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據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小學低年級兒童常常認為聽父母和老師的話就是好孩子。這是因為其道德發展處于( )。
A.權威階段
B.公正階段
C.可逆性階段
D.自我中心階段
12.兒童“多動癥”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動過多
B.沖動任性
C.注意障礙
D.學習困難
13.課程是“組織起來的教育內容”。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 )。
A.期賓塞
B.布魯納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14.學校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體現教育理念,實現與人功能。在課程分類中,這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顯性課程
D.隱形課程
15.學習了《坐井觀天》一顆,學生學會“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記“無邊無際。坐井觀天”等詞。按照三維目標的要求,這主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 )。
A.知識與技能
B.過程與方法
C.認知有實踐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6.能讓學生充分交流互動并有利于發揮其主體作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道爾頓制
B.個別教學
C.分組教學
D.文納特卡制
17.課堂教學中,課堂椅擺放方式會影響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一般說來,“秧田型”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
B.講授法
C.探究法
D.訪論法
18.教師通過聽寫英語單詞,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屬于( )。
A.測驗評價
B.量表評價
C.實作評價
D.檔案袋評價
19.《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規定:小學第一學段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意義,第二學段理解分數和小數的意義。這要求該部分內容應采取的組織方式( )。
A.直線式
B.圓周式
C.螺旋式
D.橫線式
20.張老師在課堂上出示了一個鐘表模型,通過對三個指針的操作,幫助小學生很快理解了“時、分、秒”的概念,這體現的教學原則(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