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已發布。掃描以下二維碼,在線估分。
2022上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王老師經常反問自己:怎樣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怎樣有效改善教學效果?怎樣提高學生成績?這表明王老師所處的專業發展階段是( )。
A.任教前關注階段
B.早期求生存階段
C.關注教學情境階段
D.關注學生階段
2.課堂上,東東問馬老師,老師,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藍的呢?馬老師說,你懂什么!聽老師講就行了。你呀,總是打岔,這是不禮貌的,今后不要這樣,這表明馬老師( )。
A.忽視了學生的階段性
B.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
C.忽視了學生的不平衡性
D.忽視了學生的整體性
3.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王老師鼓勵學生參與調查報告的撰寫和評分規則的制定,下列與王老師做法不符的是( )。
A.注重了學生的差別性
B.注重了學生的創造性
C.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
D.尊重了學生的能動性
4.李老師把作業從難到易分成了ABC三類,他在班上特意交代:學優生只能做A類作業,中等生只能做B類,學困生只做C類,李老師的做法( )。
A.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B.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C.違背了教學相長的原則
D.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5.下列不屬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權限的是( )。
A.罷免本級人民法院院長
B.監督本級監察委員會工作
C.撤銷本級人代會的不適當決議
D.罷免上一級人代會的個別代表
《憲法》第九十九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的報告;有權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C錯誤)。
6.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顧老師計劃帶他們去參觀當地的科技館,科技館以學生年齡小,人數多,管理不便為由,婉拒了請求,它的行為( )。
A.應當改進,科技館應為師生參觀提供便利
B.可以理解,科技館并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
C.值得肯定,科技館應當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D.有待商榷,科技館所有的設施應向師生免費開放
7.小雨7歲了,父母不送他去上學,而是聯合了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自己家對孩子進行教育。對此,下列正確的是( ) 。
A.小雨的父母應報當地人民政府審核批準
B.小雨的父母應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C.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法督促小雨父母改正
D.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法對小雨的父母予以處分
小雨父母不送7歲的小雨上學,應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8.為促進教師終身學習,某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所有在崗教師提供了每年不低于72學時培訓機會,該縣的做法( )。
A.正確,保障了教師參加進修培訓的權利
B.正確,促進了義務教育經費的均衡分配
C.錯誤,侵犯了學校自主管理的權利
D.錯誤,侵犯了教師帶薪休假的權利
參考解析:《教師法》 第七條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某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所有在崗教師提供一定時長的培訓機會保障了教師的進修培訓權。故選A。
9.小學生潘某與陳某課間打羽毛球,擊球中,潘某所揮的球拍突然脫手,擊中了一旁觀看的李某,導致其左眼受傷,對于李某的傷害,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的是( )。
A.潘某監護人
B.陳某監護人
C.李某班主任
D.李某的學校
10.考試前,李老師發現少了一份試卷,便對學生昭宇說:你基礎太差,參加了考試也
不能及格,還是自己看書學習吧!于是把試卷給了其他同學。李老師的做法( )。
A.錯誤,班主任才有免除學生參加考試的權利
B.錯誤,基礎再差的學生也有參加考試的權利
C.正確,體現了嚴慈相濟的職業道德
D.正確,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1.梓軒的畫多次在市兒童畫展上獲獎,前段期間,某出版社因修訂地方教材的需要,在未聯系他的情況下,就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為插圖,該出版社的做法( )。
A.合法,教材的編輯和出版屬于社會公益事業
B.合法,出版社使用的是已公開發表的作品
C.不合法,出版社應該事先取得梓軒的授權
D.不合法,不應該選擇未成年作品作為插圖
12.思涵受不了繼母的虐待,找到班主任劉老師求助。劉老師當即向王校長匯報。王校長卻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種事我們還是別管了。”王校長的做法()。
A.錯誤,學校應依法履行監護責任,保護兒童人身安全
B.錯誤,學校應依法履行保護義務,積極采取救助措施
C.正確,學校沒有執法權限,光憑勸說無濟于事
D.正確,學校不是行政機關,無權干預家庭事務
13.某小學項老師發現班上小娟最近情緒低落,上課分心,成績下滑,經了解才知道有高年級學生多次欺負她,還不許他告訴別人,項老師的措施不恰當的是( )。
A.鼓勵大膽向老師家長求助
B.請求學校對違紀學生嚴加管教
C.找到欺負小娟的學生進行教育
D.建議學校勸退欺負小娟的學生
