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設置情境導入,出示關于我國經濟成分構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經濟成分的構成,從而導入新課。
導入實錄:同學們,現在咱們來看一下我國經濟成分的構成圖。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到,在我國的經濟成分中,我們會看到有國家投資的,有集體出資興建的,也有公民個人出資開辦的,還有國外企業出資或與我們合資興建的。這形形色色的經濟成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互相競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繁榮、昌盛。從而構成了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是本節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我國的基本的基本經濟制度》。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過渡:同學們,大家看一下這是小明家家庭成員的收入狀況,從中大家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
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
小明一家五口人,他在朋友開的酒店當廚師,母親在老家耕田,妻子開了一個小商店,兒子是鐵路工人,女兒在TCL合資廠當技術員。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從中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國有私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國有經濟、外資經濟等經濟成分。這些形形色色的經濟成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互相競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繁榮、昌盛,從而構成了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公有制為主體
過渡:其中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那么,現階段我國公有制經濟有哪些成分?大家自主閱讀教材第2、3、4自然段,一會兒請同學們來回答。
學生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特別注意,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經濟整體,而是指里面屬于國家、集體所有的那一部分資產。
(1)國有經濟
教師總結:國有經濟是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與我國較高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
(2)集體經濟。
教師總結:集體經濟雖然不如國有企業規模大,在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也不如國有經濟的比重大,但是,也是我國重要的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表現
過渡: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什么地方,現在請同學們先來看一下老師給大家搜集的關于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的比例圖以及國有經濟的產業分布圖,同時結合教材第四自然段,思考問題: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表現在哪些地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一會請小組代表發言,組員補充。
學生閱讀材料和課本,積極討論,發表見解。
教師總結: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是就全國而言,某一局部地區、局部行業也可能不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簡單的數量上,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運行態勢和重要稀缺資源。
二、為什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必然性)
過渡: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想一想,生產關系狀況是有什么決定的?
運用談話法和引導法,解決這一知識點。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生產力狀況決定的。
教師引導: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有什么決定的?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狀況決定的。
教師引導: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狀況是怎么樣的?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發展不平衡,多層次性。
教師引導: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符合生產力狀況,那么,這一制度的實施有什么重要性?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教師引導:這要求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讓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展示ppt案例:據統計,非公有制經濟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四分之一,目前已超過三分之一,三十多年來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從不到1%提高到20%以上。教師提問:大家想一想,在我國現階段,為什么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促進就業、繁榮市場、增加財政收入等作用。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適應了生產力發展多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環節四:小結作業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知道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各種形式,以及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在學習中應該結合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去深刻理解這些知識,充分認識堅持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和重要意義。尤其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只有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才能發揮各種所有制經濟的作用和活力,將我們的社會建設的更加美好!
組織學生收集資料,觀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并能說明這一變化的原因。
【板書設計】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答辯題目解析】
1.談一談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參考答案】
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原因:(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2.國外某教育家說:“要認識學生,要學習學生”,對這種說法你如何看?
【參考答案】
我贊同這種看法。
“要認識學生,要學習學生”是指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和性格,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同時,學生身上的一些方面也值得教師學習。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實現教學相長。
首先,“認識學生”,俗話說的好,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認識、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其次,“學生學習”,學生可能科學知識上,不如教師。但是,學生身上一定有老師可以學習的地方。教師應該虛心向學生請教,學生擅長的方面。因此,在教學工作中,保持平等師生關系,采取民主教學方式。與學生相互促進,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師,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做到認識學生,向學生學習,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工作。
申明:本文真題及解析來源于網絡,僅供考生學習參考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資料包!點擊注冊>> |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