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36、簡述學生認知差異研究對教學的主要啟示。
答: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改革教學,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①創設適應學生認知的教學組織形式;②彩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③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37、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相似性;②原有認知結構;③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38、簡述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特征。
答:①連續性與階段性;②定向性與順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異性。
39、簡述有效地促進知識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運用記憶術;③進行組塊化編碼;④適當過度學習;⑤合理進行復習。
40、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答:①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②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③提高多種練習的機會;④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41、簡述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答:①教師的領導風格;②班級規模;③班級的性質;④對教師的期望。
四、論述題 :
42、請舉例說明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知識概括?
答:①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變式;③科學地進行比較;④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43、當前,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的老師往往以說理為主,收效甚微。請你從學生品德結構特點及關系角度進行分析,論述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方法和途徑。
答:①指出“說理”即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認識教育;②運用品德結構的觀點,指出品德教育應該重視品德教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指出還應采用多種方法、手段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