14.開學伊始,劉老師在班上進行“班級公約海選”,還推選了“公約管理員”,負責監督執行情況并反饋,對劉老師的做法,正確的是()。
A.會滋長“公約管理員”打小報告的不良習慣,但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
B.推選“公約管理員不利于學生和睦相處,但尊重了學生主體性
C.推選“公約管理員”有違全員參與精神,但體現了班級民主管理
D.會增加“公約管理員”的任務,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15.父母在外打工的玲玲和年邁的奶奶住在一起, 吳老師得知后經常去幫助他們,村民們受到感染,也紛紛伸出援手,下列與該案例體現的教師職業道德功能相符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B.師道立而善人多,樂其友而信其道
C.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D.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16.剛休完產假張老師回學校上班了,但請的保姆還未到位,這段時間既要看孩子,又要上班,經常兩頭顧不上,身心疲憊。張老師需要調適的角色內心沖突是( ) 。
A.角色責任與自我價值實現引發的心理沖突
B.角色環境與社會環境引發的心理沖突
C.不同角色責任引發的行為沖突
D.不同角色期望引發的行為沖突
17.地球千姿百態的地貌都是地質作用的結果,地質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列屬于外力作用導致的是()。
A.褶皺
B.沙漠
C.火山
D.斷層
18.公元79年,古羅馬帝國的龐貝城毀于一場火山爆發, 由于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對其遺址的考古挖掘,為研究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該火山是( )。
A.皮納圖博火山
B.圣海倫斯火山
C.維蘇威火山
D.埃特納火山
19.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出現,帶動了一系列的發明,人們利用蒸汽機在各領域改進生產,提高效率,下列( ) 設計設計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
.A.瓦特
B.富爾頓
C.惠特尼
D.斯蒂芬森
20.公元7世紀后期,晉國和楚國進行了一場戰役,晉軍大敗楚國,從此奠定了晉文公的“霸主”地位,這場戰役是()。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21.《喪鐘為誰而鳴》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這部小說是以一場內戰為歷史背景的這次戰爭是( )。
A.西班牙內戰
B.墨西哥內戰
C.美國南北戰爭
D.美國玫瑰戰爭
22.下列京劇折子戲不是出自《三國演義》的是( )。
A.《失空斬》
B.《定軍山》
C.《宇宙峰》
D.《長坂坡》
25.某年級學生的學期語文成績由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組成,三部分的權重是:2:3:5,某一學生平時成績為85分,期中成績為78分,期末成績為84分,則該生語文成績為()。
A.82.3
B.82.4
C.83.3
D.83.4
26. 如Excel所示,C3:C8區域內每個單元格都保存著一個數值,則C9單元格函數“=COUNT (C3:C8)”的數值為( )。
A.33
B.32
C.8
D.6
27.在Excel中,在單元格輸入的數據前加“ ’ ”,則該單元格的格式( )。
A.時間類型
B.數值
C.日期
D.字符
28.下列與“軍人——醫生”的邏輯關系不同的是( )。
A.學生一團員
B.導演一演員
C.校長一家長
D.丈夫—妻子
29.按圖形邏輯,填入最恰當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題(共3道大題,每道大題14分)
30.材料:
教學“比較分數大小”的內容,羅老師批改作業時發現同學們能夠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題。
大多數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數法解題,但由于粗心,有幾個做錯了。羅老師在小鵬作業本上寫“用化小數法,不錯!再細心點就好了。
少數的用了畫圖法和估算法,且都對了,小萌也是,但圖畫得不規范,羅老師在她的作業本上寫:字跡清秀,頁面整潔,如果餅圖畫得規范些就好了。
還發現一個“特例”,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的小濤,在比較分數45和213大小時,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在他的作業本上寫:解法獨特,希望不斷閃爍智慧火花。
第二天上課, 羅老師分類點評并講解。拿到作業本后小濤看到評語很高興,并主動找老師。羅老師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質。
漸漸小濤對數學產生興趣,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還當上了數學課代表。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羅老師的教育行為。(14 分)
材料中,羅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正確的,遵從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要求。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材料中,羅老師對小濤的解法作出肯定,表揚小萌的字跡清秀等,并沒有因為學生存在的某些不足就批評、放棄學生,說明羅老師看到了學生是發展的人。
②學生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人。人的全面發展是以承認學生差異與個性為基礎的;學生的個性與差異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材料中,羅老師在點評作業時,針對同學們不同的解題情況,對出不同的點評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說明羅老師看到了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具有個體獨立性,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的需求與責權。材料中,小濤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題時,羅老師及時肯定小濤勤于思考的學習品質,充分發揮主動性、說明羅老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看到了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
