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2011年)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借鑒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民為邦本”、“法不阿貴”、“和為貴”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權”、“基本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資源。關于借鑒中體現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說法是準確的?
A.本質的同源性
B.徹底的人民性 來源:考試大
C.充分的開放性
D.實踐基礎的相同性
2.近年來,政法機關通過“大接訪”、“大走訪”、“大下訪”等做法,通過開門評警、回訪信訪當事人等形式,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為群眾排憂解難。關于這些做法的意義,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恰當的?
A.政法機關既是執法司法機關,也是群眾工作機關
B.政法干警既是執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 請訪問考試大網站http://www.examda.com/
C.人民群眾是執法主體,法治建設要堅持群眾運動
D.司法權必須堅持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關于它的具體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準確的?
A.社會成員享有相同的立法表決權
B.法律以同樣的標準對待所有社會成員
C.反對任何在憲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權利
D.禁止歧視任何在社會關系中處于弱勢的社會成員
4.2011年6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公布《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見結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網民的237,684條意見,181封群眾來信,11位專家和16位社會公眾的意見。據此,草案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進行了調整。關于這種“開門立法”、“問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說法是準確的?
A.這體現了立法平等原則
B.這體現了立法為民、增強立法主體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C.這表現了執法為民的理念
D.這體現了國家權力的相互制約
5.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處于大城市“陌生人社會”的人群會更多地強調程序公正,選擇訴諸法律解決糾紛;處于鄉村“熟人社會”的人群則會更看重實體公正,傾向以調解、和解等中國傳統方式解決糾紛。據此,關于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理解與接受方式,下列哪一說法是不準確的?
A.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對性、社會差異性 來源:考試大
B.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既應符合法律規定,又要合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適用于“陌生人社會”,實體公正只適用于“熟人社會”
D.程序公正以實體公正為目標,實體公正以程序公正為基礎
6.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主權”的論述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之一。下列哪一憲法原則準確體現了人民主權思想?
A.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C.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7.1943年,馬錫五任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他深入基層,依靠群眾,就地辦案,形式靈活,手續簡便,被總結為“馬錫五審判方式”。關于“馬錫五審判方式”體現的法治意義,下列哪一說法是準確的?
A.是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的典范
B.是努力樹立司法權威及司法為民的典范 {來源:考{試大}
C.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法治經驗的典范
D.是立足我國國情,堅持科學立法、維護法制統一的典范
8.2011年7月,某市公安機關模仿詩歌《見與不見》的語言和風格,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員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變。你跑,或者不跑,網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棄。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終日,潛逃無聊,了結真好。”關于某市公安機關的做法,下列哪一說法是恰當的?
A.公安機關有權減輕或免除對自首人員的處罰
B.公安機關應以社會管理職能代替政治統治職能
C.公安機關可以從實際工作出發,對法律予以行政解釋 來源:考試大
D.公安機關可以創新工作手段、利用有效宣傳形式,促進全面充分履職
(2010年)
1.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嚴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選項不符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
A.司法機關必須堅持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結合,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B.司法機關必須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堅持公正與效率兼顧
C.司法機關為了保障判決有效執行,應對當事人實行“一站式服務”,即誰立案誰審判誰執行
D.司法機關為了加強審判監督,可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聞媒體旁聽重大疑難案件審判
2.為了落實司法便民,檢察院開設了網上舉報、申訴和信息查詢系統,法院實現網上預約立案和電子簽章,公民對國家機關實行網上監督收效明顯。關于網絡技術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落實要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相結合
B.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落實也體現于對網絡依法進行管理
C.司法機關是否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其衡量的根本指標即是否采用現代科技手段
D.司法機關采用網絡技術落實司法便民,是在工作中做到執法為民的具體表現
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關于“依法治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依法治國以國家法律體系的健全、完善、規范、系統、協調為必要條件
B.依法治國依賴于法制完備,法律健全完備了,法治就實現了
C.依法治國應當樹立憲法法律的權威
D.依法治國的實現,必須以規范和制約公權力為前提,做到職權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4.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執法為民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這是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
B.執法為民強調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C.執法為民表明執法機關存在的目的在于合法地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
D.執法為民說明執法活動以“及時”、“高效”作為最根本的出發點
5.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及其特征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重在強調行政執法和司法工作應遵守一定的原則,與立法沒有直接關系
B.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反映和堅持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C.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功能、價值取向和實現途徑
D.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法治建設根本目標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