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解析]:計提長期借款利息使財務費用增加,所有者權益減少,長期借款增加,負債增加。
2.[答案]:C
[解析]:根據新世紀公司與希望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規定,該批甲產品的銷售價格已由銷售合同約定,并且其庫存數量小于銷售合同約定的數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計算甲產品的可變現凈值應以銷售合同約定的價格62萬元作為計量基礎,其可變凈值=62×5-10=300萬元,因其成本為280萬元,所以賬面價值為280萬元。
3.[答案]:C
[解析]:2010年該生產線計提的折舊額=(740-20)×5/15÷2=120萬元,2010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準備前的賬面價值=740-120=62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620-600=20萬元,考慮減值準備后的該生產線的賬面價值為600萬元。
4.[答案]:A
[解析]: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該項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照轉換日的公允價值計量。轉換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作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5.[答案]:A
[解析]:企業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應按該債券的面值,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科目,按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6.[答案]:C
[解析]:A公司在確認投資收益時的調整為:應計提的減值為60萬元(120-60),補提40萬元,調整后的B公司凈利潤為500-40=460(萬元)。所以,A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60×30%=138(萬元)。
7.[答案]:C
[解析]:應確認的收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60萬元-換出資產賬面價值(300-100-20)萬元=80(萬元)。
8.[答案]:B
[解析]:應確認的股本溢價金額=6000×(1+10%)-300=6300(萬元)。
9.[答案]:B
[解析]:企業與其他方簽訂的尚未履行或部分履行了同等義務的合同,如商品買賣合同、勞務合同、租賃合同等,均屬于待執行合同。待執行合同不屬于或有事項準則規范的內容,但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應當作為本準則規范的或有事項。
10.[答案]:B
[解析]:2004年確認收入金額=1800×450/(450+1050)=540(萬元);2005年應該確認收入1800×1200/(1200+300)-540=900(萬元)。
11.[答案]:C
[解析]: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資產的計稅基礎=資產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所以2007年末該項設備的計稅基礎=1200-240-192=768(萬元)。
12.[答案]:C
[解析]:20×5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本年金額”欄中的“未分配利潤年初數”項目應調減的金額=(20+80)×(1-10%)=90(萬元)。
13.[答案]:B
[解析]:調整事項的特點是:①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以前已經存在,在資產負債表日后得以證實的事項;②對資產負債表存在狀況編制的會計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選項B”符合調整事項的特點;“選項A和C”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中的非調整事項;“選項D”不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14.[答案]:D
[解析]:凈利潤的增加=1000×4%×(1-33%)=26.8萬元,普通股股數的增加=1000/100×10=100萬股,稀釋的每股收益=(4500+26.8)/(4000+100)=1.1元。
15.[答案]:A
[解析]:實收資本按收到資產當日的匯率折算。實收資本的入賬價值=20×8.25=1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