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29題,每題2分)
1、曉軍向老師報告:“安安偷看我的試卷。”老師說:“安安怎么會偷看你的試卷,她的成績比你好。”曉軍紅著眼睛坐在座位上,無心考試了。該老師的做法表明,他沒有做到公正待生。做出此評判的依據是( )。
A.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育根本目的
B.因材施教是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要求
C.教學相長是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特征
D.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基本要求
2、詹老師在介紹教學經驗時說:“在課堂上,小學生就如同一張白紙,任憑老師在上面寫寫畫畫,學生的知識就是這樣獲得的。”詹老師的說法( )。
A.不恰當,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
B.恰當,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人
C.不恰當,課堂應以學生為主導
D.恰當,教師是傳遞知識的人
3、薛老師習慣運用PPT進行教學。某節課上他自始至終不停地呈現PPT內容進行講解,不管學生是否明白其所表達之意。關于薛老師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當的是( )。
A.忽視了教學的本質
B.忽視了教師的中心地位
C.忽視了教學的目標
D.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在科學課教學中,李老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并開展一項環保小調查,調查結束后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并在班級內進行交流。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
A.李老師為學生創造了合作學習的機會
B.李老師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C.李老師采用了混合式教學方式
D.李老師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式
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B.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C.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D.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6、教師李某未履行請假手續,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一次學術研討會,讓學生在教室自習。學校給予李某記過處分并扣除其當月部分績效工資,李某對此處分不服。關于此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學校不應該處分李某,李某享有學術研究權
B.學校不應該扣除工資,李某享有報酬待遇權
C.李某對處分不服,可以向上級紀委提出申訴
D.李某的曠課行為,侵犯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7、某小學將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組建成一個實驗班,安排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上課。該小學的做法( )。
A.合法,學校有自主辦學及自主管理的權利
B.不合法,學校不得變相設重點班
C.合法,有助于教師分層分類教學
D.不合法,學校不應安排最優秀的教師上課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指出,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下列名言警句蘊涵“尊師”道理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C.“學莫便乎近其人”
D.“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9、教師張某拒不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隨意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張某的做法( )。
A.合法,教師有選擇教學內容的權利
B.合法,教師有安排教學進度的權利
C.不合法,教師有執行學校教學計劃的義務
D.不合法,教師有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的義務
10、教師王某因為小學生李某在班上曾經偷拿過別人的東西,拒絕推薦李某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王某的做法( )。
A.正確,教師有管理學生的權利
B.正確,學生李某理應受到懲罰
C.不正確,王某侵犯了李某的榮譽權
D.不正確,教師應公平對待全體學生
11.圖1中,該學校的做法( )。
A.合法,有利于家長督促孩子學習
B.合法,學校有接受助學捐款的權利
C.不合法,學校不得收取任何保證金
D.不合法,學校不能只收差生的保證金
12.班上有人遺失了財物,孔老師未經調查就懷疑是學生熊某偷拿了,盡管熊某一再否認,但孔老師還是要求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承認“罪行”。孔老師的行為( )。
A.侵犯了熊某的人身自由
B.侵犯了熊某的人格尊嚴
C.侵犯了熊某的隱私權
D.侵犯了熊某的榮譽權
13.小周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同學們視為差生,班主任劉老師對全班同學說:“小周這次考試的成績是差了點,但在我看來他很不錯,他一向都認真做值日,做事很踏實。關于劉老師的做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注重學生發展的階段性
B.注重評價學生的多元性
C.注重學生發展的全面性
D.注重教育學生的示范性
14.在課堂教學中,文老師不僅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學科知識,而且能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導。文老師做到的是( )。
A..教育價值的融合
B.教法與學法的融合
C.師生互動的生成
D.傳授與習得的互補
15.特級教師李老師經常去聽年輕教師的課,并給予指導。一次,聽孫老師上課時,李老師發現孫老師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存在偏差,便當場打斷教學予以糾正。這說明李老師( )。
A.幫扶心切,嚴慈相濟
B.甘為人梯,示范失當
C.教學嚴謹,循循善誘
D.嚴于律己,缺乏尊重
16.小明學習習慣不好,汪老師安排小明獨自坐到教室最后面,還不讓其他同學跟小明做朋友,汪老師的做法有違( )。
A.教育公正的可互換性
B.教師關懷的連續性
C.教師關懷的傳遞性
D.教育公正的對等性
17.1953年, 科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結構,遺傳學和生物學的研究從此由細胞階段進入了分子階段。他們所認識到的DNA結構是( )。
A.三鏈螺旋
B.球狀
C.雙鏈螺旋
D.單鏈
18.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不僅具有多樣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屬性。下列關于生物特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都需要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B.都進行物質和能量代謝,得以生長發育
C.都會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D.都會通過遺傳保留種族特性
