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除法》
如何短時間突破教師資格面試“試講+答辯+結構化”環節,講師為你揭秘面試高分真相,還原考場,剖析考題,立即查看>>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我們看看它是誰?出示大熊貓圖片,可愛的大熊貓遇到了一些困難,想尋求大家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它遇到了什么問題?
出示情境圖,大熊貓說:“我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個呢?”
提問:要想幫助大熊貓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注意什么?
追問:說說你是怎樣分的?結果怎樣?
學生上臺邊演示邊分邊說平均分的過程。(一個一個分、兩個兩個分、三個三個分)
總結:不管怎樣分,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得出:每份同樣多,都是每盤放3個。
引出課題——除法。
(二)新知探索
1.引入除法
提問: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平均分的情況我們可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號
加法、減法、乘法都有自己的運算符號,分別是“+”、“-”、“×”,除法也有自己的運算符號“÷”,讀作除號,板書指導除號的寫法。
3.介紹除法算式
活動:請大家試著將“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這件事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引導得出:因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結果是每盤同樣多都是3個,所以最后等于3。
讀作12除以4等于3。
4.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提問:誰來說一說這個算式中的12、4、3分別表示什么?除號表示什么?
(三)課堂練習
1.列出算式并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含義。
(1)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2)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3)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6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2.讀出下列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
10÷2=5 18÷6=3 16÷8=2 15÷3=5
(四)小結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回家和父母說一下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是不是一定要強調平均分?
【參考答案】
本節課一定要強調平均分。因為認識除法是學生在感知“平均分”的意義的基礎上,才能抽象出除法算式,因此,充分利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引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分的方法,然后用圖形或小棒代替竹筍,親自操作,讓學生邊擺邊說平均分的過程,不斷加深平均分活動在學生腦海中的相應表象,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礎。
2.你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
【參考答案】
在教學時,組織學生把平均分的結果與相應的算式對比,介紹“÷”表示平均分,12表示的是要平均分的數量,4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數。再介紹算式的讀寫法。這樣把算式與平均分竹筍的情境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了解除法的含義。
接著進一步組織學生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利用12個圖形平均分2份、3份、6份,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經歷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從而進一步領悟除法的意義。
熱點推薦>>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