綜上所述,材料中的羅老師符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要求,值得我們學習。
31.材料:
已畢業多年的學生寫給于老師的信: 小學一到三年級,老師眼里十足的差生,座位安排在角落,老師不提問,好學生不和我玩,只有淘氣學生和我玩。
四年級您成為了我的班主任,不時地將目光停留在我身上,雖然只是片刻,卻讓我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暖意。
有一天我被叫到辦公室,讓我坐在椅子上,受寵若驚,對我說升旗需要四個護旗手,看你個子高,很適合,要認真對待。頓時我心中一股暖流。
升旗當天,師生萬眾矚目,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發誓不能再混日子,要好好回報您,于是我認真聽課,您也不斷鼓勵我,與我父母聯系,于是學習步入正軌。
真心感謝您,護旗手經歷給我溫暖、自信,受益終身。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材料中于老師的教育行為。(14 分)
①于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關愛學生”的要求。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中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其他老師把”我”的座位安排在角落,且從不提問“我”,但于老師不時將眼光停留在我的身上,鼓勵我,說明老師做到了關心愛護學生。
②于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為人師表”的要求。要求教師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關心集體,尊重同事,尊重家長,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材料中,于老師未放棄“我”,而是不斷鼓勵,還和“我”的父母聯系,體現了于老師堅守高尚情操,尊重家長。
③于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教書育人”的要求。要求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材料中,于老師沒有因為成績差而放棄“我”,而是看到我的長處,讓“我”當升旗手,循循善誘,不斷鼓勵“我”,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要求。
綜上所述,該老師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32.材料:
就中國古人對詩、禮、樂的理解看,我們很難分清它到底是屬于美學還是倫理學的問題。
比如,詩或《詩經》作為文學形式,它的基本價值在于審美和情感表達,是美學的,但自孔子時代始,其道德、政治喻義被歷代經學家進行了無限發揮,《詩經》 因此幾乎成為社會風教和政教讀本。與此一致,禮主要涉及道德倫理問題,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為的雅化和群體活動的儀式化,則是審美的:樂是中國社會早期對詩、樂、舞等藝術形式的統稱,其審美和藝術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預示的心性、社會乃至天地人神的整體和諧,卻指向倫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說,雖然按照現代學科劃分,美與善或者美學與道德之間存在分界,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論述中,兩者卻是混融的,其一體性要遠遠大于分離性。
但是,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美與善或美與德之間仍然存在差異。比如在《論語·八佾》中,孔子評價上古樂舞《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韶》 則“盡美矣,又盡善也"。這一方面說明美與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則說明善必然是從美出發的善,美對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發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來,中國儒家向來主張以審美教育涵養道德教育,即以美儲善。像在《論語·泰伯》中,孔子將人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即“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其中,一個人在幼年時代之所以要讀詩,根本原因在于詩描繪的是人間的美好事物,詩的吟誦和學習能夠興發人性中美好的側面,而這種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對于禮樂的修習,則同樣是將道德行為與心性和諧置于美的浸潤和環繞之中。據此,所謂以美儲善,就是通過美對善的滲透和包容,使美成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的境域。中國傳統儒家強調美對善的生成和涵養作用,同時也強調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們相信,人的內在道德品質與外在形貌具有一體關系,良善的本性總會以美的形象向外顯現。孟子曾講,觀察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為眼睛作為心靈的窗口,既不能掩飾其內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個有德的人,只要“仁義禮智根于心”,就會“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使人的形貌成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這種看法,孟子認為涵養內在的“浩然之氣”是培有君子之德的要務,被這種道德化的浩然之氣充盈的狀態就是美的狀態,由此顯現的形象的光輝就是崇高。據此可以看到,對于中國傳統儒家來講,美不僅在源發意義上成為人性向善生成的內部動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
