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6.法國大革命前夕,“舊制度”的危機有哪些主要表現?
27.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組織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教師應注意哪些問題?
28.簡述高中與初中歷史教學銜接應注意的問題。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6分,共48分)
29.閱讀下面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
1905年8月9日,在美國的調停下,日、俄在美國的樸茨茅斯開始談判。9月5日,日俄兩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重要條款包括:①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獨占利益;②俄國將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南滿鐵路及有關特權均無償轉讓給日本;③以北緯50度為界,將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島嶼讓給日本;④俄國在中國東北撤兵,除遼東半島外,東北的一切地方均交還中國。
——摘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卷
問題:
(1)材料中所說的《樸茨茅斯和約》簽訂的歷史背景是什么?(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這一和約對中國造成的危害。(8分)
30.閱讀下面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面是某校歷史學業水平考試中的一道試題。
材料二:
問題:
(1)這道題主要考查了什么內容和能力,難易度如何?(6分)
(2)請從學生知識和題目命制兩個方面,分析學生誤選D項的原因。(6分)
(3)針對上述原因,教師應采取哪些改進策略?(4分)
覺。怎么辦呢,去羅馬!那可是傳說中的“上帝之城”,教皇的所在地,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路德滿懷期待地啟程又滿懷失望地回來了。為什么呢?因為路德發現自己被騙了:這哪里上帝之城?羅馬燈紅酒綠,神職人員不學無術、聲色犬馬。把靈魂交給這樣的群體,怎么可能進天堂?路德想,看來得救還是得靠自己。從羅馬回來后,路德專注于對于原始經典《圣經》的研究,獲得了神學博士的學位。這一時期,他開始擺脫羅馬教會的權威理論,對得救的方法和途徑形成了自己的獨立見解。
問題:
(1)對這位教師的講述,你如何評價?請說出你的理由。(6分)
(2)歷史教師在講授有關思想史的內容時應注意哪些問題?(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2分)
32.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任務。
材料一: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定: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新,民族交融、區域開發和思想文化領域的新成就。
材料二:
課文摘錄:
唐朝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2000多位詩人創作的近5萬首詩歌,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成為千古絕唱。李白、杜甫的詩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他們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圣”。
這一時期,書法、繪畫、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書法在東漢末年成為一種藝術。魏晉南北朝時期,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隋唐時期的書法藝術,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出新風格。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成就斐然。東晉開始出現知名的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他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畫壇,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圣”。魏晉至隋唐時期,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等,都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教師活動
和學生活動,并說明設計意圖。
26.【參考答案】
法國大革命前夕,“舊制度”的危機的主要表現如下。
(1)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矛盾尖銳。
(2)波旁王朝面臨嚴重赤字危機,政府財政面臨破產的危險。
(3)法國森嚴的社會等級使國王、貴族和教士與第三等級間的矛盾異常尖銳。
(4)啟蒙思想在法國不斷傳播,民眾的革命呼聲日益高漲。
27.【參考答案】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組織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重視、熟悉、關心、理解、熱愛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保障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人格,以平等的地位處理教學上的師生關系;要鼓勵學生進行爭論和探索,倡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與探究等。
(2)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活動效果,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進行指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相關活動,使學生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開拓學生的思路;對學生活動要進行恰當、客觀、全面的評價,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和互評;既要關注活動結果,也要關注活動過程。(3)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歷史學習方法,熟悉歷史教學中涉及的歷史學理論;在掌握時空觀念、唯物史觀等技能的前提下提升歷史核心素養;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形成正確的家國情懷。
28.【參考答案】
高中與初中歷史教學銜接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變學生的被動式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在立足學生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高中歷史教材,理清歷史教學內容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適應高中歷史學習的具體方法,接受新的學習理念,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高中歷史學習。(2)教師在立足兩個學段的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做好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與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的銜接工作。教師應該在熟悉兩個學段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和掌握高中歷史教學目標。(3)教師應注意初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銜接,貫徹課程改革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歷史課程資源,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
(4)教師應注重初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銜接。教師在學生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擴大歷史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注重挖掘歷史事件內在的聯系。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初高中歷史學習中的共同內容,對高中歷史各模塊的學習內容進行科學整合。
(5)教師應注重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和相關素養的銜接。學生在初中學段主要發展基礎性的歷史學習能力,如史料閱讀、正確使用歷史地圖等。進入高中學段后,學生應該掌握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在內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不同學段對學生歷史能力要求的差異要求教師做好相應的銜接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9.【參考答案】
(1)《樸茨茅斯和約》簽訂的歷史背景如下。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因重新瓜分世界導致矛盾尖銳。甲午戰爭后,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矛盾加劇,日俄以中國東北為戰場爆發日俄戰爭。②俄國在戰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最終戰敗;日本雖然占據上風,但戰爭消耗巨大對國力產生負面影響,不再堅持繼續戰爭,故雙方決定簽訂和約。③美國此時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急切期望參與主導國際事務,增強自身的影響力。此時的美
國與日本在太平洋地區存在矛盾,不愿意看到日本獨占中國東北,所以積極參與日俄兩國間的調停活動。
(2)《樸茨茅斯和約》對中國造成的危害如下。
①該和約是在中國被拒絕參加的情況下簽訂的,但和約的內容都與中國有關,這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
和領土完整,中國的國際地位與聲譽不斷下降。
