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職業理念——學生觀
【答案】B。
2.【知識點】職業理念——學生觀
【答案】B。
3.【知識點】職業理念——學生觀
【答案】B。
4.【知識點】職業理念——學生觀
【答案】C。
5.【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B。
【解析】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不得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更不得侵犯學生的權利。
6.【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B。
【解析】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7.【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A。
8.【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答案】C。
【解析】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因此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認真反省;課堂突發處理要做到教育性,通過課堂突發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另外,任何突發事件的處理,都需要注意盡量不影響教學進度。綜上所述選擇C。
9.【知識點】教育觀、教育法律法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答案】C。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確定了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10.【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答案】B。
【解析】《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三條規定,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
11.【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12.【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答案】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13.【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答案】A。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義務。
14.【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答案】D。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5.【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絡等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16.【知識點】教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17.【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
【答案】B。
【解析】農歷以七月、八月、九月為秋季,分別稱作孟秋、仲秋、季秋。
18.【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
【答案】B。
【解析】B項中的火把節主要是彝族、白族、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19.【知識點】文化素養
【答案】D。
【解析】世界貿易組織為WTO。
20.【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藝術鑒賞素養
【答案】A。
【解析】肖邦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家,主要作品有《革命練習曲》等。柴可夫斯基是俄國最偉大的作曲家,所作有交響曲《悲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九大交響曲中的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等,《熱情》《悲愴》《暴風雨》等鋼琴奏鳴曲,以及舞劇《普羅米修斯》等。巴赫是德國作曲家,他的音樂作品包羅萬象,除歌劇外遍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領域,并將復調音樂推上了空前的高度,代表作有《b小調彌撒曲》《馬太受難曲》和管弦樂《序曲》等。
21.【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藝術鑒賞素養
【答案】B。
22.【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文學素養
【答案】C。
【解析】司湯達是十九世紀法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紅與黑》《阿爾芒斯》《巴馬修道院》等。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幽谷百合》等。都德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其代表作有《小東西》《月曜日故事集》《最后一課》等。莫泊桑是十九世紀后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人稱“短篇小說巨匠”,與契訶夫和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其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23.【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文學素養
【答案】B。
【解析】《警世通言》屬于馮夢龍的“三言”作品之一。清末四大譴責小說除了A、C、D之外,還有一部作品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24.【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
【答案】C。
【解析】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漢元帝竟寧元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贊。故本題選C。
25.【知識點】文化素養——教師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素養
【答案】C 。
【解析】鄭國渠為戰國末期秦國開鑿,目前尚存遺址;京杭大運河始建于隋朝,目前只有部分航道可以通航使用:都江堰始于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葛洲壩為1971年開建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的防洪發電水利工程。
26.【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信息處理能力
【答案】C。
27.【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信息處理能力
【答案】D。
28.【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答案】A。
【解析】題干“只有在農產品價格最低時保護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不退出生產,才能使農產品價格保持穩定”是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否定前件則否定后件,A項正確;“農民退出生產”和“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都是前提條件。二者是并列關系,不能推出8項;C、D兩項無法由題干內容推出。故答案選A。
29.【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答案】A。
【解析】第一行三個圖形的星星數量分別是4、3、2;第二行三個圖形的星星數量分別是5、4、3;第三行三個圖形的星星數量分別是6、5、(4)。并且每行每個圖形最上層的星星數目依次減少,所以選擇A。
二、材料分析題
30.【知識點】職業理念——學生觀
【參考答案】
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不合理.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要求。
首先,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是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材料中。班主任因為對小明的印象不好而有偏見。并且故意挑錯。給小明貼上頑皮的標簽.沒有認識到學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雖然現在很頑皮,但將來是可以改變的。并且沒有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老師應該予以指導。而非指責。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獨特性。材料中,班主任對小明有偏見。還不聽家長意見,變本加厲,沒有認識到學生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再次,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要認識到主體性的積極作用,通過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因此,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在教育教學中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1.【知識點】教師職業道德
