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材料I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鄙鐣戎褪求w現這一規定的具體制度。
材料 :
新華網報道,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首都實施 10 年來,北京市先后 9 次提高低保標準,目前已有 23.2 萬城鄉居民被納入保障范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吳文彥在 7 日召開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總結暨表彰大會”上說,10 年來,北京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取 得了豐碩成果,城鄉低保制度日臻完善。經過 9 次調整,保障標準已經從 1996 年的月人均 170 元提高到現在的月人均 310 元。 2002 年,北京市城鄉困難群眾實現了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全面覆蓋。2004 年,北京對城市低保對象實行了分類救助制度,提高了救助系數。今年分類救助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三無” 人員、重殘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難人員得到更多的救助 , 并分別建立了城市、農村低保標準調整機制。
材料III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據人民網報道,2008 年 1 月 10 日以來,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連續出現兩次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此次雨雪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廣,導致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新疆等 9 省 ( 區、市 ) 遭受雪災,部分地區受災嚴重,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較大影響,尤其是給災區交通造成極大困難,部分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路線一度中斷,部分地區供電、供暖、供水等基礎設施受損。據統,此次雪災己造成 省 ( 區、市 ) 2487.0 萬人受災,因災死亡 6 人,緊急轉移安置 15.5 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 1036.6 千公頃;倒塌房屋 2.2 萬間,損壞房屋 8.5 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 31. 1 億元。
民政部對此次雨雪天氣過程高度重視,及時與中國氣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門溝通,了解災
害發展,收集災情信息;針對湖北災情,于 1 月 21 日 16 時緊急啟動四級救災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黃岡災區,查看災情和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安排情況,協助地方開展抗災救災工作。考試大論壇
問題
1. 結合材料 I 、材料II和材料III , 社會救助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領域?社會救助工作的特點?
2. 針對材料III, 請分析自然災害救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答:1.社會救助是在社會成員由于個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會原因生活發生嚴重困難時,由政府和社會對其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救助的領域主要包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自然災害救助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pp. 301 -304) 。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特點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服務對象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如救助對象不但生活困難,而且存在因為生活困難所帶來的精神、社會心理以及社會交往等問題,因此,救助工作應該多元,需要各方面的綜合知識。第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傳統的社會保障只注重經濟上和物質上的救助;而現代社會保障除了物質上的,也重視非物質的專業服務,如心理輔導、信息咨詢和行為矯正等。第三,救助服務規范的專業性和政策性。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有一套專業的技術和方法為服務專業性提供保障。( pp. 304 - 306 )
2.材料Ⅲ主要反映的是民政部門進行的自然災害的救助,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1)災害應急救助。它主要是指應急救援、受災群眾轉移安置、救災資金與物資撥付等方面的工作,它也包括社會秩序維護和受災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
