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為什么說教育實體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于定型?
2.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觀點?
3.簡述《學記》中的教學思想。
4.筒述夸美紐斯關于“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
5.簡述1939年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特點。
6.近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相比較,出現了哪些變化?
7.夸美紐斯對教育學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8、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9.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缺陷及對我國教育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10.為什么說赫爾巴持對科學教育學體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答案:
1.(1)教育主體確定;(2)教育對象相當穩定(3)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4)形成習了的文化傳播活動;(5)由以上因素結合人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2.(1)擴大教學內容的范圍,增加新的學科內容(2)改變經院主義的學風,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3)恢復古希臘重視美育的傳統,將美育善結合起來。3.(1)主張啟發式教學:主張開到學生,但不要牽者學生走;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失去自信;向學生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2)強調教學要循序漸進。
4.(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2)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3)要進行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僅強調宗教教育。
5.(1)重視智育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肯定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主導作用。(3)系統論述了教學原則與教學。
6.(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強調以法治教
7.(1)構建了教育學的學科基本框架,和確定了教育學的基本研究內容;(2)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3)從理論上論證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論證了一系列教學原則;(5)從理論上論證了“學年制”及“班級授課制”。
8.(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與國際交流。
9.(1)忽視了學校的自主性;(2)忽視了教師的自主性;(3)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4)過于強調了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性、嚴肅性,忽視了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靈活性和不斷變革的必要性。
10.1806年出版了《教育學講授綱要》,主張將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論理學基礎上,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