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寫在題中橫線上。
1. __________是學生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訴給輔導教師的過程。
2.初中生思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__________,這一特點體現(xiàn)在運用假設、邏輯推理、運用邏輯法則。
3.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認知結(jié)構(gòu)、對學習材料的概括水平和__________。
4.內(nèi)部感覺通常包括平衡感覺、運動感覺和__________。
5.最后呈現(xiàn)的材料最易回憶,遺忘較少,叫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標準,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經(jīng)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
7. 無意注意的發(fā)生即不在我們的預期之內(nèi)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主要取決于__________的特點。
8.__________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并與克服困難相聯(lián)系的心理過程。
9.__________是指人們?yōu)檫m應和改造大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或為生活中達到某一目標的內(nèi)在心理和外在表現(xiàn)。
10.__________是個體在交往中觀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顯行為形成印象并推測、判斷其心理狀態(tài)、人格特征、行為動機和意向的過程。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注意的品質(zhì)。
2.簡述執(zhí)行決定中的主要困難及戰(zhàn)勝困難的條件。
3. 簡述人格測驗的方法。
4. 簡述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作用。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生為中心觀”對教學的啟示
2. 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請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并做總結(jié)。
1. 基本情況:
小威,女,18歲,高三,智商正常。即將面臨高考。覺得自己得了一種心病或是神經(jīng)病。自從去年奶奶去世后,做了幾次噩夢,然后這一段時間以來,每天都像失了魂似的,坐在床上看了一會兒書,就看不下去了,老是覺得自己只有尸體坐在這兒,靈魂卻好像被狗吞了,然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胡思亂想,想得心里又非常痛苦,甚至想自殺。更為嚴重的是,我走在哪里都覺得所有的人都很陌生,看到他們個個都不像人,我老想一個問題:人是什么東西?什么是人?人活著有什么意義?走到哪里都會想,每次想時心都提得好高,差點呼吸不過來。還會想:人早晚都會死的,吃飯的時候也想,人為什么會吃飯,吃了飯也會死的。想著想著,又吃不下飯了,每天都茶飯不香,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想的頻率非常高,對旁邊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陌生,甚至爸媽、老師,經(jīng)常會把他們想象成鬼。讀書的時候,又想,讀書、勞動都只是為了一張嘴,人為什么都只是為了吃呢?現(xiàn)在很痛苦,以前讀書很認真,也有自己的理想,現(xiàn)在呢,卻總想人活著的意義。這種念頭占據(jù)了我所有的時間,每天都如行尸走肉般地活著,距離高考只有一百多天了,卻怎么也不想努力,對考試一點感覺都沒有。就連早上穿衣時都會想為什么要穿衣呢?每天都是習慣牽引著我這樣想的,控制不了。非常害怕。
2. 基本情況:
趙某,女,16歲,高一,智商正常。是個相當普通的高中女生,穿上校服,連老師都不容易從人群中找出來。這不僅因為她身材、長相都比較“大眾化”,而且成績和校內(nèi)活動都表現(xiàn)平平,從來沒有也似乎不打算做什么出格的事--直到高一下學期。當大多數(shù)男生女生還回味在考進區(qū)重點中學的成功愉悅中時,有“超前意識”的她開始用功了。在學校里,她沒有表現(xiàn)地過于投入學習,下課依舊和同學聊天,只不過有時趴在桌子上睡覺,同學們包括她的同桌都沒有發(fā)現(xiàn)她的這個細微變化。其實,她每天放學回家至少有5個小時花在學習上,將近12點睡覺,早上7點不到就要起床,上課不打呵欠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眼看著懂事的女兒如此刻苦,父母欣慰不已,立刻營養(yǎng)跟上。每天晚上電視也不看了,爸爸看報,媽媽打毛線,為趙某的學習創(chuàng)造最好的氛圍。一時間,趙某仿佛提前進入高考準備期。 辛苦的汗水很快讓她看到了成果:相隔三周,她的成績從原來全班第27迅速上升到全班第10。老師在試卷分析課上表揚她,號召大家向她學習。她更努力。 到了高二上學期末,歆娉因勤奮而成為全年級老師交口稱贊的好學生,她的成績也如火箭般竄到了全年級第2名。當全家皆大歡喜的時候,她卻一臉愁容。父母以為她有什么要求,她閉口不談,只是眉頭鎖得更緊了。父親找她談心,沒想到當歆娉說出心里話時,父親卻傻了--成了優(yōu)秀生的女兒居然提出要退學,理由竟是無法再讀書了。“我是一直在進步,可那不是因為我聰明,只不過因為我比別人更用功。”其實,趙某心結(jié)在于,她覺得自己從高一下學期用功開始,就被一片贊美聲包圍。在學校,各學科的老師都把她當榜樣樹;在家里,爸爸媽媽對她關愛備至,百依百順,逢人就夸女兒聰明懂事,成績又進步了云云。然而贊揚越多,她感到肩上的壓力就越大,她成了只進不退的報喜鳥,她無法想象如果有一天,自己重新掉到了全班中下游,世界會變成什么樣,自己還有沒有臉見人。她覺得自己輸不起,因為她不想辜負信任她的老師和父母。做題陷入了死胡同。心結(jié)沒有打開,壓力一天天增大。 鉆牛角尖讓她的做題效率大大降低,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速度慢了,就更加焦慮、擔心,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開始失眠。 休息了兩天,又奔回學校。可令她痛苦的是,不看書惶恐,看到書和習題她卻又緊張得要命。甚至出現(xiàn)了拿起筆來手發(fā)抖的癥狀。不得已,向?qū)W校和父母提出,她想退學,年級第二讓她活得太累了。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