【參考答案】
小劉的做法是錯誤的。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
首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要愛國守法。材料中。小劉老師經常對頑皮的學生采取罰站、不許進教室等措施進行懲罰,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和人格尊嚴權。違反了教育法律法規的要求。沒有做到依法執教。
其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尊重家長。材料中。小劉老師針對家長提出的意見。不僅沒有接受。反而批評家長,不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沒有尊重家長的人格。
再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要關愛學生。材料中。小劉老師對不聽課、頑皮的學生,沒有關心愛護,而是采用罰站等方式進行懲罰.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沒有做到關愛學生。
因此,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要依法從教,關心愛護學生,保護學生健康成長,尊重學生家長,和家長溝通配合,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32.【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答案】
(1)盼到家鄉人,聽到家鄉曲,滿滿地激蕩起老人對家鄉深深的思念之情,讓老人感到無比激動與喜悅。
(2)樹葉有對根的情意,所以它頑強地抵住風的席卷。在樹根的旁邊來回翻轉,直到化為春泥,滋養生它養它的樹木。而他們卻似被風卷走的樹葉,沒有大樹倚靠,成了孤獨的一片落葉。
他們黯然的神情,是一種有家不能回,有親不能顧的無奈和傷感;他們鏗鏘的聲音。是一種對家鄉那片生他養他的土地熱烈真摯的愛,他們原本不愿意成為游人,卻擰不過現實的牽絆,留在他鄉成了異客。
【點評】
第一題:第一段寫作者等人應邀到臺灣演出河南豫劇。第二段寫為演出搭設舞臺期間得到了許多同鄉人的幫助.一片濃濃的鄉情融于其中。從這里開始便引出了文章關于鄉情的中心主旨。第三段是兩位居于臺灣多年的老者昕到家鄉戲曲的反應,戲曲喚起了他們心底最深處對于故鄉的記憶。“緊緊”“抓”和“顫巍巍”這樣的詞語。生動地表現了作為一個異鄉人聽到家鄉戲曲時的激動和喜悅。第四段講述了戲曲還在演奏。而作者已經陷入了鄉情的思考中,最后以臺北的雨結尾.是對這種感情的沉思。
第二題:“數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劇情勾起了他們人生際遇中最深刻的記憶,他們怎能不悲傷、不痛哭呢?”這句話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思考,題干要求擴寫,目的是讓作者的情緒更加飽滿。作答時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句子內容進行擴寫。比如,對于遠在他鄉的游子常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情懷。可以將游子比作落葉,將家鄉比作根,將抽象的思鄉之情具化為落葉對根的情意.這樣可以使情感更加濃郁。后面的部分適當地加上可以表達懷念、企盼之情的形容詞即可。
三、作文題
33.【知識點】教師基本能力——寫作能力
【參考范文】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能全神貫注地積極思維;有了興趣,就能克服困難,探究科學的奧秘;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
因此,在教學中需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之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學習,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有學識魅力,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優秀的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會讓學生因為喜歡這個老師而對老師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開始一個新的班級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多花精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自身淵博的學識、幽默的談吐、不凡的氣質吸引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和競相推崇的目標,這樣才會使自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進而學生對其所教學科也產生興趣,希望成為老師這樣的人。
其次,創設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教學情景,教師要發揚民主,做到心中有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采用多種激勵手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喚起學生們求知欲,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學生學習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者,把學習的興趣充分挖掘出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再次,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尋找契機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想使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興趣,必須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功所產生的喜悅感是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并鼓勵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對優等生固然需要不斷表揚,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而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讓后進生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更為重要。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務.只有培養起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作為當代教師.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改革,積極應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取得、能力發展與興趣提高和諧統一地結合起來,體驗學習的興趣。
【點評】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要求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材料當中引用了愛因斯坦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及木村久一的“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可見。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作為優秀教師所必備的能力之一。這篇范文是一篇論說文。以排比開頭,引出“在教學中需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之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學習,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第二、三、四段分別從“首先,教師要有學識魅力,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其次,刨設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再次,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尋找契機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論述,說明了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出具體辦法和作用,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最后一段采用總結式結尾,對前面的總論點和分論點進行總結,并再一次運用排比,作為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最后一句升華,邏輯清晰,有一定的文采。
試題推薦>>2016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