在中國古代, 美一方面涵養道德,另一方面引領道德;它在個體層面涉及“以美立人”問題,在國家層面涉及“以美立國”問題。一種美德共濟、美善相樂的雅化國風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與德的關系上,中國傳統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藝術作為國家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原因無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礎。如《禮記.樂記》講:“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然后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
也就是說,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樂,詩、歌、樂、舞是快樂的表現形式,由此引發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對其人民進行詩教和樂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藝術對人性之善的發蒙、滋養和化育作用。這是一種以“情深”為基礎的“文明”,是由“和順積中”而自然達成的“英華外發”。這種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現。比如,美的內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條化,人對美的順向接受可以緩解道德對人性的壓力,美與德的貫通則可以解決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異化的風險。從中國歷史看,由儒家確立的社會道德原則和倫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縱貫數千年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它借助美和藝術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礎,活化了社會倫理秩序,軟化了諸多人倫規則的機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說,種審美化和藝術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樂于認同并能夠恒久持守的道德。認清這一點, 有助于更深刻地體認美育之于中國當代學校乃至國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助于為國家道德建設開啟出一條更趨行穩致遠的道路。
(摘編自劉成紀《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美”與“德”》)
問題:
(I)在傳統儒家看來,“美” 與“德”的一體性體現在哪?根據文章簡要概括。(4分)
(2)以美有德的方式有何特點和效果?概括文章。(10 分)
(1)①詩或《詩經》作為文學形式,它的基本價值在于審美和情感表達,是美學的,但自孔子時代始,其道德、政治喻義被歷代經學家進行了無限發揮
②禮主要涉及道德倫理問題,但由共昭示的人的行為的雅化和群體活動的儀式化,則是審美的。
③樂是中國社會早期對詩、樂、舞等藝術形式的統稱,但它預示的心性、社會乃至天地人神的整體和,指向倫理性的至善理想。
(2) 特點:①美和藝術對人性之善有發蒙、滋養和化有作用。②美和藝術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礎,活化了社會倫理秩序,軟化了諸多人倫規則的機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效果:①以美育德是以“情深”為基礎的“文明,是由“和順積中”而自然達成的“英華外發”。這種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現。②美的內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條化,人對美的順向接受可以緩解道德對人性的壓力,美與德的貫通則可以解決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異化的風險。③有助于更深刻地體認美育之于中國當代學校乃至國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助于為國家道德建設開啟出一條更趨行穩致遠的道路。
三、寫作題(共1道大題,5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近些年,我國的重大科技項目層出不窮,且不斷取得重大成果:“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天宮”空間站、“嫦娥”月球探測器、“鵲橋”中繼星、“玉兔”月球車、“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天問”火星探測器、“祝融”火星車。
材料二:我國某極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的產品名稱都很有特色:手機芯片叫“麒麟”,基帶芯片叫“巴龍”,服務器芯片叫“鯤鵬”,路由器芯片叫“凌霄”,人工智能芯片叫“昇騰”,服務器平臺叫“泰山”,操作系統叫“鴻蒙”。
綜合上述材料所引發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論說文。要求: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于800字。
【參考立意】1.科技與傳統文化;2.文化自信;3.科技與傳統文化攜手并行
任性刷題:【教資題庫免費在線刷題】【答題闖關贏獎品】
教資報考門檻將提升,珍惜報考機會,抓住新法改革前報考機會拿下證書。課程試聽>>
進入教資微信群 和同考小伙伴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