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制定小學教育目的的依據是什么?
答:①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②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③人們的教育理想。
37. 簡述遺傳素質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答:①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②遺傳素質的差異是造成個體間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③遺傳素質的成熟制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
④遺傳素質僅為人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而不能決定人的發展。
38. 簡述小學教學的任務。
答:①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和基本技能;
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③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9. 簡述小學德育過程的特點。
答:①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
②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品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
③德育過程是一個多因素互動、反復且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④德育過程是一個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40. 簡述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答:①加強綜合性,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
②加強實踐性,突出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
③加強彈性,體現課程的適應性。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卷的論述題欄內。
41. 案例一:一位小學自然課教師在給學生講“磁鐵”之前演示了一個“魔術”:一盆水中游著一只“鴨子”(標本),教師手中拿著一塊饅頭戲逗“鴨子”,“鴨子”果然緊緊跟著饅頭轉。學生感到驚奇。教師邊演示邊問:“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于是教師就從“鴨子”的嘴里取出一塊鐵片,又從饅頭中間拿出一塊磁鐵。接著,他向學生演示了磁鐵的兩端分別對不同的物體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討論,并總結出磁鐵的特性。然后,又問學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運用了磁鐵,學生紛紛舉手,教師請兩個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同學回答并表揚他們。最后,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思考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并將設計方案制作出來。
試分析這位教師在教“磁鐵”這一課時,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
答:(1)綜合有效地運用了一下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以及因材施教原則等。
(2)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演示法、談論法、談話法等。(說明)
42.案例二:李老師自師范專科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某中心小學教四年級的語文課。李老師的事業心極強,為了盡快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幾乎將班上的空堂全用于上語文課,因而語文課由每周9節變成了14節,且周周如此。上課時,他將自己認為簡單的、沒意思的課文讓學生自己閱讀或者干脆刪掉,另補充一些自己欣賞的名篇名段,并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大講特講。
你認為李老師的這種做法對嗎?為什么?請運用課程的有關理論知識進行分析。
答:李老師的動機雖是好的,但他所采取的具體做法并不正確。
(1)沒有嚴格按現行小學課程計劃規定的課時開課,隨意占用學生的自習時間,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2)沒有按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隨意增加或削減教學內容,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的片面發展。(3)沒有很好地利用課本,使學生的學習沒有依據,這種脫離課本另搞一套的做法也是不對的。
臨考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