(2)災后社區恢復重建。它是災害救助的重要內容,主要是與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如能源、交通和設施建設等,最終恢復社區正常的生活和經濟秩序。
(3)社區減災。它是災害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社會預防災害能力和減少災害的損失至關重要;在社區減災工作中,社會工作者可以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和專業減災機構開展社區災害風險分析、減災宣傳和知識普及教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來源:www.examda.com
案例二
材料I
在我國城市地區,失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在“4050”失業現象尚未消除的同時,“2030”失業現象又成為社會熱點。而且,由于這批人年輕、沒有成家等原因,他們的事業對社會的損害應該比其他人更大。A小區這樣的問題特別突出,“4050”和“2030”失業人員共計50多人。
材料II
地震發生后,許多居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對外聯絡中斷。由于居民對災害缺乏心理、物質和能力準備,他們對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手足無措。保障基本的生活和安全成為社區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在。B小區就是這些人居住的地方。
材料III來源:考試大
C小區屬于城市中舊房改造的小區,居民主要由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外來務工人員組成。由于小區建筑年代比較早,各方面設施比較便宜,所以,房租價格比較低,是外來人口選擇租住的主要原因。該小區精彩發生歧視外來務工人員的事件。前不久,小區有位姓李的中年婦女,找到居委會,要求其鄰居不要把房屋出租給外來工,理由是外來工素質差、不講衛生,還有偷盜現象。居委會主任經過長時間耐心開導,也沒有什么作用。據這位主任說,歧視外來工的時間在他們小區經常發生,做了很多本地人的工作,也沒有什么效果,他自己也沒有辦法了。
問題:
針對材料I、II、III提到的A、B、C社區,他們分別代表的是哪種社區工作模式?解釋該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請您從目標、策略與技術、社會工作者角色等方面來比較三種社區工作模式。 答:1.材料Ⅰ、材料Ⅱ和材料Ⅲ分別代表的是社區計劃(策劃)模式、社區發展模式和社區行動模式。來源:www.examda.com
社區發展模式,也叫地區發展模式,社區轉變可經由地方社區人群廣泛參與來獲得,這種模式試圖讓來自各層面的人(包括弱勢群體和權力機構)一起識別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主要強調的主題是民主程序、達成一致的方式、自愿合作、發展自主領導權和自我幫助。在這種模式中,社區實踐者的角色包括使能者、催化劑、協調者等。
社會計劃模式:社區計劃模式強調問題解決程序,它假定:社區轉變需要受過高級訓練和擁有高級技巧的計劃專家,他們能指導復雜的變化程序,專家的角色是識別和解決社會問題。專家和計劃人員一般受雇于權力部門。由于社會計劃人員受權力機構的雇用,他們容易服務于權力部門的利益,因此,集合社區資源和促成激進變革一般不被該模式所強調。在這種模式中,計劃人員的角色包括收集事實、分析數據、項目設計、實施項目和促進項目。
社會行動模式:社會行動模式假定:存在著一部分弱勢群體,他們需要被組織起來,也需要向社會其他群體聯合起來向權力機器施加壓力以增加利益資源或者維護社會正義。社會行動模式需求制度或政策的根本改變,它的目標是重新分配權力和資源。在這種模式中,社區實踐者的角色包括倡導者、鼓動者、活動者、經紀人和談判專家等。
2. 三種社區工作模式比較表: (答對要點,即可得分)
社區工作三種模式比較
模式比較項目 | 社會發展模式 | 社會計劃模式 | 社會行動模式 |
目 標 | 過程目標:社區能力的整合和發揮。 | 任務目標:解決實質的社區問題。 | 有時為過程目標有時為任務目標。 |
所關系的問題 | 社區的冷漠和疏離。 | 實質的社會問題,如老人照顧問題、住宅問題、缺乏設施等問題。 | 弱 勢 群 體 遭 受 不 公 平、 不 公 正 待 遇。 |
策略和技術 | 策略:引導社區居民關心、參與社區問題和需求; 技術:溝通、討論等取得意見的一致性的技術。 |
策略:了解問題事實并提出理性的解決方法; 技術:事實發現與分析技術。 |
策略:將議題具體化,然后組織民眾采取集體行動; 技術:質問、直接行動、談判等沖突技巧。 |
社會工作者角色 | 使能者 | 專家 | 倡導者與行動者 |
變革的媒介 | 社區團體 | 正式組織或機構 | 群體組織 |
案主的范圍和角色 | 范圍:地理社區與功能社區;角色:參與者 | 范圍:地理社區與功能社區;角色:消費者和接受者 | 范圍:地理社區與功能社區;角色:雇主或選民 |
材料:
社會工作的組織機構即社會工作的主體,是指社會工作服務的提供方,也就是策劃、組織實施社會工作服務方案的社會組織。在社區里,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組織,有屬于政府性質的,有屬于非政府性質,還有的屬于半政府性質,當然,在這里討論的社區組織,并不包括以營利性為目的的組織。
材料II來源:www.examda.com
小張和小李是某市A社區的工作人員,區別在于,小張在居委會工作,小李在接到辦事處工作。有一天,A社區召開關于社區組織分工的會議,小張在發言中特別強調:“我們居委會雖然部門小,但作為政府在地方的基層行政機構,管理許多社區事務,在服務居民的同時,我們一定扎扎實實把上級(政府)布置的工作做好?!苯又?,小李補充說:“雖然居委會較小,但是,和我們辦事處一樣,都屬于政府部門,我們一定要和其他社區組織(非政府部門)一起努力,把社區建設好?!?BR> 問題
結合以上案例,請歸納目前社區中存在的主要組織有哪些?
