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短時間突破教師資格面試“試講+答辯+結構化”環節,講師為你揭秘面試高分真相,還原考場,剖析考題,立即查看>>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引出新課
詩詞導入,教師吟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這是描繪什么的詩詞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山水,詩人通過文字描繪出山水之景的美,那么畫家筆下的山水景色又有什么魅力所在呢?進而引出課題《山石畫法》。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欣賞感知
教師講解山水畫的概念及發展歷程:中國繪畫中,以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隋唐時代,山水畫已經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畫成為中國畫的主要畫種;從色彩上大致分為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和金碧山水。
2.具體分析
利用課件展示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畫作中山石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近景畫得具體,遠處的山畫得簡略;近景墨色濃,遠景的山墨色較淡。
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山石的畫法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畫石起手當分三面,表現體積,輪廓左右要有濃淡之分,表現陰陽向背,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很多皴法表示山石肌理,而這幅作品就是采用了披麻皴的技法,披麻皴的特點是:因其線條形狀似麻披散的樣子,基本型是略帶弧度的松軟線條。
3. 教師展示多幅中國山水畫,并引導學生分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山石的其他皴法和用筆特點。教師根據小組代表的回答進行總結:斧劈皴:皴形狀如刀砍斧劈成的效果, 表現石質堅硬,棱角分明的山石;以中鋒側鋒用筆為主;折帶皴:用側鋒臥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
(三)示范講解
1.教師演示
教師介紹水墨工具筆墨紙硯用法,演示山水畫的繪畫方法,完成一幅畫,講解要領: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觀和輪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紋理。
(3)擦:皴的輔助手段,增加山石的紋理感。
(4)點:豐富山石體的內容。
2.課堂練習
用水墨和線條的形式表現山水景色(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創意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并提醒同學注意衛生以及畫石時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間)
3.展示評價
(1)學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紹自己的繪畫思路和創想。
(2)學生互相展示作品,并從山石的結構和皴法特點等方面交流評議,教師總結評議。
4.小結作業
(1)總結:中國山水畫除了表現現實中的山水景色之外,更多的是寄自己的情感與畫作之中。所以在構圖上也要注意留白等。
(2)作業:同學們課下到博物館的書畫廳或是網站中觀察其他中國山水畫,了解不同構圖所能傳達出的情感有什么變化。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介紹幾種常見的皴法?
【參考答案】
披 麻皴:由參差松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要靈活,皴擦并用,注意濃淡干濕的豐富變化。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筆線短的稱短披麻。這種披法常用來表現土質山,或質 疏松的巖石。董源多用披麻描寫江南山水,淡墨輕嵐,不裝巧趣,具有渾樸自然的風格。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披麻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斧 劈皴:即唐李思訓所創之勾聽方法,筆線遒勁,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皴法宜于表現質地堅硬、棱角分明的巖石。唐代的青綠山水多 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再用淡 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大斧劈。
折帶皴:用側鋒臥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荷葉皴: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后,巖石出現深刻的裂紋。
2.簡要介紹山水畫畫法和步驟?
【參考答案】
首 先要勾出整幅畫的構圖,安排好建筑、樹木、天地、山石的位置,用淡墨勾出基本形狀,分別進行皴、擦,表現質感和前后層次,再用淡墨完成點、染,最后著色。 近處的石頭、草坡先鋪一層淡赭石,再染花青墨。遠山用淡花青墨染出,不勾線。建筑、樹木依照自然施以色彩,完成后題款用印。
熱點推薦>>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