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題
1.【答案】
(1)變動資產的銷售百分比=60000/100000=60%
變動負債的銷售百分比=13000/100000=13%
需從外部追加的資金=20000×60%一20000×13%一120000×10%×(1—50%)=3400(元)
(2)需從外部追加的資金=30000+3400=33400(元)
(3)預計流動資產周轉率=2.5
1200000/[1/2(60000+預計流動資產)]=2.5
預計流動資產=36000元
2007年增加的資產=30000+(36000—60000)=6000(元)
外界資金需要量=6000—20000×13%一120000×12%×50%=一3800(元)
企業資金有剩余,不需追加資金。
2.【答案】
(1)該股票組合的B系數=0.8×20%+1.0×30%+1.8×50%=1.36
(2)該股票組合的風險報酬率=1.36×(16%一10%)=8.16%
(3)該股票組合的預期報酬率=10%+8.16%=1 8.16%
(4)若預期報酬率19%,則綜合B系數=(19%一10%)÷(16%一10%)=1。5
該投資于A股票的比例為x,則0.8X+1.0×30%+1.8×(1—30%-x)=1.5,得到:
X=6%。即投資組合中,A投資6萬元,B投資30萬元,c投資64萬元。
3.【答案】
(1) 編制2007年銷售預算表
(3)2007年末應收賬款
=第四季度含稅銷售收入×(1一本期收現率)
=210600×(1—60%)
=84240(元)
(4)按簡捷法計算該企業應交增值稅估算率。
2006年銷項稅額:500000×17%=85000元
2006年總成本=500000×(1—30%)=350000元
2006年材料采購成本=350000×60%=210000元
2006年材料進項稅額=210000×17%=35700元
2006年應交增值稅=85000—35700=49300元
應交增值稅估算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49300/500000=9.86%
(5)用簡捷法編制2007年的應交稅金及附加預算。
4.【答案】
(1)借款資金成本=6%×(1—33%)=4.02%
債券資金成本=8%×(1—33%)=5.36%
權益資金成本=5%+1.5×(9%一5%)=11%
借款比重=60%×(2000/6000)=20%
債券比重=60%×(4000/6000)=40%
權益資金比重=40%
綜合資金成本:4.02%×20%+5.36%×40%+11%×40%=7.35%
(2)甲中心的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360÷4500=8%
乙中心的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420÷5000=8.4%
(3)甲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360—4500×7.35%=29.25
乙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420—5000×7.35%=52.5
(4)甲中心業績較好。
5.【答案】
(1)計算年初的下列指標
①計算該基金公司基金凈資產價值總額
基金凈資產價值總額=基金資產市場價值一負債總額=2500—300:2200萬元
②計算基金單位凈值
基金單位凈值=2200/1000=2.2元
③計算基金認購價
基金認購價=基金單位凈值+首次認購費:2.2+2.2×5%=2.3l元
④計算基金贖回價
基金贖回價=基金單位凈值一基金贖回費=2.2元
(2)計算年末的下列指標
①計算該基金公司基金凈資產價值總額
基金凈資產價值總額=5000—500=4500萬元
②計算基金單位凈值
基金單位凈值=4500/1500=3元
③計算基金認購價
基金認購價=3+3×5%=3.15元
④計算基金贖回價
基金贖回價=基金單位凈值一基金贖回費=3元
(3)計算2006年投資人的基金收益率
基金收益率=(1500*3-1000*2.2)/1000*2.2=104.55%
五、綜合題
1.【答案】
(1)目前資金結構為:長期借款40%,普通股60%
借款成本=10%×(1—40%)=6%
普通股成本=2×(1+5%)÷20+5%=15.5%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6%×40%+15.5%×60%=11.7%
(2)經營杠桿系數=(1000-1000*50%)/(1000-1000*50%-100) =1.25
財務杠桿系數=400/(400—800×10%)=1.25
總杠桿系數=1.25×1.25=1.56
(2) 若采用方案1:
原有借款的資金成本=10%×(1—40%)=6%
新借款資金成本=12%×(1—40%)=7.2%
普通股成本=2×(1+5%)÷19+5%=16.05%
增加借款籌資方案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6%x(800/2100)+7.2%×(100/2100)+
16.05%×(1200/2100)=2.29%+0.34%+9.17%=11.8%
采用方案2:
原有借款的資金成本=10%x(1—40%)=6%
普通股資金成本=[2×(1+5%)]/21+5%=15%
增加普通股籌資方案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6%×(800/2100)+15%x(1200+100)/2100
=2.29%+9.29%=11.58%
(4)若采用方案l:
經營杠桿系數:(1200-1200*50%)/(1200-1200*50%-120)=1.25
財務杠桿系數=480/(480—800×10%一100×12%)=1.24
總杠桿系數=1.55
若采用方案2:
經營杠桿系數=(1200-1200*50%)/(1200-1200*50%-120)=600/480=1.25
財務杠桿系數=480/(480—800×10%)=1.2
總杠桿系數=1.25 x 1.2=1.5
(5)[(EBIT一800×10%)×(1—40%)]/100+4.7619=[(EBIT一800×10%一100×12%)×(1—40%)]/100
EBIT=344
(6)采用比較資金成本法確定該公司最佳的資金結構為選擇方案2,追加股票籌資,因
為追加籌資后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低。
采用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確定該公司最佳的資金結構為選擇方案l,即追加借款籌資,因
為追加籌資后的EBIT(480萬元)大于每股利潤無差異點的EBIT(344萬元)。
二者決策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每股利潤無差異點法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2.【答案】
(1)2005年的有關指標:
①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3600÷28000=12.86%
②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資產平均總額
=28000/(28000+30000)=28000÷29000=0.97
③權益乘數=資產平均總額÷平均股東權益
=[(28000+30000)/2]/[(19500+22000)/2] =29000÷20750=1.4
④平均每股凈資產=平均股東權益÷普通股平均股數=20750÷18000=1.15
⑤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股數=3600÷18000=0.2
⑥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4.8÷0.2=24
2006年的有關指標:
①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人凈額=3780÷30000=12.6%
②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資產平均總額=30000÷32500=0.92
③權益乘數=資產平均總額÷平均股東權益=32500÷23500=1.38
④平均每股凈資產=平均股東權益÷普通股平均股數=23500÷18000=1.31
⑤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股數=3780÷18000=0.21
⑥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4.8÷O.21=22.86
(2)現采用連環替代法分析各個因素對每股收益指標的影響:
2005年度指標:12.86%x O.97 x 1.4 x 1.15=0.2 ①
第一次替代:12.6%x O.97*1.4 x 1.15=0.197 ②
第二次替代:12.6%x O.92 x 1.4 x 1.15=0.187 ③
第三次替代:12.6%x O.92 x 1.38*1.15=0.184 ④
第四次替代:12.6%x O.92 x 1.38 x 1.31=0.21 ⑤
②一①=0.197-0.2=-0.003主營業務凈利率下降的影響
③一②=0.187-0.197=-0.01總資產周轉率略有下降的影響
④一③=O.184-0.187=-0.003權益乘數下降的影響
⑤一④=0.21-0.184=0.026平均每股凈資產增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