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炮制;2.相反為制相資為制相畏為制相惡為制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質;3.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4.藥物的偏性;5.飲片。
二、選擇題
(一)A型題
1.E;2.A;3.A;4.B;5.A;6.A;7.D;8.D;9.B;10.C;11.B;12.C;13.C;14.A;15.A;16.B;17.A;18.B;19.B;20.B;21.B;22.A;23.B;24.D;25.A;26.B
(二)B型題
27.A;28.C;29.B;30.E;31.D
(三)C型題
32.B;33.C;34.D;35.A
(四)X型題
36.A、C、D、E;37.A、B、C、D;38.A、B、C、D、E
三、改錯題
1.X應改為:用某種輔料來制約某種藥物的毒副作用為相畏為制。2.√3.X應改為:生地經制成熟地后,性由寒轉溫,功能由清轉補。4.√5.X應改為:“有須燒煉炮炙,生熟有定,順方者福,逆方者殃”此話出自張仲景。6.X應改為:“炮制不明,藥性不確,則湯方無準,而病癥不驗也”是《修事指南》記載。7.X應改為:“凡物氣厚力大者,無有不偏,偏則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則用法以制之……”為《醫學源流論》記載。8.X應改為:《炮炙大法》是繆希雍所撰。9.X應改為:將制藥原則歸納為“相反為制,相資為制,相畏為制,相惡為制”是徐靈胎歸納的。10.X應改為:“痛瀉要方”中的白術用土炒白術更符合立方宗旨。
四、簡答題
1.炮制對性味的影響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是通過炮制糾正藥物過偏之性。如梔子苦寒之性甚強,經過辛溫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傷中,即所謂以熱制寒,稱為“反制”。二是通過炮制,使藥物的性味增強。如以苦寒的膽汁制黃連,更增強黃連苦寒之性,所謂寒者益寒;以辛熱的酒制仙茅,增強仙茅溫腎壯陽作用,所謂熱者益熱,稱為“從制”。三是通過炮制,改變藥物性味,擴大藥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則轉為甘溫之品,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溫,主補。天南星辛溫,善于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加膽汁制成膽南星,則性味轉為苦涼,具有清熱化痰、熄風定驚的功效。
2.藥物經炮制后,由于性味的變化,可以改變其作用趨向,尤其對具有雙向性能的藥物更明顯。藥物大凡生升熟降,輔料的影響更明顯,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則散,醋炒能收斂,鹽水炒則下行。如黃柏原系清下焦濕熱之藥,經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熱。黃芩酒炒可增強上行清頭目之熱的作用。砂仁為行氣開胃、化濕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經鹽炙后,可以下行溫腎,治小便頻數。萊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為主,用于涌吐風痰;炒后則以降為主,長于降氣化痰,消食除脹。由此可見,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并非固定不變,可以通過炮制改變其作用趨向。
3.中藥炮制很多都是以歸經理論作指導的,特別是用某些輔料炮制藥物,如醋制人肝經,蜜制入脾經,鹽制人腎經等。很多中藥都能歸幾經,可以治療幾個臟腑或經絡的疾病。臨床上為了使藥物更準確地針對主證,作用于主臟,發揮其療效,故需通過炮制來達到目的。藥物經炮制后,作用重點可以發生變化,對其中某一臟腑或經絡的作用增強,而對其他臟腑或經絡的作用相應減弱,使其功效更加專一。如益智仁人脾、腎經,具有溫脾止瀉、攝涎唾、固精、縮尿的功效;鹽炙后則主人腎經,專用于澀精、縮尿。知母人肺、胃、腎經,具有清肺、涼胃、瀉腎火的作用;鹽炙后則主要作用于腎經,可增強滋陰降火的功效。青皮人肝、膽、胃經,用醋炒后,可增強對肝經的作用。生地可人心經,以清營涼血為長,制成熟地后則主人腎經,以養血滋陰、益精補水見長。
4.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凈制、水泡漂、水飛、加熱、加輔料處理、去油制霜等。這些方法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幾種方法聯合運用。如蘄蛇去頭,朱砂、雄黃水飛,川烏、草烏蒸或煮制,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制霜等,均可去毒。炮制有毒藥物時一定要注意去毒與存效并重,不可偏廢,并且應根據藥物的性質和毒性表現,選用恰當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顧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結果,達不到炮制目的。
5.分兩方面:(1)全面掌握各炮制品的藥性和作用特點,既要掌握它們的共性,又要區別其個性。(2)根據組方特點和用藥意圖,全面考慮,靈活掌握。
五、問答題
1.答:因通過炮制可除去非藥用部位或區分不同藥用部位,除去異物,提高純度,使有效成分在藥物內更加集中,從而提高相對含量以增效;炮制中可使中藥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增大有效成分含量以增效;炮制增大藥物表面積,破壞組織細胞結構,使質地疏松,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量以增效;炮制中加入輔料可增溶或助溶或起協同作用而增效;炮制可破壞阻止有效成分溶出的物質,以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而增效;炮制可破酶保苷以增效:炮制可改變有效成分在植物體內的分布,使其處于易提部位,利于溶出而增效;炮制可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增效;炮制可破壞有毒成分以增效;炮制可產生新的有效物質以增效;炮制可辨證施治,統觀全局,照顧全面,靈活用藥以增效。
2.答:中藥炮制是據中醫藥理論,按藥材性質、醫療、藥劑所需,照一定的法則√將不同藥材加工成飲片的技術。中醫用藥有兩大特點,一是復方(配伍),二是中藥炮制。中醫用藥不是用原生藥材而是用炮制品,即將原藥材加工炮制后的各種飲片,再經辨證施治,按理法方藥、君臣佐使,組成方劑,制成劑型。一般一方具多種藥物,而中藥的特點是一藥多效,呈雙向或多向調節作用,含多種成分,相當于一個小復方。為了臨床需要,突出某一療效,達到“藥力共出”,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有制其形,有制其性,有制其味,有制其質的要求,故要炮制。炮制歷史悠久,歷代文獻均有記載,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藥的特殊產物,是中醫用藥的精華和特色,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炮制是中藥在應用上一個獨有的制藥技術,依法炮制,才能體現中醫的特點,使中醫的辨證施治、靈活用藥、整體觀不會落空。歷代中醫非常重視,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是臨床用藥經驗的結晶。歷史實踐證明,中藥不炮制就不能治病,反而有害。中醫所用之藥,沒有不經炮制的,這就是中醫用藥的特點,這就是中醫用藥的精華,這就是中藥炮制在中醫藥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3.答:研究發現,炮制可降低或消除有毒副作用成分的含量以解毒。如硫黃、雄黃、赭石炮制以減砷;朱砂水飛以減游離汞;馬錢子砂燙以減士的寧、馬錢子堿的含量;巴豆制霜以減脂肪油和使蛋白變性;斑蝥烘炒以減斑蝥素、蟻酸含量等。炮制可破壞或改變中藥有毒成分的結構而解毒。如斑蝥堿處理炮制可使斑蝥素轉變成斑蝥酸鈉而抗癌活性不變,毒性降低;川草烏濕熱法炮制可使有毒的雙酯型烏頭堿水解或分解為毒性極弱的烏頭胺等。炮制加入特定輔料以解毒。如甘遂、芫花、大戟、商陸醋制以解毒;半夏、南星、白附子礬姜制以解毒;吳萸、遠志甘草水制以解毒等。炮制破酶,防酶解產生大量有毒成分而解毒。如苦杏仁燀炒法以破壞苦杏仁酶,以免酶解苦杏仁苷迅速產生大量氫氰酸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