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其25小題。每小題2分.其50分)
1.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下列地理事物在地圖中采用半依比例尺符號表示的是( )。
A.青海湖
B.京九鐵路
C.渤海
D.天安門
2.下圖為四種民居景觀圖,能反映干旱炎熱環境特征的民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北京時間2015年9月20日上午7時30分,第35屆北京馬拉松比賽從天安門廣場鳴槍開跑。據此完成3~4題。
3.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四區)華人觀看北京馬拉松開跑時的現場直播時,當地時間是( )。
A.9月19日18時30分
B.9月20日19時30分
C.9月20日18時30分
D.9月19日19時30分
4.北京馬拉松比賽結束至國慶節期間,關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地理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白晝時間等于黑夜時間
B.白晝時間逐漸變短
C.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
D.日出時問逐漸推后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5-6題。
7.該考察地所處的地區是( )。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西北地區
D.東南地區
8.乙地的地形可能是(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9.下列選項中屬于柵格數據結構優點的是( )。
A.便于面向現象的數據表達
B.數據結構緊湊、冗余度低
C.空間分析比較容易實現
D.拓撲結構有利于網絡分析
下圖為某時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
12.據上圖判斷,該山地所處的半球和山地的陰坡分別是( )。
A.北半球、山體南坡
B.北半球、山體北坡
C.南半球、山體南坡
D.南半球、山體北坡
13.若該山地位于緯度45°附近的大陸西岸,其所在地區氣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常年受西風影響
B.受冬季風和夏季風交替影響
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D.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泥石流災害頻發。隨著山區經濟發展,人們對泥石流減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為某地區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據表完成14-15題。
14.根據表中參數推測,發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溝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一旦發生泥石流,應先確定災害位置,并盡快獲取受災地區圖像,以便及時評估受災情況。這一過程依次用到的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是( )。
①遙感技術
②全球定位系統
③地理信息系統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6.巖體沿著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下圖中屬于逆斷層的是( )。
17.若此次降水發生在8月,則降水的類型最有可能是( )。
A.鋒面雨
B.臺風雨
C.地形雨
D.對流雨
18.此次洪水持續時間較短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度陡、水流急
B.降水多、支流密
C.氣溫高、蒸發強
D.流域大、落差大
下圖為我國勞動力總量、總人口撫養比(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發展歷
程與趨勢預測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關于我國人口發展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990年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不斷上升
B.2010年后,我國總人口撫養比呈現上升趨勢
C.2020年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不斷下降
D.2030年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不斷增加
20.關于我國2013年人口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達到最多
B.非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達到最多
C.總人口撫養比達到最大值
D.勞動年齡人口少于非勞動年齡人口
21.徐霞客在游記中寫道:“歷級而上約三丈,洞口為廬掩,黑暗,忽轉而西北,豁然中開。上穹下平,中多列筍懸柱,爽朗通漏?!睋伺袛嘣摼坝^的地貌類型是( )。
A.丹霞地貌
B.巖溶地貌
C.雅丹地貌
D.冰川地貌
22.下列理論屬于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是( )。
A.折衷論、勞動力成本論
B.競爭優勢論、運費指向論
C.聚集指向論、勞動力成本論
D.產品周期論、聚集指向論
下圖為南亞部分地區略圖。讀圖完成23~24題。
23.甲地的主要農作物是( )。
A.水稻
B.黃麻
C.棉花
D.茶葉
24.圖中乙地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商品谷物農業
B.大牧場放牧業
C.熱帶種植園
D.季風水田農業
25.依據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適合解釋第三產業的區位布局,其體系固定
B.適合解釋第二產業的區位布局,其體系固定
C.適合解釋第二產業的區位布局,其體系靈活
D.適合解釋第三產業的區位布局,其體系靈活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4分).,共24分)
26.簡述《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性質中的“思想性”和“實踐性”的含義。(10分)
27.(1)繪制夏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要求:繪制太陽光線、地球自轉方向、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晨昏線、晝夜半球)。(6分)
(2)簡述講解“夏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的教學要點。(8分)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8題16分,第29題16分,第30題20分,共52分)
28.材料一下圖為某島國示意圖。
材料二該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茶葉、橡膠、椰子是其出口的主要農產品。該國正
在致力于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問題:
(1)描述該國的自然地理特征。(8分)
(2)針對該國的自然地理特征,提出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建議。(8分)
29.材料:
下面是王老師設計的一道初中地理試題。
下列材料為我國某國際學校學生Lisa所寫的一則中文日記。
3月1日晴
我最近買了一本中國的旅游手冊,正巧班上同學來家里玩,大家都對這本書感到相當好奇。
David看著封面窯洞的圖片說:“這種建筑大多位于①云貴高原上。”
Peter說:“中國的東南部現在正處于②梅雨季節!”
