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
6.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培育了許多杰出的人 才,對我國教育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孔子在長期從事教育事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提出了許多著名的教育理論。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請分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蘊含了怎樣的教學理念,并分析它對我們從事教學活動有怎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其字面意思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 高深的道理,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道理了。這句話體現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每個人由于遺傳、后天影響等各種原因,其智力水平是不一 樣的,應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確定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
(2)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 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均獲得最佳的發展。這一教育理念要求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教學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的個別特點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礎。教師應當了解每 個學生德、智、體發展的特點,各學科學習的情況與成績,有何興趣、愛好與擅長以及不足之處,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思 考,勇于回答問題和進行爭辯;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要給他們一點難度較大的作業,并嚴格要求他們精益求精;對語言表述缺乏條理的學生,要讓他們多 在課堂上作復述和發言,以克服其不足;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暗示、提醒、提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對視、聽覺不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 坐在比較適合的地方;對學習感到很輕松或很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給能力強者開點“小灶”,增加課業,對困難者給予特殊幫助或補課。做到了這些,教 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
通關必看: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前備考有妙招,233網校匯聚教師資格經驗豐富講師,為廣大考生打造一次通關備考秘籍,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