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順勢而為
①、趨勢的定義
在技術分析這種市場研究方法中,趨勢的概念絕對是核心內容。。圖表分析師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諸如支撐和阻擋水平、價格形態、移動平均線、趨勢線等等,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輔助我們估量市場趨勢,從而順應著趨勢的方向做交易。在市場上,"永遠順著趨勢交易"、"決不可逆趨勢而動"、或者"趨勢即良友"等等,實在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因此,我們要花些功夫,給趨勢加以定義和分類。
從一般意義上說,趨勢就是市場何去何從的方向。不過,為了便于實際應用,我們需要更具體的定義。在通常情況下,市場不會朝任何方向直來直去,市場運動的特征就是曲折蜿蜒,它的軌跡酷似一系列前赴后繼的波浪,具有相當明顯的峰和谷。所謂市場趨勢,正是由這些波峰和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所構成的。無論這些峰和谷是依次遞升,還是依次遞降,或者橫向延伸,其方向就構成了市場的趨勢。所以,我們把上升趨勢定義為一系列依次上升的峰和谷;把下降趨勢定義為一系列依次下降的峰和谷;把橫向延伸趨勢定義為一系列依次橫向伸展的峰和谷。
②、趨勢具有三種方向
我們所說的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都是有充分的依據的。許多人習慣上認為市場只有兩種趨勢方向,要么上升,要么下降。但是事實上,市場具有三個運動方向--上升、下降以及橫向延伸。僅就保守的估計來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價格處在水平延伸的形態中,屬于所謂交易區間,所以,弄清楚這個區別頗為重要。這種水平伸展的狀況表明,市場在一段時間內處于均衡狀態,也就是說,在上述價格區間中,供求雙方的力量達到了相對的平衡。不過,雖然我們把這種持平的市場定義成橫向延伸趨勢,但是更通俗的說法還是"沒有趨勢"。
大多數技術工具和系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的,其主要設計意圖在于追隨上升或下降 的市場。當市場進入這種持平的或者說"沒有趨勢"的階段時,它們通常表現拙劣,甚至根本不起作用。恰恰是在這種市場橫向延伸的時期,趨勢型投資者最易受挫折,而采用交易系統的人也蒙受著最大的損失。顧名思義,對順應趨勢系統來說,首先必須有趨勢可循,然后才能施展功用。所以,失敗的根源不在系統本身,而是在于投資者,是投資者操作錯誤,把設計要求在趨勢市場條件下工作的系統,運用到沒有趨勢的市場環境之中了。
期貨投資者有三種選擇--先買后賣(做多頭)、先賣后買(做空頭)、或者拱手靜觀。當市場上升的時候,先買后賣當然是上策。而在市場下跌的時候,第二種選擇則是選擇。順理成章,逢到市場橫向延伸的時候,第三個辦法--拱手靜觀--通常是最明智的。
③、趨勢具有三種類型(規模)
趨勢不但具有三個方向,而且通常還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就是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實際上在市場上,從覆蓋幾分鐘或數小時的非常短暫的趨勢開始,到延續 50 年乃至 100 年的極長期趨勢為止,隨時都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趨勢同時并存、共同作用。
④、趨勢線
所謂趨勢線就是上漲行情中兩個以上的低點的連線以及下跌行情中兩個以上高點的連線,前者被稱為上升趨勢線,后者被稱為下降趨勢線。上升趨勢線的功能在于能夠顯示出價格上升的支撐位,一旦價格在波動過程中跌破此線,就意味著行情可能出現反轉,由漲轉跌;下降趨勢線的功能在于能夠顯示出價格下跌過程中回升的阻力,一旦價格在波動中向上突破此線,就意味著價格可能會止跌回漲。
投資者在畫趨勢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I、趨勢線根據價格波動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趨勢線、中期趨勢線和短期趨勢線,長期趨勢線應選擇長期波動點作為畫線依據,中期趨勢線則是中期波動點的連線,而短期趨勢線建議利用30分鐘或60分鐘K線圖的波動點進行連線。