Tom說:“梅雨將影響③黃河中下游地區!”
大家問我看完這本書有什么感想,我說:“現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④印度?!眿寢屨f:“聽說中國南部的房屋許多都有騎樓的設計,爸爸在廣州出差,那里應該也會有⑤騎樓吧!”
為了顯示我認真讀過這本書,我大聲說道:“中國的交通特色是南船北馬,主要是受⑥氣候的影響哦!”
請判斷下劃線處的正誤,并對你認為錯誤的說法簡述判斷理由。
正確的選項(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
錯誤的選項(填序號)及理由:_______________
問題:
(1)結合材料,舉例說明王老師的試題設計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哪些特性。(9分)
(2)以“梅雨”為題干中的主題詞,設計完成一道有四個備選項的單項選擇題,并注明正確答案。(7分)
30.材料:
下面是裘老師在“巴西”一課的結課實錄。
裘老師滾動播放了整節課出現過的精彩圖片畫面,包括巴西利亞總體規劃圖及各種寓意深刻的建筑物景觀圖片,并配以歡快的桑巴舞曲,同時在屏幕下方投影出本節課的作業,他深情地說:
“這是多巧妙的構思、多精巧的建筑啊,這是巴西的能工巧匠們智慧的結晶,正如巴西人所樂意承認的那樣,巴西是幸運的。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伴有可愛的藍色海灣,山林中有黃金和藍寶石,江河中有大自然撒下的鉆石。它擁有免受颶風和地震襲擊的有利位置,以及能生長任何一種你能想象出來的果品的土壤。然而巴西人更樂意承認的是‘巴西最有價值的財產是巴西人民’。正是勤勞而勇敢的巴西人民使巴西在發展的道路上越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激流險灘,創造了‘巴西經濟的奇跡’,使巴西成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讓巴西人民盡情地狂歡吧,也讓我們在這歡快的桑巴舞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p>
問題:
(1)結合材料,簡述該結課的作用。(6分)
(2)結合材料,指出該結課的不足。(6分)
(3)如果你來結課,在此基礎上可以做哪些改進?并簡述理由。(8分)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書中關于“俄羅斯”的部分內容。俄羅斯地形分布
活動:讀圖8—23,完成下列任務。
1.說一說俄羅斯的緯度位置、瀕臨的海洋及陸上鄰國。
2.找出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說一說它流經的地形區和注入的水域。
俄羅斯幅員遼闊,面積1709.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亞、歐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其中平原約占總面積的70%,主要山脈有烏拉爾山、大高加索山等,西伯利亞東部和南部多山地。烏拉爾山脈以西為東歐平原,向東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等。
要求:
(1)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9分)
(2)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等),并說明設計理由。(15分)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半依比例尺符號是長度依地圖比例尺表示,而寬度不依地圖比例尺表示的線狀符號,一般表示長度大而寬度小的狹長地物,如鐵路、公路、河流、堤壩、管道等。這種符號能精確定位和測量長度,但不能顯示寬度。
2.【答案】D。解析:①圖為茅草屋,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反映了濕熱的環境特征。②圖為雪屋,分布在寒冷的北極地區。③圖為福建土樓,分布在我國氣候濕潤的福建地區。④圖為厚墻小窗土樓,主要分布在熱帶沙漠地區,反映了干旱炎熱的環境特征。
3.【答案】D。解析: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四區)比北京時間(東八區)晚12個小時,所以用北京時間減去時差l2個小時可得當地時間為9月19日19時30分。
4.【答案】C。解析:北京馬拉松比賽結束至國慶節期間,即從9月21日到l0月初(秋分前后),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赤道附近開始向南半球移動。此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約位于34°S)距離太陽直射點越來越近,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白晝時間越來越長并且會長于黑夜時間,日出時間越來越早。
5.【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該地區等高線密集且最高海拔在500米以下,所以為丘陵地形。
6.【答案】D。解析:根據題目中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可以確定地圖上的方向。沿甲村一陡崖M的直線方向為南北方向。河流分布于山谷,由高處流向低處。據此可以判斷乙村旁的河流自西北流向東南。
7.【答案】D。解析:該考察地為我國紅壤廣布地區,紅壤主要發育于降水豐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所以考察地應位于我國東南地區。東北地區的土壤類型主要為灰土、黑土和暗棕壤。華北地區的土壤類型主要為棕壤和褐土。西北地區的土壤類型主要為鈣質土和荒漠土。
8.【答案】B。解析:根據題目可知,呈東西向的甲、乙、丙三地的海拔中間(乙地)低兩側(甲、丙兩地)高,所以乙地可能為谷地。根據某沉積巖層的埋藏深度可知,該巖層中問埋藏淺,兩側埋藏深,形成拱形,所以其所在的地質構造可能為背斜,乙地的地形可能為背斜谷。
9.【答案】C。解析:柵格數據結構的優點是數據結構簡單,空間分析和地理現象的模擬較易實現,成本低;缺點是數據量大,投影轉換比較困難,圖形顯示質量和現象識別效果較差。矢量數據結構的優點是數據結構緊湊、冗余度低,便于面向現象的數據表達,有利于網絡和檢索分析,圖形顯示質量好、精度高;缺點是數據結構復雜,多邊形疊加分析比較困難,成本高。
10.【答案】B。解析:圖中甲地位于氣壓值分別為1012 hPa和1016 hPa的兩條等壓線之間的閉合等壓線內部。閉合等壓線取值為1016 hPa,是大值,根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則,其內部的氣壓值在1016 hPa和1020 hPa之間,所以甲地的氣壓值最有可能為1018 hPa。
