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活動一:問題導入
提問:中國的水墨丹青是我國的國畫,那么英國的國畫是什么畫種呢?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并順勢引出課題——《水彩畫》
活動二:講授新課
(一)探究畫法
教師PPT展示大師的水彩畫作品,引導學生賞析,并提問:水彩畫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它的顏色可以與水溶解,畫出的色彩十分的透明,不能覆蓋底色,不象油畫、水粉畫顏料有較強的覆蓋力。2.畫筆也要有一定的彈性和含水能力。3.畫面給人的感覺濕潤流暢、晶瑩透明、輕松活潑。
教師繼續展示水彩畫作品《港邊的樹》及《海灘》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圖中作品是用什么方式畫出來的?方式相同嗎?
同桌兩個同學為一組,用帶來的繪畫工具進行嘗試,然后找同學回答。
教師總結:這兩幅畫都是用干畫法畫出來的,也就是上好一遍顏色之后待其完全干透之后再上第二遍顏色。《港邊的樹》用的是干后接色的畫法,而《海灘》用的是干后重疊的畫法。
出示《煙雨水巷》《周莊細雨》讓學生們自己用繪畫工具嘗試濕畫法中的濕時重疊和濕時接色所產生的效果。
(二)總結經驗
提問:在剛才的練習過程中,大家畫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時候,失誤在哪里?
學生拿出自己失敗的作業回答,教師總結:1.水分控制不好,水多了暈的太過,水少了很快干就沒有暈染的效果。2.顏色調的太多,水彩畫講究透明、干凈,如果顏色調的種類太多,就會有臟的感覺。3.時間控制的不好,有的同學心急,還沒有干就進行接色和重疊,以至于達不到想要的效果。4.疊色層數過多,造成色彩灰暗混濁。
活動三:實踐創作
運用水彩顏料創作一幅風景畫,并講解作畫步驟及注意事項。
干畫法:第一遍整體色調應輕淡,基本平涂,色塊之間避免滲化。待干后再罩上暗部色彩,層層薄涂,深入刻劃,逐漸達到色彩與形體造型完美的效果。
濕畫法:一般先畫亮面,待干時畫中間面,再畫暗面,使多種顏色相互滲化、逐漸過渡,達到塑造形體和質感的色彩效果。作畫過程中可將濕畫法和干畫法結合運用。
活動四:總結評價
(1)展示評價: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自評、互評,鼓勵大膽發言。
(2)小結作業:水彩畫的效果干凈透明,給人十分輕快的感覺,這是水彩畫不同于其他畫種的魅力所在。學過本課之后,課后作業可以搜集一些大師的水彩畫作品,下節課分享給大家。
【板書設計】
略
【答辯題目解析】
1.水彩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參考答案】
首先,材質不同:中國畫的傳統底材是宣紙(分生宣、熟宣)或帛、絹;水彩畫的傳統底材是比較水彩紙,比較厚實,而且表面有各種紋理,水彩也可畫在光滑的卡紙上。中國畫的顏料是植物或礦物顏料,水彩畫的顏料是化學顏料。
其次,風格和造型語言不同:中國畫的傳統造型語言是勾勒點染,線條是獨立的繪畫構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為表現體積的手段,色彩不是非常復雜,但通常富于象征意味。水彩畫是西畫體系中的一個門類,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寫實性,早期水彩畫以表現固有色和明暗調子為主,近現代水彩畫以表現光色和環境色、色彩氣氛為主,和國畫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2.水彩畫除了干畫法濕畫法,還可以進行一些特殊效果的制作,比如肌理,請列舉幾種?
【參考答案】
1.刮紙法,紙面很濕時可以用小刀刮出深于底色的線條,而紙面將干未干時用小刀刮出的是淺于底色的線條,當紙面全干后,小刀刮出的線條則會顯得又亮又細且有澀味。
2.油水分離法,利用油畫棒與水不相溶性,在大面積渲染之前先用蠟筆涂畫,可以留出一些生動斑駁的線條與色塊。
3.灑鹽法,將鹽粒疏密有致地撒在半干的畫面上,過一會,畫面上便會出現如雪花般肌理效果。
考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