II、畫趨勢線時應盡量先畫出不同的實驗性線,待價格變動一段時間后,保留經過驗證能夠反映波動趨勢、具有分析意義的趨勢線。
III、趨勢線的修正。以上升趨勢線的修正為例,當價格跌破上升趨勢線后有迅速回到該趨勢線上方時,應將原使用的低點之一與新低點相連接,得到修正后的新上升趨勢線,能更準確地反映出價格的走勢。
IV、趨勢線不應過于陡峭,否則很容易被橫向整理突破,失去分析意義。在研判趨勢線時,應謹防主力利用趨勢線做出的"陷阱"。一般來說,在價格沒有突破趨勢線以前,上升趨勢線是每一次下跌的支撐,下降趨勢線則是價格每一次回升的阻力。價格在突破趨勢線時,如果出現缺口,反轉走勢極可能出現,并且出現反轉后價格走勢有一定的力度。價格突破下降趨勢線的阻力而上升時,一般需大成交量的配合,而價格向下突破上升趨勢線時,成交量一般不會放大,而是在突破后幾天內成交量急劇放大。
(7)、觀圖論勢
①、 價格形態
研究這種醞釀時期及其預測性意義就是價格形態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什么是價格形態呢?價格形態是股票或期貨價格圖上的特定圖案或花樣,它們具有預測性價值,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
②、形態具有兩個類別:反轉型和持續型
價格形態有兩種最主要的分類--反轉型形態和持續型形態。反轉形態名符其實,意味著趨勢正在發生重要反轉;相反地,持續形態顯示市場很可能僅僅是暫時作一段時間的休整,把近期的超買或超賣狀況調整一番,過后,現存趨勢仍將繼續發展。關鍵是,必須在形態形成的過程中盡早判別出其所屬類型。
交易量在所有價格形態中,都起到重要的驗證作用。在形勢不明時,研究一下與價格數據伴生的交易量形態,是判斷當前價格形態是否可靠的決定性辦法。絕大多數價格形態各有其具體的測算技術,可以確定出最小價格目標。雖然這些目標僅僅是對下一步市場運動的大致估算,但仍有助于投資者確定其報償一風險比。
③、持續型形態
持續型形態,包括三角形、旗形和三角旗形、楔形、以及矩形。這類形態通常反映出現行趨勢正處于休整狀態,而不是趨勢的反轉,因此,通常被歸納為中等的或次要的形態,算不上主要形態。
④、反轉形態
反轉形態,包括單日(雙日)反轉、復合頭肩型、三重頂(底)、雙重頂(底)、頭肩底、頭肩頂、圓形頂。這類形態通常表示舊趨勢結束,一個新的趨勢形成。對于趨勢交易者來講, 識別反轉形態非常重要。一旦出現反轉形態,趨勢交易者應立即作出反向交易的決策。
⑤、反轉形態所共有的基本要素
I、事先存在趨勢的必要性
市場上確有趨勢存在是所有反轉形態存在的先決條件。市場必需先有明確的趨勢,然后才談得上反轉。在圖表上,偶爾會出現一些與反轉形態相像的圖形,但是,如果事前并無趨勢存在,那么它便無物可反,因而意義有限。我們在辯識形態的過程中,正確把握趨勢的總體結構,有的放矢地對最可能出現一定形態的階段提高警惕,是成功的關鍵。正因為反轉形態事先必須有趨勢可反,所以它才具備了測算意義。絕大多數測算技術僅僅給出最小價格目標。那么,反轉的最大目標是多少呢?就是事前趨勢的起點,它的終點就是回到它的起點。如果市場發生過一輪主要的牛市,并且主要反轉形態已經完成,就預示著價格向下運動的最大余地便是 100%地回撤整個牛市。
II、 重要趨勢線的突破
即將降臨的反轉過程,經常以突破重要的趨勢線為其前兆。不過朋友們請記住,主要趨勢線被突破,并不一定意味著趨勢的反轉。這個信號本身的意義是,原趨勢正有所改變。主要向上趨勢線被突破后,或許表示橫向延伸的價格形態開始出場,以后,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才能夠把該形態確認為反轉型或連續型。在有些情況下,主要趨勢線被突破同價格形態的完成恰好同步實現。
III、形態的規模越大,則隨之而來的市場動作越大
這里所謂規模大小,是就價格形態的高度和寬度而言的。高度標志著形態波動性的強弱,而寬度則代表著該形態從發展到完成所花費的時間的多寡。形態的規模越大--即價格在形態內擺動的范圍(高度)越大、經歷的時間(寬度)越長--那么該形態就越重要,隨之而來的價格運動的余地就越大。
IV、頂和底的差別
頂部形態與底部形態相比,"頂"的持續時間短但波動性更強。在頂部形態中,價格波動不但幅度更大,而且更劇烈,它的形成時間也較短。底部形態通常具有較小的價格波動幅度,但耗費的時間較長。正因如此,辨別和捕捉市場底部比捕捉其頂部,通常來得容易些。損失也相應少些。不過對喜歡"壓頂"的朋友來說,尚有一點可資安慰,即價格通常傾向于跌快而升慢,因而頂部形態盡管難于對付,卻也自有其引人之處。通常,投資者在捕捉住熊市的賣出機會的時候比抓住牛市的買入機會的時候,盈利快得多。事實上,一切都是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較高的風險從較高的回報中獲得補償,反之亦然。頂部形態雖然很難捕捉,卻也更具盈利的潛力。