11.【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①地是高心,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②地附近等壓線密集,且位于低壓槽上,易形成鋒面系統,出現陰雨天氣。③地位于高壓脊附近,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④地受到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可以判斷吹偏南風。
12.【答案】C。解析:由圖中山地植被帶的分布可以得出,同一植被帶在該山地的海拔分布北坡高于南坡.因此北坡的熱量條件優于南坡。所以該山地南坡為陰坡,北坡為陽坡,位于南半球。
13.【答案】A。解析:由上題可知,該山地位于南半球,若位于45°S的大陸西岸,則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受西風影響。
14.【答案】C。解析:泥石流的發生條件包括地形地貌、松散物質和水源三個條件。地形地貌條件需要滿足山高溝深、地勢陡峻、落差大,易于水流匯集且溝谷上游有一定的匯水面積。泥石流的發生需要豐富的松散物質。一般來說,地質不穩定、植被覆蓋率低、風化嚴重或人類活動強烈的地區松散物質較為豐富。暴雨、連續性降水、冰雪大量消融或湖泊潰決等引發的洪水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水源條件,是泥石流的誘發因素。讀表可知,溝谷③集水面積、平均坡度和流域落差最大且植被覆蓋率最低,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
15.【答案】B。解析:泥石流發生時首先要確定災害位置,需用到全球定位系統;然后要盡快獲取受災地區圖像,需用到遙感技術;最后要及時評估受災情況,需要綜合分析災害對當地社會經濟等的影響,用到的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
16.【答案】D。解析: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斷裂,兩側巖塊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的地質構造稱為斷層。破裂面為斷層面。兩側巖塊稱為斷層盤。位于傾斜斷面之上的巖塊為上盤,位于傾斜斷面之下的為下盤。上盤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為逆斷層。上盤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為正斷層。斷層兩側巖塊沿斷層走向即在水平方向上發生位移的是平移斷層,也稱走向滑動斷層。斷面傾角為90°的是垂直斷層。圖中甲斷層是垂直斷層,乙斷層是平移斷層,丙斷層是正斷層,丁斷層是逆斷層。
17.【答案】B。解析:8月份,我國東南沿海臺風活動頻繁。再結合圖中信息可知洪水流量較大,持續時間較短,只有臺風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降水,故B項正確。
18.【答案】A。解析:從圖中可看出該河流所在地區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所以洪水持續時間較短的主要原因是該河流所在地區坡度陡、水流急。
19.【答案】B。解析:從圖中可以直接看出,2010年后,我國總人口撫養比呈現上升趨勢。1990年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并不是不斷上升的。2020年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總體上在下降,但其中有小幅上升的過程。2030年后,我國勞動年齡人M總量不斷下降。故B項正確。
20.【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201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M達到最多,為10.06億人。
21.【答案】B。解析:游記描述的是廣東肇慶七星巖景區的溶洞景觀,其中有石筍、石鐘乳(列筍懸柱)等。溶洞屬于巖溶地貌。
22.【答案】C。解析:韋伯的工業區位論包括運費指向論、勞動力成本論和聚集指向論。
23.【答案】C.。解析:甲地位于德干高原的西北部,降水較少,氣候干燥,光熱充足,是印度的棉花生產基地。
24.【答案】D。解析:乙地位于印度東北部恒河下游地區,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水稻,發展季風水田農業。
25.【答案】A。解析:中心地理論是研究市場中心區位的重要理論,適合解釋第三產業的區位布局,由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泰勒提出。該理論的不足之一表現為其中心地體系(K值)是固定的。
二、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1)思想性:地理課程突出當今社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闡明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富含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關注全球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教育內容。
(2)實踐性:地理課程含有豐富的實踐內容,包括圖表繪制、學具制作、實驗、演示、野外觀察、社會調查和鄉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27.【參考答案】
(1)夏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
(2)教學要點:
①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②晨昏圈平分地球,與太陽光線垂直,此時與極圈相切。
③此時,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夜。
④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且白晝時間達到最長;南半球晝短夜長,且白晝時間達到最短;赤道上晝夜等長。
⑤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小。
