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備考交流群826561625(點擊加群)
法考模擬題之刑法一
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準確的?
A.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在刑法領域的集中體現
B.權力制約是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罪刑法定充分體現了權力制約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罪刑法定同樣以此為思想基礎
D.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網民對根據《刑法》規定作出的判決持異議時,應當根據民意判決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本題考查罪刑法定原則。 A選項,依法治國的內容是依據已經確定的法律處理國家內部的矛盾和沖突,不得超出法律的范圍行使權力。罪刑法定是指依據已經確定的法律來認定和懲罰犯罪,不得超出刑法的規定定罪和量刑。罪刑法定本身就是依法治國在刑法領域的體現。故A選項正確,不當選。 B選項,依法治國的本質是用法律制約權力,任何權力的行使都必須有法律事先的規定。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司法者嚴格遵循立法者已經制定的刑法來定罪量刑,不得隨意解釋法律,更不得隨意改變法律的規定。這恰是對司法權力的制約。罪刑法定的實質側面,又要求立法者必須明確地、正當地規定犯罪和刑罰,不得制定模糊的法律,不得懲罰不值得或者不應該懲罰的事項,不得制定殘虐的、不均衡的刑罰。這恰是對立法權力的制約。故B選項正確,不當選。 C選項,法律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保證立法是維護人民利益的“善法”而不是戕害人民利益的“惡法”。依法治國應當依照“善法”治國,對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于立法的民主而非專斷。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之一是民主主義,在我國就體現為人民民主,即立法的內容要體現民意,維護國民的正當價值和利益。故C選項正確,不當選。 D選項,真正的法律是執法者手中的法律。立法無論如何精妙,沒有被執行的法律也不能算法律。執法為民應該是執法者依據現在國民對法律的訴求而對法律作出合乎當代價值的解釋與適用。但是解釋和適用的文本必須是已經確定的法律,否則就是違背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就是權力濫用。網民一則不是全體人民,并不一定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二則網民容易為輿論所誘導,并不能作出專業的判斷。民主并不是暴民政治,民主也要講理,也要在事先規定好的法律范圍內處理社會矛盾。所以定罪量刑必須是在刑法規定的范圍內,作出合乎社會要求和價值的結論,而不是不顧法律的規定,迎合網民的口味。故D項錯誤,當選。
法考模擬題之刑法二
某孤兒院為謀取單位福利,分兩次將38名孤兒交給國外從事孤兒收養的中介組織,共收取30余萬美元的“中介費”、“勞務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符合依法治國的要求?
A.因《刑法》未將此行為規定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會影響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處
B.本案可追究孤兒院及其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以利于促進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C.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核準后,本案可作為單位拐賣兒童犯罪處理,以利于進一步發揮法律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員與其他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以利于促進法律效果、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萬美元的“中介費”、“勞務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符合依法治國的要求?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本題考查罪刑法定原則、犯罪主體。 A選項,孤兒院為牟取利益,將兒童以“中介費”、“勞務費”的名義出賣給其他人的,雖然單位不能構成拐賣兒童罪,但是策劃、實施這一行為的具體負責人構成拐賣兒童罪。刑法已經將此種行為規定為犯罪。故A選項錯誤,不當選。 B選項,追究單位(孤兒院)拐賣兒童罪的刑事責任,違反了刑法關于拐賣兒童罪主體范圍的規定。故B選項錯誤,不當選。 C選項,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事后法,立法者在危害行為發生后針對性立法的,也不得溯及既往。故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根據刑法的規定,可以對孤兒院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認定為拐賣兒童罪,這樣處理既符合刑法的要求,也符合人民對司法機關的期望和要求,更保護了兒童的合法受監護的權益。故D選項正確,當選。 【注意】單位犯罪的根基仍然是自然人犯罪,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行為,首先是自然人實施的犯罪,只是由于刑法的特別規定才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所以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行為,如果刑法沒有特別地將其規定為單位犯罪,則按照相應的自然人犯罪處理。
法考模擬題之刑法三
“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的罪刑法定);(2)排斥習慣法(——的罪刑法定);(3)禁止類推解釋(——的罪刑法定);(4)刑罰法規的適當(——的罪刑法定)。”下列哪一選項與題干空格內容相匹配?
