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量決策方法
定量決策方法是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優選決策方案的決策方法。
定量決策方法一般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三類。(掌握)
(一)確定型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方法是指在穩定可控條件下進行決策,只要滿足數學模型的前提條件,模型就給出確定的結果。
確定性決策方法的構成:線性規劃法和盈虧平衡點法。
1.線性規劃法(熟悉)
線性規劃是在線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約束條件下,求解線性目標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運用線性規劃建立數學模型的步驟是:(1)確定影響目標的變量;(2)列出目標函數方程;(3)找出實現目標的約束條件;(4)找出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的可行解,即為該線性規劃的最優解。
某企業生產兩種產品,A產品每臺利潤l00元,B產品每臺利潤l80元,有關生產資料如下表所示,試求企業利潤最大時兩種產品的產量。
A、B產品生產用料
資源名稱 |
單位產品消耗總額 |
可利用資源 | |
|
A產品 |
B產品 |
|
原材料(kg) |
120 |
80 |
2400 |
設備(臺時) |
900 |
300 |
13500 |
勞動力(工時) |
200 |
400 |
104000 |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確定影響目標的變量:企業利潤最大時兩種產品的產量,設:X1為A產品的生產數量;X2為B產品的生產數量。
P(Xi)為企業利潤函數,i=1,2
(2)列出目標函數方程
MaxP(Xi)=100X1+180X2
(3)找出實現目標的約束條件
120X1+80X2≤2400
900Xl+300X2≤l3500
200X1+400X2≤10400
X1≥0,X2≥0
(4)找出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的可行解,即為該線性規劃的最優解。
分別以X1、X2為橫縱坐標,將約束方程繪制于表中。由于有三個約束方程,因此有三條直線。三條直線共同構成的區域為可行解的區域。目標函數的最大值一定在由約束方程構成的可行解區域的凸點上。
通過計算四個凸點A、B、C、D所對應的目標函數值,則滿足使目標函數最大值的點為B點。即當生產A產品4臺、B產品24臺時企業獲得的利潤最大,為4720元。
2.盈虧平衡點法
盈虧平衡點法又稱本量利分析法或保本分析法,是進行產量決策常用的方法。
該方法基本特點是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部分,然后與總收益進行對比,以確定盈虧平衡時的產量或某一盈利水平的產量。
總收益、總成本和產量的關系為:
P利潤=S—C
=P·Q-(F+V)
=P·Q-(F+v·Q)
=(P-v)·Q-F
盈虧平衡點又稱為保本點,或盈虧臨界點,是指在一定銷售量下,企業的銷售收入等于總成本,即利潤為零:
Q=F/(P-V)(掌握公式,會應用)
銷售額減去變動總成本后的余額,補償了固定成本后剩余的部分即為利潤。這個余額為邊際貢獻。因此邊際貢獻是對固定成本和利潤的貢獻。當總的邊際貢獻與固定成本相當時,恰好盈虧平衡。
企業盈虧相抵時的業務量即為保本業務量。
某公司生產某產品的固定成本為50萬元,單位可變成本為l0元,產品單位售價為15元,其盈虧平衡點的產量為:
Q=F/(P-V)=500000/(15-10)=100000(件)
【例題·單選題】(2008年)某企業生產某產品的固定成本為45萬元,單位可變成本為l5元,產品單位售價為20元,其盈虧平衡點的產量為( )件。
A.12857
B.22500
C.30000
D.90000
【答案】D
【解析】盈虧平衡點的產量=固定成本/(單位售價-單位可變成本)=450000/(20-15)=90000件。
(二)風險型決策方法
風險型決策也叫統計型決策、隨機型決策,是指已知決策方案所需的條件,但每種方案的執行都有可能出現不同后果,多種后果的出現有一定的概率。
風險型經營決策方法的構成:決策收益表法和決策樹分析法。
1.決策收益表法(掌握)
風險型決策的標準是損益期望值。所謂損益期望值實質上是各種狀態下加權性質的平均值。
用期望值決策既可用表格表示,也可用樹狀圖表示。
決策收益表法又稱決策損益矩陣。
某廠在下一年擬生產某種產品,需要確定產品批量。根據預測估計,這種產品市場狀況的概率是:暢銷為0.3,一般為0.5,滯銷為0.2。產品生產采取大、中、小三種批量的生產方案,如何決策使本廠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其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數據表
方案損益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期望值 |
0.3 |
0.5 |
0.2 | ||
大批量I |
40 |
28 |
20 |
30 |
中批量Ⅱ |
36 |
36 |
24 |
33.6 |
小批量Ⅲ |
28 |
28 |
28 |
28 |
選擇方案的過程如下:
大批量生產期望值=40×0.3+28×0.5+20×0.2=30
中批量生產期望值=36×0.3+36×0.5+24×0.2=33.6
小批量生產期望值=28×0.3+28×0.5+28×0.2=28
中批量生產的期望值要高于大批量生產和小批量生產的期望值,最終企業的經營決策應當選擇中批量生產。
【例題1·單選題】風險型決策的標準是( )。
A.損益期望值
B.收益值
C.損失值
D.損益概率
【答案】A
【例題2·案例分析題】(2007年)某公司十年來一直只生產電視機顯像管,產品質量較高,經營狀況良好。2006年該公司與某電視機生產企業聯合,開始生產電視機成品,擬生產三種不同型號的電視機產品,有四個備選方案,每個方案的投資額、經營期限、市場狀態和收益值如下表所示:
某公司生產三種型號電視機決策收益表單位:萬元