三、材料分析題
28.【參考答案】
(1)該國為斯里蘭卡,島嶼呈梨形,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中南部為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區為平原;氣候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河流眾多,大都發源于中部山區,河流短小急促,水量豐富;植被主要為熱帶季雨林。
(2)建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如在坡地發展茶樹種植業;大力建設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水資源,預防旱澇災害;對橡膠、椰子等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由于耕地面積少,需要加大農業的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產量和農產品質量;結合當地的旅游資源,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29.【參考答案】
(1)王老師的試題設計充分體現的地理學科的學科特性如下:
①生活性。整個試題的設計,以某國際學校學生談論中國的旅游手冊為背景,涉及旅游地的傳統民居——窯洞、天氣現象——梅雨、人口等,還涉及學生爸爸的出差地(廣州)的騎樓建筑,說明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充分體現了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
②區域性。試題的設計以中國為背景,涉及黃土高原的窯洞、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廣州的騎樓建筑、南北方傳統交通的差異等,說明無論在世界范圍內,還是在中國范圍內都存在區域差異,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不同,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特征。
③綜合性。試題的設計內容既涉及氣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又涉及人口、民居、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涵蓋內容廣泛,且這些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征。
(2)下列關于“梅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出現在每年的7、8月份
B.是暖鋒引起的
C.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
D.主要影響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答案:D
30.【參考答案】
(1)該教師的結課主要是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情感升華的方式進行的,作用如下:
①有利于升華學生的情感。教師通過圖片、音樂的展示和生動形象的描述能夠讓學生再次感受巴西的自然、人文特色,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增強對巴西的了解和興趣。
②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教師的總結生動形象,涉及巴西的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能夠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
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結課的方式新穎,其中多媒體演示配合極富感染力的描述,能夠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2)該教師結課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結課采用的是教師總結展示,沒有相應的學生活動,沒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未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結課中教師的展示和總結只注重了情感的升華,沒有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沒有形成科學嚴謹的知識體系,也沒有突出重難點,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3)可以做以下改進:
①在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提問,如提問巴西都有哪些豐富的資源,然后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檢查學生的回答情況。這種提問和展示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能夠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②該教師在用多媒體展示并說結束語之前,可以通過填圖等方式帶領學生系統地回顧課堂內容,突出重難點,讓學生掌握認識區域的一般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掌握學習方法,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四、教學設計題
31.【參考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描述俄羅斯的地理位置、范圍,知道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能準確說出俄羅斯的地形、氣候、河流特征。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有關俄羅斯的資料,認識俄羅斯國土遼闊的特點,提高讀圖、用圖、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特征,增強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樹立全球觀念,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