19.平原是絕對高度低于200米、相對高度小于50米的平緩陸地,是陸地地貌最基本的類型之一,世界大部分人口均居住在平原地區。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A.東歐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西西伯利亞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20.我國的成語很多來源于含有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典故。下列選項中,來源于漢代的人物和事件的成語是( )。
A.竭澤而漁
B.完璧歸趙
C.馬革裹尸
D.洛陽紙貴
21、中國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獨特稱謂,具有綜合性、虛擬性和程式性三大特征。下列關于中國戲曲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元雜劇、京劇都屬于戲曲
B.戲曲要有人物和故事情節
C.它包含散曲、話劇、說書、相聲等
D.《西廂記》《牡丹亭》是其代表作品
22、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以十干同十二支循環相配,古代用來表示年、月、日和時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現今夏歷的年和日仍用干支計。下列干支名稱中,屬于地支的是()
A.甲
B.壬
C.癸
D.申
23、百老匯是美國的一條大街,由于集中了著名的影劇院、音樂廳、夜總會等娛樂場所,因此百老匯成為了美國戲院業和娛樂業的代稱。其所在的城市是( )。
A.華盛頓
B.洛杉磯
C.紐約
D.費城
24、樂器是指能發出樂音,供演奏音樂使用的器具,古今中外樂器多達四萬余種。按照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我國民族樂器中,古琴屬于(),
A.打擊樂器
B.彈撥樂器
C.拉線樂器
D.吹管樂器
25、小明某學期的數學平時成績70分,期中考試80分,期末考試85分,該校規定學期總評成績的構成為:平時:期中:期末=3:3:4,以此計算,小明總評成績是( )。
A.82
B.81
C.80
D.79
本題考查科學常識。根據題意,小明總成績計算公式如下:
70x0.3+80x0.3+85x0.4=79,故本題選D。
26、在word中,需完成如圖2所示“插入表格”功能,下列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
A.可以選擇需要的行數和列數
B.只能使用表格設定的默認值
C.只能選擇行數
D.只能選擇列數
27、下列選項中,可以改變一張幻燈片中各部分放映順序的是( )。
A.采用“預設動畫”設置
B.采用“自定義動畫”設置
C.采用“動畫方案”設置
D.采用“幻燈片切換”設置
28、下列選項中,與“馬一白馬”的邏輯關系相同的是( )。
A“籃球”和“球鞋”
B“炊具”和“電飯鍋”
C“蘋果”和“香蕉”
D“彩電”和“手機”
29、按照給出圖形的邏輯特點,下列選項中,填入空白處最恰當的是( )。
二、材料分析題(共3道大題,每道大題14分)
31、
在講解《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張老師問哪位同學愿意讀課文。明明主動舉手,但他將課文里的“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這句話讀成了:“天,不,不過,井,井口,那,那么大。”他的結巴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學習委員說:“明明,你怎么又搗亂呢?”
張老師愣了一下,問故作結巴的明明:“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啊?”明明說:“因為青蛙長時間呆在井底,沒有人和它講話,時間長了,它就連話也說不好了。” 聽了明明的回答,張老師靈機一動,大聲問:“大家覺得明明的回答有道理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一點道理!”“怎么可能呢?” 看到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那么感興趣,張老師說:“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體會一下青蛙到底是怎么想的。” 5分鐘后,張老師讓同學們帶著感情朗讀課文,這一次同學們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張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合理的,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觀的要求。
首先,張老師的教育行為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材料中,張老師面對故作結巴的明明并沒有批評指責,而是詢問明明這樣做的原因,并運用教育機智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張老師的教育行為注重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允許提問、鼓勵質疑、提倡對話,鼓勵爭辯,寬容“錯誤”,提倡“求異”。材料中,張老師根據明明的回答,并沒有直接給出定論,而是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們去議論探討,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再次,張老師的教育行為注重了對學生的引導啟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是數學的核心和靈魂。材料中,面對明明的回答,張老師抓住了教育契機,對學生展開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張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合理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32、因我的一條腿有殘疾,剛上小學時常被同學取笑,心里很自卑,害怕和同學在一起。這種情況被班主任關老師知道了。他找我談話,跟我講怎么面對這樣的事才好。關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頑強的意志和勤奮努力,會讓很多人敬佩你。”從那以后,關老師常常主動找我交流,有時還站在或坐在我身邊。漸漸地,取笑我的同學少了,有幾個同學還熱心幫助我,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關老師的課,我們都很喜歡,他在教育教學中,總能根據不同學生特點給予切實的幫助和指導。他進行的培養“四會能力”教育教學探索,還引來不少校內外同行向他請教。他不僅誠懇地向他們介紹自己教育的成敗得失,也虛心向他們請教相關的教育教學問題。 后來,關老師通過了成人高考,系統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并獲得了本科學歷。 這就是我難忘的關老師。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關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關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合理的,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首先,關老師做到了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是作為一個教師師德的靈魂。材料中,關老師對腿有殘疾的“我”進行了鼓勵和安慰,常常主動找我交流,體現了對學生的關心愛護。
其次,關老師做到了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材料中,在教育教學行為中,關老師能根據不同學生特點給予切實的幫助和指導,體現了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愛崗敬業。
再次,關老師符合教書育人的規范。材料中,關老師告訴“我”,“頑強的意志和勤奮努力,會讓很多人敬佩你。注重對學生品行意志的培養。
(4)關老師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也是教師的根本任務。材料中,關老師通過了成人高考,系統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體現了他不斷提高自己專業技能,體現了終身學習。
綜上所述,關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合理的,值得學習借鑒。
33.
