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
10.B
11.D
12.C
注解:由石油分餾得到的多種高級烴的混合物使軟膏基質中烴類基質,高級脂肪酸與高級醇的酯類是類脂類基質都屬于油脂性基質。水溶性基質主要由纖維素衍生物、聚乙二醇、卡波沫、以及海藻酸鈉、甘油明膠、皂土等,其中卡波沫是丙烯酸與丙烯基蔗糖交聯的高分子聚合物;皂土,為天然的膠體含水硅酸鋁,在水中不溶解在8-10倍水中膨脹成為膠凍;海藻酸鈉溶于水形成的粘稠性凝膠可作軟膏基質常用濃度2.5%。
13.B
14.A
15.C
16.D
注解:這是要明確藥物加入軟膏的方法:
(1)不溶性固體藥物制成細粉、極細粉或微粉與少量甘油、蠟等混勻再加其余基質研勻,或將藥物細粉加入熔融的基質中,不斷攪拌至冷卻。
(2).植物油提取藥材根據藥材性質以植物油為溶劑加熱提取,去渣后再與其他基質
混勻;或用油與基質的混合液共同加熱提取,去渣后冷凝即得。應注意油提時的溫度。時
間以及藥材加入順序。
(3)可溶性藥物 水溶性藥物與水溶性基質混合時,可將藥物水溶液直接加入基質中;
與油溶性基質混合時,藥物一般應先用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后,再與其余基質混勻
與乳劑基質混合時,在不影響乳化的情況下,可在制備時將藥物溶于相應的水相或油相中油溶性藥物可直接溶解在熔化的油脂性基質中。
(4)中藥浸出制劑 中藥煎劑、流浸膏等藥物,可先濃縮至稠青狀,再與基質混合。
固體浸膏可先加少量溶劑(如水、稀醇等)使之軟化或研成糊狀,再與基質混勻。
(5)共熔成分 如樟腦、薄荷腦、麝香草酚等并存時,可先將其研磨共熔后,再與冷至40℃左右,的基質混合均勻
(6)揮發性藥物或熱敏性藥物 待基質降溫至40℃左右,再與藥物混合均勻。
17.A
18.C
19.B
20.E
注解:巴布劑基質基質常用吸水性很強的聚丙烯酸鈉(吸水量為自重的500—1000倍),膏料中亦可添加微粉硅膠、欽白粉等作為填充劑和固化劑。
涂膜劑常用成膜材料是聚乙烯醇縮甲乙醛、聚乙烯醇、玉米朊、火棉膠即以水為溶劑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有機溶劑可選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增塑劑有鄰苯二甲酸丁酯的丙酮或乙醇溶液。
X型題
1.ABDE
注解:外用膏劑包括軟膏劑和硬膏劑,黑膏藥、橡膠膏劑、巴布劑均屬于硬膏劑范疇,糊劑、凝膠劑外觀與軟膏劑相似、涂膜劑應用與軟膏劑相似,故也屬于外用膏劑。而膜劑使用范圍較廣可供口服、舌下或皮膚、粘膜外用,還可體內植入,故不屬于外用制劑范疇。
2.ABCD
注解:軟膏劑多用于慢性皮膚病,主要作用有保護創面、潤滑皮膚和局部治療作用,軟膏中的藥物透皮吸收,也可產生全身治療作用。
3.ABCE
注解:軟膏劑的基質不僅是賦型劑,同時也是藥物的載體,對軟膏劑的質量及藥物的釋放與吸收都有重要影響。因此,軟膏劑基質的選用,應根據醫療要求、藥物性質及皮膚患處的生理病理狀況來決定。理想基質應具備:
(1)具有適宜的稠度、粘著性和涂展性,能與藥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
(2)為藥物的良好載體,有利于藥物的釋放和吸收;性質穩定,與藥物無配伍禁忌。
(3)不妨礙皮膚的正常功能與傷口的愈合,且無刺激性。
(4)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4.CDE
注解:涂膜劑系指將藥物和高分子成膜材料溶解于有機溶劑中制成的外用液體涂劑。就分散系統而言,涂膜劑應屬于外用膠體溶液型制劑,為一種外用新劑型。因其涂布于患部后溶劑揮發形成薄膜,類似于貼膏劑,對患處有保護作用,同時膜中藥物逐漸釋放,起治療作用。
透皮貼膏系指可粘貼在皮膚上,藥物經皮膚吸收產生全身或局部治療作用的薄片狀制劑,故屬于皮膚給藥,外用劑型。
舌下片劑系指置于舌下使用的壓制片。能在唾液中徐徐溶解,通過粘膜快速吸收后呈現速效作用。
滴眼劑、滴鼻劑均為粘膜吸收
5.ABCD
注解:洗劑系指專供涂抹、敷于皮膚的外用液體制劑。洗劑一般輕輕涂于皮膚或用紗布蘸取敷于皮膚上應用。
搽劑系指專供揉搽皮膚表面的液體藥劑。
糊劑系指含有25%以上固體粉末,具有高稠度、較大吸水性與較少油膩性的外用糊狀制劑,類似軟膏劑。具有收斂、消毒、吸收分泌液及保護皮膚等作用
其他選項見上題
6.ABCDE
注解:灌腸劑系指經肛門灌入直腸使用的液體藥劑。
軟膏劑、巴布劑是外用膏劑,皮膚給藥。
注射劑的給藥途徑主要有靜脈注射、脊椎腔注射、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等。
氣霧劑供呼吸道、腔道、皮膚用。
7.ABDE
注解:影響透皮吸收的因素
1.皮膚條件 (1)應用部位。皮膚的厚薄、毛孔的多少等與藥物的穿透、吸收均有關系。(2)皮膚病態。病變、破損的皮膚能加快藥物的吸收。(3)皮膚的溫度與濕度。皮膚溫度升高,皮下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吸收增加。皮膚潤濕,可增強其角質層的水合作用(皮膚外層中的角蛋白及其降解產物與水結合的能力),引起角質層腫脹疏松而增加藥物的穿透。(4)皮膚清潔。用肥皂等清潔劑可洗去毛囊、角質層、皮脂腺上的堵塞物,有利藥物的穿透。
2.藥物性質 皮膚表皮細胞膜具有類脂性,非極性較強,一般脂溶性藥物較水溶性藥物更易穿透皮膚。但組織液是極性的,因此,藥物必須具有適宜的油、水分配系數,即具有一定油溶性和水溶性的藥物穿透作用較理想。故宜選用相對分子質量較小,藥理作用強的藥物。
3.基質的組成與性質 基質的組成、類型和性質,直接影響藥物的釋放、穿透、吸收。(1)一般認為藥物的吸收在乳劑型基質中最好,在吸水性軟膏基質(凡上林加羊毛脂)、硅酮及豚脂中次之,在烴類基質中最差。若基質的組成與皮脂分泌物相似,則有利于某些藥物穿透毛囊和皮脂腺。水溶性基質聚乙二醇對藥物的釋放較快,但對藥物的穿透作用影響不大,制成的軟膏較難透皮吸收。(2)基質的pH影響弱酸性與弱堿性藥物的穿透、吸收,當基質pH 小于弱酸性藥物的pKa或大于弱堿性藥物的pKa時,這些藥物的分子形式顯著增加而利于吸收。(3)基質中添加表面活性劑、皮滲促進劑等附加劑能增加藥物的穿透性,有利于吸收。(4)基質與皮膚的水合作用,也能增加藥物的滲透性,其中油脂性基質透氣、透水性差,可引起較強的水合作用,W/O型乳劑基質次之,O/W型乳劑基質再其次,水溶性基質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