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吃貨大國,始終推崇飲食文化。分布天南地北的各路吃貨們,也一直秉持著“能吃是福”的安慰心態(tài)在橫向膨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作為一個專業(yè)的吃貨,怎么能只知道吃而放棄對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呢!
今天,就來探索一下從食物到脂肪的演變過程。
一、口腔
食物進入口腔后,經(jīng)過牙齒咀嚼。舌頭起到的作用是類似于攪拌,這一面嚼碎了再換一面嚼,這個換一面就需要借助舌頭的力量。
另外,咀嚼時口腔的唾液腺會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對淀粉類食物進行初步分解,分解為麥芽糖。
唾液的俗稱是口水,如果你看到美食不爭氣的流口水時有人嘲笑你,教你用一句話懟他。“沒見識,這是人的食物性反射”,這種反射和膝跳反射一樣,屬于非條件反射,都是天生的。
二、胃
食物嚼碎后通過食管進入胃,如果把口腔比作一號攪拌機,那么胃就屬于二號攪拌機,同樣是邊分泌助消化的液體邊攪拌。不同之處在于,口腔只是對食物進行粗淺的研磨,而胃進行的是更精細的研磨,并借助胃酸將食物進一步分解成小分子物質(zhì)。
這一步,可以將蛋白質(zhì)初步消化。
三、小腸
食物的主要消化過程是在小腸內(nèi)完成的,沒想到吧!和小腸比起來,胃的消化過程堪稱簡陋。
食物進入小腸后,肝臟分泌的膽汁將食糜上的脂肪溶解成小的脂肪顆粒;而胰腺分泌的胰液可以將蛋白質(zhì)分解為氨基酸,將麥芽糖分解為葡萄糖;同時小腸也會分泌一些酶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單糖。
之后這些營養(yǎng)成分通過小腸細胞進入血液,然后跟隨血液被運送到全身。
四、脂肪形成
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被分解后一些物質(zhì)被運送到血液,剩余的部分在小腸內(nèi)重新合成甘油三酯,進入血液循環(huán)。
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jīng)過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后轉(zhuǎn)化為血糖,因為血糖需要保持一個適當?shù)臐舛确秶远嘤嗟难菚灰葝u素轉(zhuǎn)化為脂肪,這些脂肪會被儲存在脂肪細胞中。然后就變成了你肚子上的肥肉。
這也是為什么吃的食物含油脂和糖分過高時,人的體積更容易膨脹。
想要減肥,先得戒掉燒烤、火鍋、小龍蝦、奶茶、蛋糕、冰淇淋、糖果...等一切含油含糖高的食物。試問有那幾個吃貨能辦到?
所以,減肥是不可能減肥的,就讓它胖著吧!
相關(guān)推薦:
2020年執(zhí)業(yè)藥師《西藥二》新增考點解析:抗精神病藥
233網(wǎng)校執(zhí)業(yè)藥師四大專業(yè)輔導班級,助力突破及格線,紙質(zhì)版課程講義包郵送+高頻考點匯編+專屬備考計劃+考前2套點題卷+電子版資料,授課老師答疑等專享服務(wù),點擊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