V、交易量在驗證向上突破信號時更具重要性
交易量一般應該順著市場趨勢的方向相應地增長,這是驗證所有價格形態完成與否的重要線索。任何形態在完成時,均應伴隨著交易量的顯著增加。但是,在趨勢的頂部反轉過程的早期,交易量并不如此重要。一旦熊市潛入,市場慣于"因自重而下降"。圖表分析者當然希望看到,在價格下跌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更為活躍,不過,在頂部反轉過程中,這不是關鍵。然而,在底部反轉過程中,交易量的相應擴張,卻是絕對必需的。如果當價格向上突破的時候,交易量形態并未呈現出顯著增長的態勢,那么,整個價格形態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了。
(8)、跟勢技術
①、移動平均線:定義
移動平均線這種技術指標,最富靈活性,適用最廣泛。因為它的構造方法簡便,而且它的成績易于定量地檢驗,所以它構成了絕大部分順應趨勢的自動交易系統的運作基礎。 正如"平均"二字所指,它是最近 10 天收市價格的算術平均線。所謂"移動",實質上就是指我們在計算中,始終采用最近 10 天的價格數據。因此,被平均的數組(最近 10 天的收市價格)隨著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前推移。在我們計算移動平均值時,最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最近 10 天的收市價格。我們把新的收市價逐日地加入數組,而往前倒數的第 11 個收市價則被剔去。然后,再把新的總和除以 10,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10 天平均值)。
②、移動平均線:具有滯后特點的平滑工具,移動平均線實質上是一種追蹤趨勢的工具。其目的在于識別和顯示舊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新趨勢正在萌生的關鍵契機。它以跟蹤趨勢的進程為己任。
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平滑工具。短期平均線對價格變化更加敏感,而長期移動平均線則遲鈍些。在某些市場上,采用短期移動平均線更有利。而在另外的場合,長期平均線卻能發揮所長。
③、簡單移動平均值
所謂簡單移動平均值,即算術平均值,它最常用。
④、線性加權移動平均值
為了解決上述權重問題,有人提出了"線性加權移動平均值"的概念。在這種算法中,如果以 10 天平均值為例,那么,第 10 天的收市價要乘以 10,第 9 天乘以 9,第 8 天乘以 8,依此類推。這樣,越靠后的收市價,權重越大。在下一步計算中,我們把其總和除以上述乘數的和(在本例中為 55:10+9+8+ +1=55)。無論如何,線性加權平均值法依然沒有解決第一個疑問,即它僅僅包含平均值移動區間內的價格。
⑤、移動平均線的組合
大部分分析者使用雙移動平均線或三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其中,各種平均值均由收市價算得。最常用的移動平均值天數為 5 天、10 天、20 天和 40 天,或者是這些數字的某種變通(例如 4 天、9 天、18 天)。一個期貨品種必定會有一組最佳的移動平均線,選擇最佳的移動平均線組合,需要計算機進行復雜的運算,目前一般的投資者很難做到。但是,投資者可以對某一期貨品種的移動平均線組合進行比較、估計,選擇適合自己的、優化的移動平均線組合。
⑥、 移動平均線的買賣原則
利用移動平均線買賣的方法大致上有:
第一、收市價高于平均線時買入;收市價低于平均線時賣出;
第二、當市價由下而上,超越平均線時買入;當市價由上而下,跌破平均線時賣出;
第三、利用兩條時間長短不同的移動平均線買賣。當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漲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買入;如果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跌穿長期移動平均線時賣出;
第四、當收市價高于短期、長期兩條移動平均線時買入,當價位低于其中一條平均線時馬上平倉;當收市價低于短期、長期兩條移動平均線時賣出,當價位高于其中一條平均線時立刻平倉等等。
利用移動平均線買賣的共同特點是著重于基本走勢,不理會價格的一時波動,缺點是應變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