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
1.小剛今年14歲,很調皮,不愛學習,讓班主任傷透了腦筋。于是老師針對“要不要小剛繼續在校讀書”的問題在全班進行了無記名投票表決,這給小剛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他再也不肯到學校讀書了。小剛的父母覺得他繼續上學也不會有前途,就送他到一家商場當服務員。小剛在當服務員期間,結識了一些不良青年,學會了吸煙、喝酒、賭博,而且還小偷小摸,曾偷了同事少量錢財,受到了商場的警告。9月份的某天晚上,他競入戶盜竊,因數額較大,觸犯了刑法,在逮捕歸案時,公安人員不開警車,不穿警服,不擴大知情面,對小剛進行了不公開的審問。
問題:
(1)材料中哪些人的行為分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哪些規定? (2)材料中哪些人的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哪些規定?
2.早讀鈴聲響了,六年級一班班主任王老師走進教室,不久小李(學習成績位列班上的前幾名)氣喘吁吁跑進教室,王老師擺了一下手,示意他進去坐好。過了一會兒,“差生”小趙跑來,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了聲“報告”,王老師將其引至教學樓拐角處,做了10分鐘的“思想工作”。看到這兩種情景同學都竊竊私語。
請分析王老師的做法。
三、寫作題(20分)
先賢蘇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識”,后人對此提出質疑——“道德可教嗎?”請以“道德是否可教”為話題進行寫作。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試題推薦:
免費模考:在線模考中心“教師資格統考”試卷全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