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09年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綜合題型習題一
1. 個體心理可以分為心理動力、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特征四個方面。
2. 心理狀態指:心理活動在一段時間表現為相對穩定而持續的狀態,可以持續的時間可以是幾個小時、幾天或者幾周。
3. 心理特征指:人們在認知、情緒和意志活動中形成的那些穩固而經常出現的意識特性,重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4. “構造主義”學派的奠基人馮特,代表人物鐵欣納,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意識經驗,并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激情三種元素。
5. “機能主義”的創始人美國的詹姆士,還有杜威等,主張研究意識,認為意識是一個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6. “行為主義”的創始人美國的華生,特點是:否定意識,主張心理學只研究人的行為;反對內省,主張采用客觀的實驗方法。、
7. 格式塔心理學創始人韋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反對把意識分解成元素,而主張把心理作為一個整體組織來研究。
8.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重視對異常心理和異常行為進行分析,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
9.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馮特)(1897)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是心理學成為一們學科的重要標志。
10. 1967年美國人奈塞爾發表了《認知心理學》一書標志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11.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杰斯,主張還人以本來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體的、豐富的個人。
12. 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包括明確的教學目標、任務分析、去頂學生原有水平、設計教學課程、實施教學和教學評價6個方面。
13. 設計課程;選擇適當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務分析中所確定的知識、技能和道德規范。
14. 評定成績:按照教學目標來確定教與學的效果。
15.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學。
16.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學。
17. 高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包括:
A,客觀性原則,要遵循教育過程中的客觀規律,即在研究中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觀事物的本來的面目反映事物。
B,發展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教育性原則
18. 高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A,觀察法,即自然觀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過程中直接觀察被試(學生)的外部行為表現(言行、行為和表情)從而對其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
B,實驗法,是在控制的條件下系統地操縱某種變量的變化,來研究此種變量的影響
C,調查法,是在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提問的方式搜集材料,間接了解被調查對象的心理和行為的研究方法
D個案法,是對單個被試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19. 角色,也稱社會角色,指個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相應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會期望,運用一定的權利來履行相應的社會職責的行為。
20. 教師:指受過專門的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才。
21. 教師的領導方式分:強硬專制型、仁慈專斷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方式
22. 典型的教學風格有2種;學生中心的教學風格和教師中心的教學風格
23. 師生態度產生相互交流與反饋在心理學上成為“羅森塔爾效應”
24. 效能感指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的能力的主觀判斷。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教師的教學效能感。
25. 自我效能感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的進行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它包括結果預期和效能預期2部分。
26. 人的行為主要受人的效能預期的控制,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指教師認為自己能夠有效的指導學生。
27. 教學反思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觀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反思分為3種,對活動的反思,在活動中的反思,為活動反思。
28. 教學反思過程分為以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
29. 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不斷的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30. 教學的監控能力分為3個方面,
A,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的預先的計劃和安排
B,對自己實際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反饋
C,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