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校學員:老師,書上多次出現攤余成本,我就沒搞懂過,為什么有的時候是期初攤余成本加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的差有的時候是減呢,怎么區分呢?還有最后一年需要倒擠得那個數也總是不知道怎么算。感覺第六章太難學了。
答: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
(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2)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你所說的有時加,有時減是因為實際利率可能高于票面利率或可能低于票面利率造成的,但在市場中我們假定只有債券按市場利率才可以發行成功,也就有了票面利率與實際利率不同下的調整發行價的情況。這都屬于財管的內容。
會計是在財管的基礎上進行計量,因為債券都有一個本質特性,折價債券會向面值回歸(遞增),溢價債券也會像面值回歸(遞減),所以在規定攤余成本時就有了第2點,有可能加有可能減。你可以把攤余成本理解成賬面價值,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除外。
至于最后一年為什么要倒擠?因為我們在用實際利率計算的過程中,會有小數尾差,最后用倒擠才能把尾差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