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B.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C.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人漢家
D.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22、對民辦學校重大問題擁有決策權的是( )。
A.校長
B.學校董事會
C.學校工會
D.教職工代表大會
23、《沂蒙山小調》的旋律來自花鼓調《十二月調》,曾被填上《打黃河會》的歌詞,這首新民歌被稱為“小調”,但帶有明顯的( )風格。
A.山歌
B.童謠
C.民謠
D.信天游
24、詩歌作為有文字以來最初的文學形式,并不會因為人類進入電視時代或者互聯網時代而消亡,因為人類需要這樣的精神寄托方式——簡單、容易,不需要任何設備,只需要一點心情。與文意不相符合的說法是( )。
A.詩歌是有文字以來的最早的文學形式
B.詩歌是人類的精神寄托方式
C.詩歌需要一點簡單、容易的設備
D.詩歌在互聯網時代不會消亡
25、下列不屬于少數民族三大史詩之一的是( )。
A.《江格爾》
B.《格薩爾》
C.《瑪納斯》
D.《成吉思汗》
26、被稱為“國際會議之都”的城市是( )。
A.紐約
B.日內瓦
C.倫敦
D.北京
27、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是( )。
A.鄧小平教育理論
B.教育理論發展
C.可持續發展戰略
D.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28、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打擊主張實行分封制的保守派
B.為了加強對思想的控制
C.為了鎮壓儒家和道家學派
D.為了鞏固奴隸主專政的政權
29、語言與語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現今世界,這種交往正在變得更頻繁、更迅捷,然而從一種語言本身來看,它總是既要保持過去的精華,又要吸收外來因素,否則無法傳達新的現實。在這段話里,“語言與語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指( )。
A.對外來語言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不同語言彼此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吸收
C.一種語言要更多地吸收另一種語言的有益元素
D.本國語言在吸收外來語言的合理成分時要有選擇
專題推薦:中學倒計時通關特訓 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