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罪刑法定原則,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事前的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但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
B.嚴格的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但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C.確定的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罪刑規(guī)范明確、適當,禁止絕對不定期刑
D.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刑法典與立法解釋都屬于刑事法律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原則的概念。本題考查罪刑法定原則。 A選項,事前的罪刑法定原則。即因事后法違反了預測可能性原則的要求,刑法不能強迫國民遵守行為時根本不存在的法律,所以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應被禁止適用。但是在適用事后法對行為人有利時,可以適用。因此,A選項正確,不當選。 B選項,嚴格的罪刑法定原則。即合理解釋法律,禁止類推解釋法律。類推解釋是指需要判斷的具體事實與法律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基本相似時,將后者的法律效果適用于前者。禁止類推解釋原本只是從形式側面提出的要求,意在禁止對刑法作出任何類推解釋。但是刑法中存在一些有利于被告人的規(guī)定,而這些規(guī)定因為文字表述及立法的疏漏的緣故,按照其文字含義適用會造成不公平現(xiàn)象,故類推解釋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釋。因此,B選項正確,不當選。 C選項,確定的罪刑法定。即法定刑必須規(guī)定為確定的刑種與刑度,禁止絕對不定期刑。因此,C選項正確,不當選。 D選項,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法”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制定的刑事實體法律,而立法解釋是對法的解釋,本身不是法律。所以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法”不包括立法解釋。因此,D選項錯誤,當選。
2.李某因倒賣外匯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機倒把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實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訴,理由是現(xiàn)行刑法無此罪名,要求改判無罪。關于法院的處理,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撤銷原判,改判無罪
B.釋放并給予國家賠償
C.駁回申訴,維持原判
D.考慮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釋放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的基本內容,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本題考查刑法的時間效力。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指依據(jù)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定罪處罰,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的除外。新法(行為后生效)中的“輕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從舊兼從輕原則只適用于“未決案”,即法律生效前發(fā)生的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案件。本題中李某的情形屬于已決案件,所以應當駁回申訴,維持原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法考必備:【法考刷題APP下載】【點擊加QQ群:860440252】【免費下載精品資料】更多答疑可加微信ks233wx19法考學霸君好友。
3.關于罪刑法定原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縮小解釋方法本身并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根據(jù)縮小解釋方法得出的解釋結論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所以,《刑法》第358條組織他人賣淫罪中的“他人”可以縮小解釋為女性
B.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和補充法,因此刑法的適用具有謙抑性,即應當遵循有利于行為人的原則。換言之,在解釋刑法的時候,應當按照有利于行為人的角度解釋,從而得出有利于行為人的解釋結論。罪刑法定原則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允許有利于行為人的溯及既往等就是這一思路的體現(xiàn)
C.刑法分則的部分條文對犯罪的狀況不作具體描述,只是表述該罪的罪名。這種立法體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對明確性的要求
D.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不允許在事后減少犯罪構成要件從而增加犯罪可能性,也不允許改變刑事證據(jù)規(guī)則,從而事后能夠以較少或較簡單的證據(jù)作為定罪根據(jù)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本題考查罪刑法定原則。 縮小解釋,即刑法條文的字面通常含義比刑法的真實含義廣,于是限制字面含義,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實含義。根據(jù)縮小解釋方法得出的解釋結論不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對于《刑法》第358條組織他人賣淫罪中的“他人”來說,通常是女人,也包括男人。故A項說法錯誤。B項說法中,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和補充法,但是刑法解釋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不能損害國民的預測可能性,否則便可能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刑法以保護法益為目的,所以刑法解釋不能違背保護法益的目的。因此,任何解釋方法自身并非當然對行為人有利或不利,關鍵看其解釋的內容和得出的結論。故B項前半段說法錯誤。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和不利于行為人的事后法,故可以說后半段說法正確。刑法分則的部分條文對犯罪狀況不作具體描述,只是表述該罪的罪名,這屬于簡單罪狀,其特點是簡單概括,避免繁瑣,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對明確性的要求的,故C項錯誤。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對犯罪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規(guī)定必須明確。因此,刑事立法與司法不允許在事后減少犯罪構成要件從而增加犯罪可能性的說法是正確的,故D項正確,當選。
4.為人的哪一行為不適用我國刑法?
A.中國公民譚某去美國留學,在美國盜竊他人財物,數(shù)額巨大,按照我國刑法應當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B.福建省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周某隨團探親去日本,在日本詐騙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按照我國刑法應當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C.我國解放軍某部隊軍人張某因公務出國在菲律賓,因財物被盜,為生活所迫搶奪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按照我國刑法應當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D.A國公民瓊斯在A國嫖宿中國公民肖某(女,13歲),在A國該行為并不觸犯刑法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刑法的空間效力的概念。本題考查刑法的空間效力。 《刑法》第7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guī)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guī)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guī)定之罪的,適用本法。”《刑法》第8條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guī)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據(jù)此,ABC選項中的情形都適用我國刑法,而D選項中的情形則不適用我國刑法。
5.關于過失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過失犯罪不處罰未遂、中止與預備
B.過失犯罪等同于犯罪過失
C.同一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
D.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此處“法律”不限于刑法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犯罪構成,犯罪過失的概念,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本題考查過失犯罪。 A選項,所有的過失犯罪都要求發(fā)生實際的危害結果,即過失犯為結果犯。故過失犯罪不處罰未遂、中止與預備,A選項正確,當選。 B選項,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tài)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過失犯罪是客觀的犯罪行為;犯罪過失是行為人的主觀罪過。故過失犯罪不同于犯罪過失,B選項錯誤,不當選。 C選項,當案件事實表明行為人至少有過失,但又不能證明行為人具有故意時,當然只能以過失犯論處。這并不意味著,一個犯罪的責任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只是意味著故意與過失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位階關系,可以將故意評價為過失。故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刑法》第15條第2款規(guī)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因刑事責任只有在刑法在才有規(guī)定,因此,根據(jù)罪刑法定原則,這里的“法律”僅限于“刑事法律”,而不是泛指任何法律。故認為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此處“法律”不限于刑法,D選項錯誤,不當選。
法考[模擬試題]、[歷年真題]、[章節(jié)試題]在線機考刷題,點擊前往!
2020年法考:鎖定考試核心考點,一站式拔高提分!點擊免費試聽講師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