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做到藥到病除,除了辨證外,治法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2019年的《中藥綜》教材并沒有對治法做詳細的介紹,因此許多考生在復習時不太理解治法的相關內容。
2020年《中藥綜》補全了治法的相關內容,可以使考生對于此部分內容有更充分的理解。
一、新增內容
汗法 | 辛溫解表法 | 適用于外感風寒表證 | |
辛涼解表法 | 適用于外感風熱表證 | ||
透疹解表法 | 適用于表邪外束,疹毒內陷,麻疹不透之證 | ||
扶正解表法 | 益氣解表法 | 適用于氣虛外感表證 | |
養血解表法 | 適用于血虛外感表證 | ||
滋陰解表法 | 適用于陰虛外感表證 | ||
助陽解表法 | 適用于陽虛外感表證 | ||
吐法 | 峻吐法 | 適用于體壯邪實,痰食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病證 | |
痰涎壅滯胸中 | |||
宿食內停上脘 | |||
中風實證之閉證 | |||
癲癇發作,癥見痰濁壅塞 | |||
誤食毒物,尚在胃脘等 | |||
緩吐法 | 適用于虛證催吐 | ||
下法 | 寒下法 | 適用于熱結便秘證 | |
溫下法 | 適用于寒積便秘證 | ||
潤下法 | 適用于血虛津枯、腸燥便秘證 | ||
瀉下逐水法 | 適用于水飲邪熱塑實、形氣俱實之胸腹水腫 | ||
攻補兼施法 | 適用于里實積滯、邪實正虛之便秘證 | ||
里實熱結、津液損傷者 | |||
寒實內結、氣虛陽衰者 | |||
和法 | 和解少陽法 | 適用于邪犯少陽之證 | |
調和肝脾法 | 適用肝氣郁結,橫犯脾胃,或脾虛不運,肝失疏泄,肝脾不和之證 | ||
調和腸胃法 | 適用于腸胃不和證 | ||
溫法 | 溫中祛寒法 | 適用于中焦虛寒證 | |
回陽救逆法 | 適用于陽氣衰微、陰寒內盛之證 | ||
溫經散寒法 | 適用于寒滯經脈之證 | ||
清法 | 清熱瀉火法 | 適用于氣分實熱證 | |
清熱涼血法 | 適用于熱入營血證 | ||
清熱燥濕法 | 適用于濕熱內蘊之證 | ||
清熱解毒法 | 適用于熱毒壅盛之證 | ||
清虛熱法 | 適用于陰虛發熱證 | ||
消法 | 消食導滯法 | 適用于食積停滯證 | |
消痞散積法 | 適用于氣滯血瘀痰凝等所致的瘢積痞塊證 | ||
軟堅散結法 | 適用于痰濁瘀血等結聚有形的瘰疬、癭瘤、癥瘕、久瘧等 | ||
補法 | 補氣法 | 適用于氣虛證 | |
補血法 | 適用于血虛證 | ||
補陰法 | 適用于陰虛證 | ||
補陽法 | 適用于陽虛證 |
二、考情分析
“治法”中的八法內容原屬于《中藥一》,本次教材改動由《中藥一》轉移到《中藥綜》,并做了一定的補充。對于《中藥綜》來說此考點屬于新增考點,內容豐富則意味著考試很可能會考到。
治法中涉及的各證型及癥狀又與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診斷基礎兩個章節有關聯,適合出綜合分析題,考試分數為1~2分。
【例題】某男,54歲。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舌苔白膩,脈弦緊。
1、四診合參,中醫辨證是()
A.熱秘
B.氣秘
C.淋證
D.冷秘
E.虛秘
新增考點下載版已上線,記不住的考點、背不會的難題全都免費下載,詳細請點擊【中藥學/藥學】。更多備考資料請關注本站“考試社區”版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