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A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一、單向選擇題
1.A 2.D 3.A 4.A 5.B 6.B 7.A 8.B 9.A 10.A
二、多項選擇題
11.ABCD 12.ABC 13.ACDE 14.ABCD 15.ABCE 16.ABCE 17.BCDE
三、名詞解釋
18、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1分),系統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2分),以使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1分)
19、這是教師最突出的角色(1分),他因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處在核心的地位(1分)。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為宗旨,對學生進行授業、傳道解惑和評定學業(2分)
20、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選擇的構成課程所必需的經驗要素(2分)經驗主要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間接時間(1分);經驗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須從前人經驗中吸收的“因子”(1分)
21、是相當于系統的學科知識而言,側重于學生直接經驗的一種課程形式(2分)。它認為課程應是一系列由兒童自己組織的活動,兒童通過活動學習,獲得經驗,解決問題,鍛煉能力(2分)
22、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2分),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分)
四、簡述題
23、(1)通曉所教的學科和專業(2分)
(2)具有比較廣泛的基礎文化知識(2分)
(3)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懂得教育規律(2分)
24、(1)家庭在教育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1分)
(2)家庭在教導社會規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1分)
(3)家庭在教導生活目標,形成個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1分)
(4)家庭群體在培養社會角色過程中具有特種作用(1分)
(5)家庭在形成個人性格特征,個人對于社會適應的動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響(2分)
25、(1)重視課程知識的理論化、綜合化(1分)
(2)強調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1分)
(3)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習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1分)
(4)重視個別差異(1分)
(5)加強課程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的聯系,實施綜合技術教育(1分)
(6)重視課程的文化內容,本民族文化傳統的理解,加強對國際化的了解與交流(1分)
26、(1)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特點、教師特點、教學大綱的規定,是否采用現代化設備(2分)
(2)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維持學生的注意與興趣(1分)
(3)分析教師用什么方法解決妨礙、干擾教與學的智力問題和情趣問題(1分)
(4)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給學生帶來滿足感(1分)
(5)維持課堂紀律是實施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1分)
27、(1)學習方法指導要有整體觀(1分)
(2)把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與研究學生結合起來(2分)
(3)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1分)
(4)學習方法指導,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2分)
五、論述題
28、(一)師生關系的表現:(1)師生之間的工作關系(1分);(2)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1分);(3)師生之間的組織關系(1分);(4)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1分);(5)師生之間的非正式關系(1分)
(二)要建立民主型的師生關系,需要:(1)在師生相互態度上,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熱情,和藹,公正,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學生尊敬教師,接受指導,主動自覺進行學習(2分);(2)師生感情關系上,需要情緒熱烈,和諧,課堂氣氛活躍(2分);(3)師生在課堂合作狀態上,師生之間呈現出積極的雙向的交流,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各抒己見,教師認真引導(2分)
29、(一)反映學習活動的整體性。(1)要保證學習活動的完整性與系統性(1分);(2)要使學習活動既有多樣性,又有綜合性(1分);(3)一般心理活動與學科活動的統一(1分);(4)學習活動的程序性與完整性的統一(1分)
(二)學習活動總量的合理確定和分配。(1)要保證不同年齡的學生必需的休息和娛樂時間(1分);(2)合理分配主干活動與輔助活動的時間(1分);(3)合理設計各文化基礎學科的作業量(1分);(4)合理安排勞動量和體育運動量(1分)
(三)勞逸安排的節奏性。(1)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交替進行(1分);(2)文理各科、動靜科目的交替安排(1分);(3)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每節課以30分鐘為宜(1分)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