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項選擇題
1、
【正確答案】:DE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150478】
2、
【正確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150477】
3、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可致膽汁淤積型肝炎或混合型肝損害的中藥 主要有蒼耳子、綿馬貫眾、黑面葉、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紅茴香、金果欖、白花丹參等。部分藥用植物種子中含有毒性植物蛋白,具有細胞原漿毒作用,如蒼耳子、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等。蒼耳子主要成分有蒼耳苷、蒼耳醇、蒼耳酯等,脫脂后水浸液可提出一種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苷樣物質,具有毒性作用。
【該題針對“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33381】
4、
【正確答案】:ACE
【答案解析】:腎功能不全者用藥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1.明確疾病診斷和治療目標 在治療時,首先應明確疾病診斷,對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及現狀作出準確的分析,合理選擇藥物,既要針對適應證,又要排除禁忌證;接著應明確治療需要達到的目標,是治標或治本,還是標本同治。治療一段時間后,觀察目標是否達到,以確定用藥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調整,避免盲目用藥。
2.忌用有腎毒性的藥物 腎臟是藥物排泄的主要途徑,腎功能不全者用藥更應謹慎,對可能致腎損害的藥物應盡量不用;凡必須用者,應盡量采用腎損害較小的藥物來替代,可短期或交替使用,切不可濫用。
3.注意藥物相互作用。避免產生新的腎損害 凡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者,要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警惕藥物間的代謝產物形成新的腎損害。許多情況下,要明確肯定中藥特別是復方的腎損害作用常很困難。在某些病例中,把腎損害作用完全歸于某一藥物,恐怕也不完全符合事實。所以,作為執業藥師應熟知哪些藥物能引起腎損害,其主要臨床表現及病理改變如何,對于預防和發現藥源性腎損害十分重要。
4.堅持少而精的用藥原則 腎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出現多種并發癥或合并其他疾病,可出現各種各樣的臨床癥狀和表現,治療時應祛邪扶正并舉,這在腎衰治療中尤其重要。治療中一定要對患者的疾病狀態作一個全面的分析,選用少數幾種切實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
5.定期檢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對待腎功能不全者應始終負責,在治療中必須嚴密觀察病程發展、腎功能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的出現,及時調整劑量或更換治療藥物。一般情況下,如按腎功能損害程度遞減藥物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時間,可避免一般腎毒性藥物對腎臟的進一步損害。內生肌酐清除率是測定腎功能的可靠方法,它與藥物半衰期(tl/2)呈反比關系,例如某一主要經腎排泄的藥物,在正常人的tl/2為1小時;當腎功能減退,內生肌酐清除率為正常的50%時,tl/2為2小時;內生肌酐清除率為正常的25%時,tl/2為4小時。
【該題針對“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33380】
5、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可致肝細胞損害的中藥:黃藥子、苦楝子、蓖麻子、雷公藤、蒼耳子、千里光、魚膽、棉花子、艾葉、苦杏仁、蟾酥、木薯、廣豆根、北豆根、砒石、石榴皮、地榆、密陀僧、鉛丹、鉛粉
■ 黃藥子、苦楝子、蓖麻子、雷公藤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
2.可致膽汁郁積性肝炎或混合性肝損害的中藥
蒼耳子、綿馬貫眾、黑面葉、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紅茴香、金果欖、白花丹參
【該題針對“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33376】
6、
【正確答案】:ABDE
【答案解析】:小兒體屬“純陽”,熱病偏多,且肝常有余,易出現肝熱抽搐、驚風之癥。救治小兒疾病特別是外感病邪,出現壯熱、煩躁、驚惕等癥,則應在清熱透解之時,佐以平肝熄風之蟬蛻、鉤藤、僵蠶、地龍等。
【該題針對“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33374】
7、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藥的原則
1.辨證論治,嚴格掌握適應證
2.選擇合適的用藥劑量
【該題針對“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的中藥應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33372】
8、
【正確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本組題考查非處方藥及特殊人群的使用注意。
體虛合并外感者、患內科疾病或體虛伴消耗性疾病者、病情嚴重者,以及兒童、老年人、孕婦、哺乳期婦女等,均應該在醫師指導下選用非處方補虛藥。
【答疑編號100150472】
9、
【正確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不宜自行選擇藥物的患者及情況。
體質虛弱、反復感冒、病情嚴重、感冒病程中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以及兒童、老年人、孕婦、哺乳期婦女感冒時,均不宜自行選擇藥物。
【答疑編號100150468】
10、
【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可致肝細胞損害的中藥 主要有黃藥子(又名黃獨)、蒼耳子、千里光、魚膽、雷公藤、棉花子、艾葉、蓖麻子、苦杏仁、蟾酥、木薯、廣豆根、北豆根、砒石(As203)、苦楝子、石榴皮、地榆、密陀僧(又名黃丹)、鉛丹(Pb304)、鉛粉等。其中苦楝子、黃藥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劑等如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出現黃疸、肝腫大、肝區疼痛等癥狀。苦楝子所含的苦楝素、苦楝萜酮內酯可刺激和損害胃腸黏膜,過量吸收后損傷肝臟,并能引起神經系統和心血管損害,甚至休克和呼吸中樞麻痹。密陀僧、樟丹及鉛粉,系鉛的氧化物。臨床經常遇到因服含有密陀僧的偏方而中毒的病例,臨床表現有腹痛、肝腫大,輕度黃疸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上升等,有的患者誤診為病毒性肝炎而住院。
【答疑編號100033379】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