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習題:學前兒童發展
單項選擇題
1.( )是幼兒游戲與成人游戲,幼兒游戲與其他工具性行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為)最顯著的區別。
A.隨意性
B.為游戲而游戲
C.目的明確
D.游戲時間長
【參考答案】B。為游戲而游戲,是幼兒游戲與成人游戲,幼兒游戲與其他工具性行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為)最顯著的區別。幼兒游戲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活動,不能強制,沒有外加的目的.是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按照自己的體力和能力選擇進行的自愿自主的活動。
2.兒童心理發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有( )
A.生物因素、環境、教育
B.家庭環境、個體、教育
C.自然環境、個體、教育
D.物理環境、實踐、教育
【參考答案】A。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生物因素、環境和教育等,現代心理學主要關注這些因素是如何對兒童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的。
3.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中本我遵循的原則是( )
A.“快樂原則”
B.“完美原則”
C.“現實原則”
D.“理性原則”
【參考答案】A。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本我遵循著“陜樂原則”,尋求基本生物需求的滿足;自我的活動遵循“現實原則”;超我遵循著“完美原則”。
簡答題
4.簡述埃里克森關于嬰幼兒階段的人格發展漸成說。
【參考答案】第一階段:嬰兒期(0~1.5歲)。本階段的發展任務為:滿足生理上的需要,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希望的實現。
第二階段:幼兒早期(1.5~3歲)。本階段的發展任務為: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意志的實現。
第三階段:學前期或游戲期(3~6歲)。本階段的發展任務為: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
材料分析題
5.小明是個4歲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老師很喜歡他。可令老師不解的是,小明很多事情都能做好,就是算數不好,經常要想一會兒才能回答。如果讓小明算一下3加4等于幾,他會感到很困難,但如果問他3個桃子加上4個桃子是幾個桃子,他就能很快地回答出來。遇到類似的算數問題,小明都是這樣,老師認為這樣不好,便要求小明要經常思考再得出答案,可小明卻做不到。老師為此感到很苦惱。
請回答:小明老師的態度和行為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這一類行為,并為小明的老師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參考答案】(1)小明老師的態度和行為是不正確的。3—6、7歲幼兒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或稱為表象思維,即幼兒依靠事物在頭腦中儲存的具體形象(表象)和對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思維活動。該思維活動的特點是:①該階段幼兒的思維具有了內隱性,可以在頭腦中操作而不必表露在外顯動作中,但通常思維活動還要借助具體的事物進行;②幼兒能預見到自己行動的結果,也開始計劃自己的行動,但往往容易根據事物的表面現象進行思維。材料中。小明是個4歲的孩子,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的思維活動還要借助具體的事物進行。
例如,讓小明算一下3加4等于幾,他感到很困難,但如果問他3個桃子加上4個桃子是幾個桃子,他就能很快地回答出來。小明這種現象是個體思維正常發展的規律,因此教師的態度和行為是不正確的。
(2)教育建議:①根據心理發展規律,正確理解幼兒思維發展的特征;②循序漸進地提出行動目的性和計劃性要求;③抓住合理時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熱點推薦: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度分析
掃一掃,隨時隨地學習,海量試題等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