A.事前——成文——確定——嚴格
B.事前——確定——成文——嚴格
C.事前——嚴格——成文——確定
D.事前——成文——嚴格——確定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的基本內容。本題考查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它不單是抽象的理念,更有具體的要求: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禁止刑法溯及既往,即犯罪和刑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其公布、施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這就是“事前”的罪刑法定,即在行為前刑法有相關的犯罪和懲罰的規定。罪刑法定原則要求成文法主義,即犯罪和刑罰必須由立法者通過特定程序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刑事司法應該以成文法為準,而不能適用習慣法。此所謂“成文”的罪刑法定,即罪和刑是成文法的內容。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合理解釋刑法,禁止類推解釋。類推解釋是指對于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適用有類似規定的其他條文予以處罰。類推解釋實際上是對事先在法律上沒有規定要處罰的行為進行處罰,屬于司法恣意地對國民的行動自由進行壓制,不符合保障人權的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這就是“嚴格”的罪刑法定,即對刑法的解釋要嚴格限制在法條文義的范圍內。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罰法規的適當。刑罰法規的適當,又稱“刑罰的適正性”,是罪刑法定原則實質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刑法具有明確性、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禁止不確定刑。由于其內容包含了刑法明確性和禁止不確定刑,所以被稱為“確定”的罪刑法定。因此,D選項正確,當選;A、B、C選項錯誤,不當選。
法考模擬題之刑法四
關于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只約束立法者,不約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約束法官,不約束偵查人員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類推適用刑法,不禁止適用習慣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
C.第④句正確,第①②③句錯誤
D.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錯誤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的基本內容。本題考查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第3條規定的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含義是:犯罪和刑罰,必須基于國民的意思,事先予以規定。因此,不管行為人的行為在現實上造成多么重大的危害,也不管刑罰手段的使用有多么迫切,如果不是刑法將該特定行為規定為犯罪類型,那么這一行為就不構成犯罪,也不能加以處罰。罪刑法定原則是現代刑法的生命,既是司法機關適用刑法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立法機關制定刑法必須遵循的原則。事實上,罪刑法定原則主要約束的就是司法者,使其對案件的處理完全限制在法條范圍,這樣才能實現法治,實現法律對人權的保護。司法者包括具有偵查、檢察、審判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所以①②的說法是錯誤的。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合理解釋刑法,禁止類推解釋,又稱為“嚴格的罪刑法定”。類推解釋是對法條文字范圍的突破,使得法官不再受法律條文的嚴格限制,從而違背罪刑法定原則。同時基于習慣法本身沒有文字的嚴格表述,罪刑法定原則也排除習慣法,凡是刑法必須是被立法者通過立法的方式所表現的,又稱“成文的罪刑法定”。所以③的說法是錯誤的。 要求國民遵循尚未生效的法律,是對行動自由的侵犯。如果根據行為后才出現的法律處罰當時的行為,立法活動就變成對國民的“傷害活動”,而不是規范國民行為的活動。刑法不是確立道德的工具,而是保護自由的工具。所以罪刑法定原則禁止刑法溯及既往,又稱為“事前的罪刑法定”。總體來說,法不溯及既往是避免事后突襲性地惡化行為人的地位,使人民對于其行為之結果具有預測可能性,從而確保其行為的自由。所以禁止事后法僅僅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溯及既往,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人,則可以溯及既往適用新法。所以④的說法是正確的。 因此,C選項正確,當選;ABD選項錯誤,不當選。
法考模擬題之刑法五
關于構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傳播淫穢物品罪中的“淫穢物品”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B.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中的“簽訂、履行”是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
C.“被害人基于認識錯誤處分財產”是詐騙罪中的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D.“國家工作人員”是受賄罪的主體要素、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和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和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三階層犯罪論體系。本題考查構成要件要素的分類。 A選項,傳播淫穢物品罪中的“淫穢物品”是犯罪對象,作為客觀物的存在,是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淫穢物品”中的“淫穢”需要法官依據性羞恥文化進行價值判斷才能認定,因此屬于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故A選項正確,不當選。 B選項,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中的“簽訂、履行”是不需要法官進行價值判斷,依照生活日常用語即可確定的內容,所以屬于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且是正面地表述了構成犯罪的要件,為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故B選項正確,不當選。 C選項,“被害人基于認識錯誤處分財產”是詐騙罪中被害人的客觀行為,所以是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在《刑法》第266條關于詐騙罪的法條中并沒有對此進行描述的語言,但其又是成立詐騙罪既遂以及在一些場合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功能要素,所以屬于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故C選項正確,不當選。 D選項,“國家工作人員”是受賄罪的主體(主體要素),同時國家工作人員的確定需要法官根據刑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規來判斷,屬于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由于主體要素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不是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而是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故D選項錯誤,當選。
提醒訂閱:為了幫助法考生及時獲取2020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內容,點擊【下載233網校APP】,及時給法考生們推送提醒通知!

答疑解惑:加233法考學霸君微信個人號【ks233wx19】,進微信備考交流群,一對一答疑解惑、分享免費學習資料、報考資訊、通關經驗、每日考點打卡等,與廣大法考生共同學習進步!
高效備考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打造零基礎一站式通關方案,報班即送課程講義+智能題庫+在線答疑+班群督學+機考模擬+學習計劃+思維導圖+考前直播,點擊了解試聽>>
熱點推薦:
2020年法考網上報名事項全解
2020年法考報名條件常見問題解答
2020年法考教材變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