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也包括同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會計信息的縱向比較。
2.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該虧損合同產生的義務滿足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應確認為預計負債。
3.
【正確答案】 對
4.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按準則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其中研究階段的支出應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可確認為無形資產。
5.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其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的規定,在資本化期間內,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的資本化金額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確定。
7.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企業應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而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由兩個部分組成: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因此,企業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不一定等于其當期的應交所得稅。
8.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外幣折算》的規定,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應當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約定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9.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的規定,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在年度內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賬,并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后,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10.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如果不能合理確定退貨的可能性,應在售出商品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四、計算題
1.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 (1)確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合并成本
合并成本=900+1 300+1 000×1.17+60=3 430(萬元)
(2)計算固定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置損益
固定資產處置損益=900-(1800-800)=-100(萬元)
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損益=1 300-1 100=200(萬元)
(3)編制甲公司在購買日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清理 1 000
累計折舊 800
貸:固定資產 1 80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3 430
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1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
投資收益 200
主營業務收入 1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1 000×17%)
銀行存款 6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收益 1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0
貸:庫存商品 800
(4)編制2007年2月乙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而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股利 (1 000×70%)7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700
(5)編制2008年2月乙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而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會計分錄。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1 000+2 000)-1 500]×70%-700
=350(萬元)
借:應收股利 (2 000×70%)1 4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350
投資收益 1 050
(6)編制2008~2010年甲公司和丙公司有關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2008年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成本) 1200
貸:銀行存款 1035
營業外收入 165
2008年年末:
調整凈利潤=200-(400-300)/10=19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損益調整) 57
貸:投資收益 57(190×30%)
2009年年末:
借: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3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0
調整后的凈虧損=4500+(400-300)/10=4510(萬元)
借:投資收益 1353(4510×30%)
貸: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損益調整) 1287
長期應收款 50
預計負債 16
2010年末:
調整后的凈利潤=520-(400-300)/10=510(萬元)
借:預計負債 16
長期應收款 50
長期股權投資――丙公司(損益調整) 87
貸:投資收益 153(510×30%)
2.
【正確答案】 (1)12月1日
借:銀行存款 2 100
長期應收款 5 000×1.17-2 100=3 7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4 591.2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 000×17%=850
未實現融資收益 408.75
借:主營業務成本 4 000
貸:庫存商品 4 000
12月31日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3 750-408.75)×6%÷12=16.71
貸:財務費用 16.71
(2)借:銀行存款 2 340
貸:庫存商品 1 550
其他應付款 4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
12月31日:
借:財務費用 (2100-2000)÷4=25
貸:其他應付款 25
(3)借:應收賬款 117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
借:主營業務成本 750
貸:庫存商品 750
12月18日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 1 160
財務費用 1 000×1%=10
貸:應收賬款 1 170
(4)借:發出商品 600
貸:庫存商品 600
(5)借:勞務成本 10
貸:應付職工薪酬 10
借:應收賬款 1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
借:其他業務成本 10
貸:勞務成本 10
(6)借:發出商品 350
貸:庫存商品 350
借:銀行存款 58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預收賬款 500
(7)借:主營業務收入 3000×5%=1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
貸:應收賬款—B公司 175.5
(8)借:銀行存款 375
貸:預收賬款 375
借:勞務成本 210
貸:應付職工薪酬 210
借:預收賬款 368.55
貸:主營業務收入 526.5÷1.17×(210/300)=31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15×17%=53.55
借:主營業務成本300×(210/300)=210
貸:勞務成本 210
3.
【正確答案】 (1)計算甲公司2007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5 000-52.16(即1043.27×5%)+200(即1500÷15×5-1500÷5)+10+100+80(即160-80)+400-60=5 677.84(萬元)
應交所得稅=5 677.84×33%=1 873.69(萬元)
(2)計算甲公司2007年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33÷33%+200+50+100+80+400)×25%=232.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32.5-33=199.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16.5÷33%+60)×25%=27.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27.5-16.5=11(萬元)
所得稅費用=1873.69-(199.5-12.5)+11=1697.69(萬元)
(3)編制甲公司2007年確認所得稅費用的相關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1697.69
遞延所得稅資產 199.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873.69
遞延所得稅負債 11
資本公積 12.5
4.
【正確答案】 (1)屬于調整事項的是:(1)、(2)、(3)、(4)、(8)。
(2)事項(1):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5.5
貸:應收賬款 175.5
借:庫存商品 10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5
借:壞賬準備 175.5×5%=8.78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8.78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0-105)×25%=1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1.2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19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75.5×5%)×25% =2.19
事項(2):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
貸:壞賬準備 135×60%-21=6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25%=15
事項(3):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
貸:應收賬款 234
借:庫存商品 16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60
借:壞賬準備 234×10%=23.4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3.4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200-160)×25%=1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8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34×10%)×25%=5.85
事項(4):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
預計負債—未決訴訟 60
貸:其他應付款 9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90×25%=2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2.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25%=1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5
借:其他應付款90
貸:銀行存款 90
事項(8):
借:應收賬款 9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收入900×10%=9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成本 60
貸:勞務成本等 600×10%=6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稅金及附加2.7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90×3%=2.7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90-60-2.7)×25%= 6.8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