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中,判斷疾病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病因,清楚了致病因素,才能對癥下藥,精確做到藥到病除。
第二章第八節病因,增加了結石、毒邪、藥邪3種病因,病因的補充使中醫基礎理論內容更加完善。
一、新增考點
結石 | 定義 | 體內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滯為病的砂石樣病理產物或結塊 | |
形成原因 | 飲食不當 | 飲食偏嗜,喜食肥甘厚味,影響脾胃運化,蘊生濕熱,內結于膽,久則可形成膽結石 | |
濕熱下注,蘊結于下焦,導致腎的氣化失司,日久可形成腎結石或膀胱結石 | |||
空腹食入過多的未熟柿子、黑棗等,可影響胃的受納和通降,形成胃結石 | |||
某些地域的水質中含有過量的礦物及雜質等,也是促使結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 |||
情志內傷 | 若情志不遂,肝氣郁結,疏泄失職,可導致膽氣不達,膽汁郁結,排泄受阻,日久也可形成膽結石 | ||
服藥不當 | 長期過量服用某些藥物,致使臟腑功能失調,或藥物代謝產物沉積于局部,是形成腎或膀胱結石的原因之一 | ||
體質差異 | 由于先天稟賦及后天因素引起的體質差異,導致對某些物質的代謝異常,從而易于在體內形成結石 | ||
致病特點 | 多發于肝、膽、腎、膀胱等臟腑 | ||
病程較長,病情輕重不一 | |||
阻滯氣機,損傷脈絡 | |||
毒邪 | 定義 | 泛指一切強烈、嚴重損害機體結構和功能的致病因素 | |
形成原因 | 外來之毒 | 來源于自然界,多為天時不正之氣所感,如大風苛毒、癘毒、疫毒、梅毒、蟲毒、瘴毒等 | |
內生之毒 | 來源于飲食失宜、七情內傷、痰飲瘀血,治療不當等;如食毒、藥毒、瘤毒、伏毒(邪伏化郁而成毒)、胎毒等 | ||
致病特點 | 毒性強烈,損臟傷形;毒邪致病,多發病較急,傳變較快,擾及神明,病勢危重 | ||
致病廣泛,復雜多變;毒邪致病,常兼夾其他病邪,侵犯部位廣泛,外至形體、經絡、官竅,內至臟腑,涉及多臟腑、多部位發病 | |||
癥狀穢濁,頑固難愈;毒邪致病,郁積日久,可見皮膚、黏膜等的黏液、糜爛、潰瘍、腐敗等穢濁不清的癥狀表現 | |||
藥邪 | 定義 | 因藥物炮制或使用不當而引起發病的一類致病因素 | |
形成原因 | 用藥過量 | 藥物用量過大,特別是有毒藥物用量過大,易于中毒 | |
炮制不當 | 對毒性藥物炮制不規范,服用后則易致中毒 | ||
配伍不當 | 部分藥物配伍使用時會產生毒性或使毒性增加 | ||
用法不當 | 某些藥物在使用上有著特殊要求和禁忌;若使用不當或違反有關禁忌,也可致不良反應或變生他疾 | ||
致病特點 | 中毒;誤服或過量服用有毒藥物則易致中毒 | ||
加重病情,變生他疾;不僅可使原有的病情加重,還可引起新的病變發生 |
二、考情分析
章節“中醫理論基礎”共10個小節,一般考試分數為10分左右,所以每個小節一般考1分左右。
這類內容四種題型都有可能考到,但考單選題或配伍題的概率較大。新增的三種病因中,其形成原因和致病特點是主要考點,考生需要了解具體的致病因素以及相對應的病理癥狀。
【例題】患者男,34歲,因腹部疼痛于中醫館就診,經過四診合參,中醫診斷病因是藥邪,其可能的形成原因是()
A.體質差異
B.血行不暢
C.配伍不當
D.飲食失宜
E.情志內傷
中藥四科思維導圖、學習計劃已全新上線(點擊紅字下載),如需下載更多備考資料請點擊考試社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