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某因打傷李某被公安局處以行政拘留15天的處罰,張某不服,申請行政復議。不久,受害人李某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判決拘役2個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本案調查中,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檢查張某的住所
B.如果在法院判決時張某的行政拘留已經執行完畢,則對其拘役的期限為一個半月
C.如果張某之父為其提供擔保,則公安機關可暫緩執行行政拘留
D.由公安局將張某送到看守所執行行政拘留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行政處罰決定的一般規定,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本題考查行政處罰的決定、執行和擔保人的條件。 A選項,《治安管理處罰法》第87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可以進行檢查。檢查時,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對確有必要立即進行檢查的,人民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當場檢查,但檢查公民住所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由此,我們知道任何情況下,對公民住宅進行檢查的時候,均要出示工作證件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二者缺一不可,故A選項錯誤,不當選。 B選項,《行政處罰法》第28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由此,張某兩個月的拘役時間應該扣除15天已經行政拘留的時間,故B選項正確,當選。 C選項,《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8條規定:“擔保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與本案無牽連;(二)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三)在當地有常住戶口和固定住所;(四)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本題中C項,前兩個條件是滿足的,因為所謂的與本案的當事人有牽連,是指與本案的案情有牽連,而非與本案的當事人有牽連,實踐中也是允許近親屬做擔保人的,因此張某之父可以作為擔保人。但是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7條,暫緩執行還需要考慮是否會發生社會危險,但題目并未交待。故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3條規定:“對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行。”應該是送到拘留所,而不是看守所執行行政拘留。故D選項錯誤,不當選。
2.鄭某攜帶港幣81萬元出境,未向海關申報,海關認定鄭某構成走私,對其作出沒收81萬元港幣、并罰款1000元人民幣的處罰。關于海關的處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海關的處罰是錯誤的,只能實施沒收81萬元港幣的處罰
B.海關的處罰是錯誤的,只能實施罰款1000元人民幣的處罰
C.海關的處罰是錯誤的,只能在沒收與罰款中選擇一種實施處罰
D.海關的處罰是正確的,不違反《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行政處罰決定的一般規定。本題考查行政處罰的處罰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本題是屬于對一個違法行為給予不同種類的處罰,故海關的處罰是正確的。因此,D選項正確,當選;A、B、C選項錯誤,不當選。
法考必備:【法考刷題APP下載】【點擊加QQ群:860440252】【免費下載精品資料】更多答疑可加微信ks233wx19法考學霸君好友。
3.下列關于行政處罰的案件的表述,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公司在2004年11月憑借一份虛假的驗資報告通過了市場監管局的登記,2005年年檢時市場監管局仍未發現。2006年4月,市場監管局以驗資報告虛假為由對該公司罰款2萬元,半年后,該市場監管局又就同一問題作出了吊銷該公司營業執照的決定,市場監管局的做法符合我國有關法律規定
B.某市律師童某為了增加收入,違法向客戶收“咨詢費”。經舉報,該市司法局在調查確有此事后,依據相關法律對童某進行警告,該司法局的行為屬于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負擔性行政行為
C.李某在某火車站接親戚時,違反相關規定亂扔垃圾,被當場罰款10元。3日后,李某接到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該行政機關的處罰程序合法
D.某省人民政府在沒有法律和法規規定的情況下,制定規章規定,決定對在農村亂倒垃圾等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的行為處以警告、罰款和沒收非法財物等三種行政處罰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行政處罰的具體規定,負擔行政與授益行政,行政處罰的設定條件。本題考查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行政行為的分類、行政處罰程序、省級政府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A選項中市場監管局的做法違法。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確定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即便市場監管局先前的行政處罰有錯誤,也應該經過法定的程序先撤銷,再作出新的行政處罰,而不能不經法定程序用一個行政處罰“取代”以前的行政處罰。故A選項錯誤。 B項依職權的行政作為,是指行政機關不需要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直接依職權采取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擔性行政行為是指為當事人設定其義務或者剝奪其權利的行政行為。B選項中司法局對律師進行處罰是是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負擔的行政行為。因此B選項正確。 C項根據《行政處罰法》第33條規定,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根據該法第40條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可見,C選項錯誤。 D項根據《行政處罰法》第13條第2款規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因此,該省在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下只能設定警告和罰款兩項行政處罰措施,不能設定沒收財產這類處罰措施。D選項錯誤。
4.下列哪一情形中可以適用行政處罰簡易程序?
A.某稅務所稅收人員李某在檢查中懷疑個體戶張某有漏稅嫌疑,決定對其予以500元罰款
B.某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陳某認為某公司賬目不清,要求該公司交納2000元罰款
C.某區公安局下轄某交警隊民警明某在執勤中發現蔡某逆向騎行,當即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處以50元的罰款
D.某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發現本區某企業排放污水超標,但又鑒于該企業是納稅大戶,所以僅對其予以1500元罰款,并予以警告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本題考查的是行政處罰的執行。 行政處罰簡易程序,即當場處罰程序,主要適用于事實清楚、情節簡單、后果輕微的違法行為。適用簡易程序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違法事實確鑿。即當場能夠有充分的證據確認違法事實,無須進一步調查取證;(2)有法定依據。對于該違法行為,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明確規定了有關處罰的內容,實施處罰的人員當場可以指出具體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依據;(3)符合《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處罰種類和幅度。只有警告或對個人罰款50元以下(治安罰款、道路交通罰款為200元以下,出入境罰款為500元以下)、對單位罰款1000元以下的行政處罰,才可當場作出。其他處罰不能適用簡易程序。 本題中,A選項對個人處以50元以上罰款,不能適用簡易程序,故A選項錯誤,不當選。B、D選項,對組織處以1000元以上罰款,不能適用簡易程序,故B、D選項錯誤,不當選。C選項符合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故C選項正確,當選。
5.《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都規定了一個機關可以行使有關機關的處罰權或許可權。關于其決定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國務院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和行政許可權
B.國務院授權的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城管行使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C.國務院可以決定城管有權對違法當事人予以行政拘留
D.省級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準可以決定城管行使有關規劃機關的行政許可權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行政處罰的設定條件,行政處罰的設定種類。本題考查行政許可的集中行使、行政處罰的集中實施。 《行政處罰法》第16條規定,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行政許可法》第25條規定,經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可知,集中行使行政許可由省級人民政府決定,報國務院批準;集中實施行政處罰可由國務院決定,也可授權省級政府決定。故A項錯誤。D項表述是正確的,當選。一個行政機關僅可實施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城管不能完全取代稅務機關行使行政處罰權,B項決定是不合理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C項錯誤。
法考[模擬試題]、[歷年真題]、[章節試題]在線機考刷題,點擊前往!
2020年法考:鎖定考試核心考點,一站式拔高提分!點擊免費試聽講師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