
6、施工方是承擔施工任務的單位的總稱謂,它可能是施工總承包方、施工總承包管理方、分包施工方、建設項目總承包的施工任務執行方或僅僅提供施工勞務的參與方。
7、施工總承包方是工程施工的總執行者和總組織者,負責組織和指揮它自行分包的分包施工單位和業主指定的分包施工單位的施工,并為分包施工單位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施工條件。
8、施工總承包管理方對所承包的建設工程承擔施工任務組織的總的責任。
9、如果施工總承包管理方通過投標(在平等條件下競標)獲得一部分施工任務,則它也可參與施工。
10、施工總承包管理模式下,一般由業主方與分包單位簽合同。
11、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的主要意義并不在于總價包干,也不是“交鑰匙”,其核心是通過設計與施工過程的組織集成,促進設計與施工的緊密結合,以達到為項目建設增值的目的。
12、影響一個系統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除了組織以外,還有人的因素、方法與工具。
13、系統的目標決定了系統的組織,而組織是目標能否實現的決定性因素。
14、組織結構模式反映一個組織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或各元素(各工作部門或各管理人員)之間的指令關系,包括線性、職能、矩陣組織結構。
15、組織分工反映一個組織系統中各子系統或各元素的工作任務分工和管理職能分工。
16、項目結構圖是一個組織工具,它通過樹狀圖的方式對一個項目的結構進行逐層分解,以反映組成該項目的所有工作任務。
17、同一個建設項目可有不同的項目結構分解方法,項目結構的分解應和整個工程實施的部屬相結合,并和將要采用的合同結構相結合。
18、項目結構圖和項目結構編碼是其他編碼的基礎。
19、組織結構圖反映一個組織系統中各組成部門(組成元素)之間的組織關系、指令關系。
20、線性組織結構模式是不允許跨部門跨層級直接下達指令。
21、在職能組織結構中,每一個職能部門可根據它的管理職能對其直接和非直接的下屬工作部門下達工作指令。
22、每一個建設項目都應編制項目管理任務分工表,這是項目的組織設計文件的一部分。
23、在任務分工表的每一行中,即每一個任務,都有至少一個主辦工作部門。
24、運營部和物業開發部參與整個項目實施過程,而不是在工程竣工前才介入工作。
25、編制施工任務分工表,首先進行工作任務分工,之后確定工作部門或個人的工作任務,最后是編制分工表。
26、崗位責任描述書描述每一個工作部門的工作任務,管理職能分工表反映管理職能分工,二者不同。
27、當管理職能分工表不足以明確每個工作部門的管理職能,則可以使用管理職能分工描述書。
28、建設工程施工管理是由提出問題-籌劃-決策-執行-檢查等環節組成。
29、管理工作流程組織包括了投資控制、進度控制、合同管理、付款和設計變更等流程。
30、工作流程圖反映各項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
31、工作流程圖用矩形框表示工作,用箭線表示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用菱形框表示判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