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慣你的人眼中,你連呼吸都是錯的。而從肺癌的角度出發,這個癌癥,真的可能是呼吸的鍋。
人需要氧氣,氧氣需要從空氣中獲得;人體會產生二氧化碳,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造成人體中毒甚至死亡。因此人體需要通過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來維持生命。
在呼吸的過程中,不光氧氣會被吸入人體,空氣中的各種氣體或微粒都會隨著呼吸進入肺部。我們不妨假設一下,這些對身體無益的“垃圾”一小部分被身體代謝出去,大部分繼續堆在肺,之后越堆越多,多到影響肺部功能的運行;再堆積多一點,這些“垃圾”與人體細胞發生奇怪的反應,而后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癌基因,之后,就演變成肺癌。
而從吸入氣體或微粒到癌基因激活形成肺癌的具體過程,到底經歷了什么,我們至今還不得而知。
吸煙是肺癌的高危致病因素,這是毫無疑問的,直接的證據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二手煙草煙霧、吸煙和無煙煙草被歸類于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吸煙和吸二手煙是確定對人致癌的。
如果僅因為吸煙能致癌,就斷定只有吸煙的人才會得肺癌,或是只要吸煙就會得肺癌,那是在耍流氓。吸煙致癌只是一個概率事件,而不是必然事件。
每年因為煙草死亡的人群中,約八分之一的人是被吸煙者連累的。這部分人是由于身邊存在吸煙者被動吸了二手煙,甚至是三手煙(二手煙指的是吸煙者呼出的煙霧,三手煙指的是吸煙后殘留在衣物、頭發、皮膚等表面的煙草殘留物)。
綜合分析肺癌的致病因素可以發現,大部分的致病因素都和周邊環境有關,包括吸煙、空氣污染(工業廢氣、燃料燃燒、油煙)、職業暴露(粉塵等)、電離輻射。
如果能減少接觸這些環境,患肺癌的幾率就大大降低。所以預防肺癌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1、以吸煙者為圓心,30~50米為半徑劃圓,將吸煙者隔離開來。通俗點就是,遠離吸煙者;
2、在霧霾重的城市戴口罩,請認準可過濾微小顆粒的功能性口罩,棉紗類口罩過濾效果差;
做飯時,適當少油,油溫控制到200℃以下(不冒煙),少辛辣。
3、減少職業暴露,還是以戴口罩為主。
4、遠離電離輻射。
以上措施是基于還未長時間暴露于致病環境中的預防措施,若是已經有肺部基礎疾?。ㄈ缏璺巍⒎谓Y核等),或者長期抽煙數十年,常有咳嗽、咳痰等癥狀,建議每隔一年做一次低劑量CT肺癌篩查。特別是55歲以上的吸煙者,建議每1~2年篩查一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