結合材料II,判斷小張和小李對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的性質理解是否正確?為什么?
答:1.社區中存在的組織很多,除了以營利性為目的的組織外,其他可以歸納概括為: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社區工作站、社區服務中心、業主委員會等。
2.小張和小李對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性質的理解并不正確,原因在于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性質不同。街道辦事處屬于政府的派出機構,同時對街道辦事處的任務及人員構成也進行規定;而居委會則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pp. 389 - 391)
二、方案設計題
案例四考試大論壇
某社區位于城鄉接合部 , 社區人口中有半數為外來務工人員和他們的子女。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都在社區周圍的公立、民辦或民工學校學習。但是本地的學生對他們很排斥 , 民工子女在社區中缺乏歸屬感。新近開放的社區活動中心吸引了很多社區的青少年 , 但本地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之間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發生沖突。
問題 :
請根據上述案例的情況 , 制訂一份名為 " 同在藍天下 , 我們是一家 " 社區工作計劃。考試大論壇
答:1. 問題的陳述與分析
這是一個外來人口進入城市 , 并逐漸融入城市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社區問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劇 , 城市中外來人口的數量在不斷增多 , 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在租金較為低廉的城郊接合部。由于城市居民經常具有的優越感 , 以及某些外來務工人員所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引來他人的反感 , 從而逐漸形成了對外人務工人員 ( 包括其家屬和子女 ) 的歧視。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
(1) 熟悉社區環境 , 獲得一個活動的空間。來源:www.examda.com
(2) 改變城市居民的錯誤觀念 , 獲得公正的待遇。
(3) 融入社區生活 , 同社區居民和平相處 , 逐漸成為社區的一員。
2. 方案設計
(1) 方案目標 : 協助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熟悉社區環境 ; 倡導健康文明的 生活方式 , 改變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及子女的不文明舉止 ; 促進城市居民與外 來務工人員子女同本地學生的交流與互動 , 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 推進社區和諧環境的建設。
(2) 方案實施策略 :
?、匍_展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組活動 , 帶領他們熟悉社區環境 , 改變生活中已有的不文明行為 , 學習正確的溝通技巧 , 為他們提供朋輩支持和情緒控制的技巧。
?、诔浞掷蒙鐓^居民和學生志愿者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結對子 , 增進彼此的了解 , 建立平等的溝通對話環境。促進城市居民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同本地學生的交流與互動 , 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劢M織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志愿者 , 在社區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 為社區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提升自我效能。也讓社區居民對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產生新的認識 , 改變以往的偏差認知。
?、荛_展融合性的社區活動 , 策劃本地子女和外來子女共同參與的主題活 動。讓當地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家屬縮短距離 , 增進溝通 , 逐漸形成一個和諧的社區生活環境。
(3) 方案執行 : 首先 , 社會工作者在方案執行中需要和參與者做好溝通與協調 , 鼓勵他們按時積極地參與社會工作者安排的各項活動 ; 其次 , 需要整合各方面資源的情況 , 社會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 與各方面進行溝通急取資源 ; 再次 , 在為參與者提供服務的同時注意監督執行進度 , 出現危機及時處理 ; 最后 , 鼓勵參與者在社區中將所學進行推廣 , 惠及更多的社區居民。來源:考試大
(4) 方案評估 : 在方案執行過程中及其結束后 , 社會工作者都要對方案執行情況、參與者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 , 最重要的是社區活動的成效評估和過程評估??荚嚧笫占?BR>
編輯推薦:
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習題
社會工作者中級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強化試題匯總
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