②日本和俄國對我國東北地區的殖民掠奪,嚴重阻礙了東北地區的社會發展和近代化歷程。③日本攫取在我國東北和朝鮮的諸多權益,軍國主義野心進一步膨脹,為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東北做準備,中國的民族危機也因此進一步加深。
30.【參考答案】
(1)試題主要考查的內容、能力和難易度如下。
①考查的內容:武昌起義的時間、辛亥革命的影響。
②考查的能力:圖片解讀能力、史料實證能力和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難易度:學生得分率約為0.48,根據教學評價的相關理論,本題的難易度為中等。
(2)學生誤選D項的原因如下。
①學生知識方面的原因:學生沒有準確掌握武昌起義的具體時間,所以無法利用題干中的時間點“1911年10月和11月”排除①項;沒有掌握歷史圖片類選擇題的解答技巧,沒能從圖片的標題、內容、出處等方面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
②題目命制方面的原因:題目中選取的圖片不符合科學性的要求,文字表述艱澀,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
學生很難找出圖片中隱含的信息,不能為解題提供有效幫助;試題的題干和選項之間關聯性不大,本題主要考
查武昌起義的時間和辛亥革命的影響,但是正確選項包含商人調整營銷策略,與試題的考查點無關。
(3)教師應采取的改進策略如下。
①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掌握,如具體時間、地點等,夯實基礎知識;在平時練習中加強學生對歷史圖片類選擇題的練習,講授該題型的解答技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分析歷史圖片包含信息的一般步驟和注意事項。
②教師在命制試題時要遵守歷史試題命制的原則和規范,注意題干和選項之間的關聯性,確保選用的圖片、史料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出現學生因讀不懂試題而導致胡亂作答的現象。
31.【參考答案】
(1)該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主要采取講授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了馬丁·路德對羅馬天主教會由深信到懷疑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較快地理解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主張的原因。但是,該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促使馬丁·路德態度發生轉變的其他原因,忽視了近代歐洲宗教改革發生的歷史背景。教學實錄片段中的相關內容較為簡單,可以采取學生自學的方式了解相關內容。教師過多的講授會占據寶貴的教學時間,不利于后面內容的講授和其他教學環節的進行。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會相對減少,不利于學生自我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歷史教師在講授有關思想史的內容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教師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將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內容的講解中。②教師的講授要表現情感,感動人心。教師在樹立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將正確的情感態度融入思想史的相關講述中,幫助學生產生歷史共情,激勵自己奮發向上。
③教師在講授有關思想史的內容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保障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④思想史的相關內容較為抽象復雜,教師在講授時要做到思路清晰、表述清楚、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⑤教師要善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材料與設備,幫助學生直觀生動地了解思想史的相關
內容。
32.【參考設計】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周杰倫的歌曲《蘭亭序》,提問學生: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是什么?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
教師提問:王羲之是東晉的大書法家,他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除書法外,當時的文學藝術領域還取得哪些成就?教師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歌曲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設置的思考問題增加了懸念,有利于烘托課堂氣氛,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文學
教師提問學生:唐朝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說說你熟悉的詩歌都有哪些。
學生回答:《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望》等。
教師給予學生評價并提問:這些詩作都是誰的作品,他們的詩歌風格相同嗎,他們在文學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唐朝的文學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李白、杜甫的詩作代表了唐朝詩歌的最高成就。李白生活在唐朝繁盛時期,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被譽為“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動蕩時期,詩歌大多展現社會現狀,被稱為現實主義詩人,世人稱他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二)藝術
1.書法
教師展示王羲之的《姨母帖》,提問學生:注意觀看“一…‘日”“痛”等字,結合課前預習,說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具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一…‘十…‘痛”等字中的橫畫,隸書的筆意都很明顯,“痛”“日…‘何”等字的轉折處顯得俊拔,殘存橫式,這些都具有隸書的痕跡。此外,該帖筆畫質樸凝重,出筆入筆比較自然,使作品具有一種古樸的藝術魅力。王羲之博采眾長,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人稱“書圣”。
教師提問: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你們熟悉的書法家還有哪些?
學生回答: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
教師出示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圖片,提問:這兩位書法家的風格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顏真卿的書法氣勢雄渾,柳公權的行書骨力勁健。
教師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隋唐時期的書法藝術相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藝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融匯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出新風格。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被后世譽為“顏筋柳骨”。
2.繪畫
教師播放紀錄片《中國古代名人圣賢——顧愷之》的片段并簡要介紹顧愷之。教師講述《女史箴圖》中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的故事,指出作品蘊含婦女應當遵守的道德信條,成功
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形象,真實且生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日常生活的情景。
教師提問:從這些繪畫作品可以看出顧愷之具有怎樣的繪畫風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顧愷之作畫“以形寫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課前預習,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思考:隋唐時期的繪畫獲得怎樣的發展?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隋唐時期的繪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成為繪畫主題。
3.石窟藝術
教師播放紀錄片《敦煌莫高窟》的片段,請學生擔任導游為大家介紹敦煌莫高窟。
學生回答: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過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洛陽龍門石窟、大同云岡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教師提問:為什么石窟藝術在魏晉至隋唐時期如此繁盛?
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回答:佛教的廣泛傳播。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能夠營造具體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學習歷史、思考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從而加深對相關問題的理解。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回顧本課所學知識。
2.作業:教師要求學生課下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作品進行賞析,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歷史。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真題!點擊注冊>> |
面試報考: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