(2)教學環節: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
教師:人們常用“地大物博”來形容一個國家面積廣大、資源豐富。中國歷來以地大物博著稱于世,但事實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遠遠超過中國,其自然資源也相當豐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大物博的國家。教師播放視頻,師生共同欣賞俄羅斯的風光,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多媒體導入能夠給學生以視聽沖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地理位置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俄羅斯的地圖等相關資料。
【提出問題】①找出20°E經線和180°E經線,50°N緯線和80° N緯線,說出俄羅斯的經緯度位置。
②找出太平洋、北冰洋、波羅的海、黑海和里海,說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③俄羅斯地跨亞歐兩洲,其陸地面積1/4在歐洲,3/4在亞洲。但俄羅斯屬于歐洲國家,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①經緯度位置: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位于200 E和1800 E之間,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大部分位于50°N和80°N之間,屬于中高緯度地區。
②海陸位置:俄羅斯地處亞歐大陸的北部,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臨波羅的海,西部和南部與眾多國家接壤,東面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相望。
③俄羅斯領土中,歐洲雖然只占了1/4但是卻集中了俄羅斯3/4的人口和主要的工農業、城市和交通線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也位于歐洲部分區域。歐洲部分是俄羅斯興起的中心,而亞洲部分至今地廣人稀,大部分區域沒能開發。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地圖、視頻、圖片等素材,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結合地圖,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歸納信息的能力。
2.地形特征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俄羅斯地形分布圖。請學生說出俄羅斯的地形地勢特征。
【讀圖指導】①找出四大地形區的分布位置: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②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區的大致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俄羅斯以烏拉爾山脈為界,分為兩部分。烏拉爾山脈以西是東歐平原,地表呈波狀起伏,有一些低矮的丘陵。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自西向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有關俄羅斯的地圖等資料,提高讀圖、用圖、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氣候和河流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俄羅斯的景觀圖和氣候類型分布圖。請學生說出俄羅斯的氣候特征及主要河流。
【讀圖指導】①俄羅斯有哪些氣候類型?以哪種氣候為主?總體的氣候特征怎樣?
②俄羅斯有哪些主要河流?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俄羅斯的氣候類型有寒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于緯度較高,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植被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伏爾加河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被稱為俄羅斯的母親河。其他主要河流有葉尼塞河、鄂畢河和勒拿河,它們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培養讀圖的能力。
環節三:課堂練習
【學生活動】打開練習圖冊,在俄羅斯示意圖上填寫相關內容。
【教師活動】巡視學生的填圖情況并進行指導。
【學生活動】填完后,相互交流評價,并參照教材和之前所學內容進行修改。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在課堂中解決。
環節四:小結與作業
小結:教師展示認識一個國家需要從哪些方面考慮。師生共同總結回顧俄羅斯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特征等。
作業:搜集俄羅斯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特征等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歸納式小結能夠讓學生把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布置作業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能夠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微信掃碼下面二維碼進入教師資格微信學習群,及時獲取真題。
考試題庫>>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試題免費刷
備考資料>>教師資格證各科思維導圖下載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