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主要有哪些研究成果?
行為金融學認為有效市場假說本身并沒有保證兩個假說前提一定成立。行為金融學根據對實際情況的分析,認為投資主體因為心理因素的影響會經常出現違反這兩個假設前提的情況。比如,在投資者者決策行為的一般特征研究方面,沙芬連和史蒂文指出:
1.決策者的偏好是多樣的、可變的,他們的偏好經常在決策過程中才形成;
2.決策者是應變性的,他們根據決策的性質和決策環境的不同選擇決策程序和技術;
3.決策者追求滿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優方案。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金融市場中的價格包含了一切信息,因而在任何時候的證券或期貨價格均可以看作為價值的最優估計。這個假說實際上隱含著兩個假設前提:一是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模式是沒有偏差的;二是投資者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行為金融學揭示了新古典傳統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一個根本性缺陷----完全理性假說。與傳統金融學不同,行為金融學認為市場中的參與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他們只是準理性人或者有限理性人,他們在進行風險決策中往往包含一些系統性誤差,這些誤差在有些情況下,成為影響全局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選擇的結果是不確定,其機制常常會失靈,非理性交易者完全有可能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相關推薦:2015投資分析必考點之定量分析
鎖分妙招:講師教你直擊2015期貨考點 點擊海量題目免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