逼真和如畫是藝術批評的兩個標準。看到一幅畫,一個雕塑品,贊美它好,說逼真。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畫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樣,這是說“逼真”好。我們游覽風景,贊美風景好,說風景如畫,就是“如畫”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還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說“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畫”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學批評上來,作品描寫一個人,寫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寫風景,詩中有畫也是好的。就作品說,究竟“逼真”好呢,還是“如畫”好呢?還是兩者都好呢?弄清這些問題,對掌握這兩個批評標準是有幫助的。
先說逼真,《水經注·沔水》:“有白馬山,山石似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馬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論逼真與如畫》里說:“這就牽連到這個‘真’字的意義了。這個‘真’固然指實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莊子》里說的那個‘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謝赫的六法的第一項‘氣韻生動’的意思,惟其‘氣韻生動’,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馬,有生氣,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語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處是有生氣,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夠的。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兒童的見識;好的畫,要把東西寫活,要傳神,這才是逼真的要求。再說如畫,風景如畫,或作品中所寫的景物如畫又有什么好呢?畫是藝術品,藝術品是從生活中來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樣,它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那末說風景如畫,就是說這里的風景像藝術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比起普通的風景來具有典型性,那自然是好的。如蘇軾的《念奴嬌》:“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里寫的景物極雄偉壯觀,能表現出長江的壯闊景象,并反映作者的闊大胸襟,具有典型性,所以說如畫是好的。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因此就文學作品來說,寫得逼真,同真的一樣,把人和物寫活,寫得有生氣,或寫得如畫,寫得形象,有畫意,而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這都不容易。能做到這樣,都成為好作品。
問題:
(1)就藝術批評的“逼真”和“如畫”這兩個標準,文章強調的側重點各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2)下面是魯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描寫: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請用文章論及的“逼真”和“如畫”這兩個藝術批評標準,簡要分析。
(1)“逼真”類似于我們俗語中所說的“像極了”“像極真的”,不僅像真的,而且像極真的。且“逼真”一次的好處在于栩栩如生,十分靈動;所以僅追求外形上的逼真是不夠的,還需要傳神。
“如畫”:畫是藝術 的一種表達形式,“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創作藝術作品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靈感,但任何藝術都來源于生活。即使是非常豐富的主觀想象,也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對生活的洞察力越強,對生活的體會越深刻,創作的藝術作品越成功。它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因此就更帶普遍性。
(2)上段文字是五年之后魯迅再見到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從逼真的定義看,“全白”“瘦削不堪”“黃中帶黑”“下端開了裂” 這些外貌和細節描寫十分生動的將祥林嫂的外貌和衣著還原出來。 “木刻似的”“眼珠間或一輪”等帶有比喻、動態的描寫不僅讓讀者感受到祥林嫂呆滯的模樣,更體現出她的靈魂已經木訥,做到了生動形象的“逼真”的程度。從如畫的定義而言,整段文字像一幅肖像素描一樣,使祥林嫂的形象躍然紙上,十分具有畫面感。
三、寫作題(共1道大題,50分)
【小學作文】
材料一:古代詩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材料二︰有一位現代出版界人士說︰真正的大文章家、以政治家、思想家為多,而專攻文章,以文為業的反而少。
綜上所述,材料所引發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論說文,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作文立意】
材料的意思是說,一個作家,所寫作品的好壞高下,是其經歷,其閱歷,其見解,其識悟所決定的。當然,他所說的“詩外功夫”,也不僅僅是這些,其才智,其學養,其操守,其精神等等形而上的東西,同樣也是詩人要想寫出好詩的“功夫”。但陸游強調作家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主張從作家身體力行的實踐,從格物致知的探索,從血肉交融的感應,從砥礪磨淬的歷練,獲得詩外的真功夫。
立意:鍛煉積累能力的重要性。注意深入現實,體驗生活,收集素材,重視實踐。
(1)生活積累;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②引導學生會說;③引導學生會寫;
(2)語言積累;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背誦、記憶的黃金時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是幫助他們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①注重語言發展的黃金期;②加強朗讀和記憶訓練。
通過生活中多方面積累,為小學學好語言打下了基礎;通過大量的閱讀、背誦、摘記,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活躍寫作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生活積累與語言積累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通過結合,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