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解析】亞墮士多德在人類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觀點,主張按照兒童發展規律對兒童分階段進行教育,提倡對兒童進行和諧的教育。
2.D【解析】人的身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于個體因素。
3.B【解析】人具有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人,具有規劃自己的未來和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條件的能力,由此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能動性。
4.D【解析】小學兒童對教師懷有特殊的信賴感,把教師看作無所不曉、無所不能的人,愿聽從教師的教導,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稱之為向師性。
5.B【解析】學生處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
6.A【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7.A【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
8.D【解析】國家課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編制和審定的課程,其管理權屑中央級教育行政機關。
9.D【解析】從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來說,教學過程一般可以分為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基本發展階段。
10.C【解析】講授新教材是綜合課的中心環節,它的任務是要使學生在過去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感知新教材和理解新教材,并在感知和理解新教材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能力。
11.B【解析】定向性提問,這類提問常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引向要學習的內容。
12.A【解析】思想教育是有關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相應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傳統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
13.C【解析】有的班主任根據自己的經驗將德育工作總結概括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符合德育過程規律的。
14.D【解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要觀察他因何去做這一事,再觀察他如何去做,再觀察他做此事時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如此觀察,那人再向何處去藏匿呀?!符合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則。
15.C【解析】《學記》指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說明古代學校就有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其所表達之意就是在教育活動,按時令進行,各有正式課業;休息的時候,也有課外作業。只有在課內外都要勤于操練,也才能安弦,才能安詩,才能安禮,也才能樂學!說明了人們對課外活動的重視。
16.C【解析】班級管理的對象是班級中的各種管理資源,包括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而主要對象是人,即學生。
17.B【解析】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18.A【解析】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少先隊)的創立者和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
19.A【解析】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最持久、最廣泛的地方。
20.A【解析】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正常的教育、教學和活動中,直接觀察研究對象的表現,準確、具體、詳細地記錄和積累有關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
二、填空題
1.社會科學2.終身3.基礎教育
4.鄧小平5.創造性6.班級集體
7.教師8.教育方針9.教學
10.教科書11.教學手段12.近景性目的
13.講授法14.引發性15.辯證唯物主義
16.知和行統一17.贊許18.群眾性課外活動
19.每日的管理工作20.革命傳統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