方案\概率\市場狀態 |
銷路好 |
銷路一般 |
銷路差 |
投資額(萬元) |
經營期限(年) |
0.3 |
0.5 |
0.2 | |||
1 |
400 |
200 |
-20 |
400 |
3 |
2 |
300 |
180 |
60 |
300 |
4 |
3 |
230 |
150 |
50 |
200 |
5 |
4 |
150 |
100 |
40 |
100 |
6 |
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該公司與某電視機生產企業聯合前實施的是( )。
A.差異化戰略
B.一體化戰略
C.集中戰略
D.穩定戰略
【答案】CD
(2)目前該公司實施的是( )。
A.前向一體化戰略
B.后向一體化戰略
C.集中戰略
D.差異化戰略
【答案】A
(3)方案1的期望收益值為( )萬元。
A.248
B.255
C.260
D.648
【答案】A
【解析】期望收益值=[400*0.3+200*0.5+(-20)*0.2]*3-400=248萬元。
(4)該公司可以取得最大期望經濟效益的決策方案為(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答案】C
【解析】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如下:
方案1期望收益值248萬元;
方案2期望收益值=[300*0.3+180*0.5+60*0.2]*4-300=468萬元;
方案3期望收益值=[230*0.3+150*0.5+50*0.2]*5-200=570萬元;
方案4期望收益值=[150*0.3+100*0.5+40*0.2]*6-100=518萬元。
2.決策樹分析法
決策樹分析法,是將構成決策方案的有關因素,以樹狀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并據以分析和選擇決策方案的一種系統分析法。它以損益值為依據。該方法特別適于分析比較復雜的問題。
(1)決策樹的構成
由決策結點“口”、方案枝、狀態結點“○”和概率枝構成。
(2)決策步驟
決策樹分析法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①繪制決策樹圖形,按上述要求由左向右順序展開。
②計算每個結點的期望值,計算公式為:
狀態結點的期望值=Σ(損益值×概率值)×經營年限
③剪枝,即進行方案的選優。
方案凈效果=該方案狀態結點的期望值-該方案投資額
某企業為了擴大某產品的生產,擬建設新廠。據市場預測,產品銷路好的概率為0.7,銷路差的概率為0.3。有三種方案可供企業選擇:
方案1:新建大廠,需投資300萬元。據初步估計,銷路好時,每年可獲利100萬元;銷路差時,每年虧損20萬元。服務期為10年。
方案2:新建小廠,需投資140萬元。銷路好時,每年可獲利40萬元,銷路差時,每年仍可獲利30萬元。服務期為10年。
方案3:先建小廠,3年后銷路好時再擴建,需追加投資200萬元,服務期為7年,估計每年獲利95萬元。
問:哪種方案最好?
方案1(結點①)的期望收益為:[0.7×0.3×(-20)]×10-300=340(萬元)
方案2(結點②)的期望收益為:(0.7×40+0.3×30)×10-140=230(萬元)
至于方案3,由于結點④的期望收益465(95×7-200)萬元大于結點⑤的期望收益280(40×7)萬元,所以銷路好時,擴建比不擴建好。方案3(結點③)的期望收益為:(0.7×40×3+0.7×465+0.3×30×10)-140=359.5(萬元)
計算結果表明,在三種方案中,方案3最好。
【例題·單選題】以下不屬于決策樹構成的是( )。
A.決策結點
B.方案枝
C.狀態結點
D.判斷枝
【答案】D
(三)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不確定型經營決策方法的含義和構成:不確定型決策是指在決策所面臨的自然狀態難以確定而且各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也無法預測的條件下所作出的決策。不確定型決策常遵循以下幾種思考原則:樂觀原則、悲觀原則、折衷原則、后悔值原則和等概率原則。
1.樂觀原則(大中取大法)
愿承擔風險的決策者在方案取舍時以各方案在各種狀態下的最大損益值為標準(即假定各方案最有利的狀態發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損益值中取最大者對應的方案。
例如,某企業擬開發新產品,有三種設計方案可供選擇。因不同的設計方案的制造成本、產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場狀態下的損益值也各異,如下表。
方案損益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max |
Ⅰ |
50 |
40 |
20 |
50 |
Ⅱ |
70 |
50 |
0 |
70 |
Ⅲ |
100 |
30 |
-20 |
100 |
樂觀原則決策過程(大中取大法):
(1)在各方案的損益中找出最大者(如上表中的最后一列);
(2)在所有方案的最大損益值中找最大者。max{50,70,100}=100,它所對應的方案Ⅲ就是用該方法選出的方案。
2.悲觀原則(小中取大法)
決策者在進行方案取舍時以每個方案在各種狀態下的最小值為標準(即假定每個方案最不利的狀態發生),再從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者對應的方案。
悲觀原則決策過程(小中取大法):
(1)在各方案的損益中找出最小者(如下表中的最后一列);
方案損益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min |
Ⅰ |
50 |
40 |
20 |
20 |
Ⅱ |
70 |
50 |
0 |
0 |
Ⅲ |
100 |
30 |
-20 |
-20 |
(2)在所有方案的最小損益值中找最大者。min{20,0,-20}=20,它所對應的方案Ⅰ就是用該方法選出的方案。
3.折衷原則
折衷法的決策步驟如下:
(1)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狀態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方案 |
min |
max |
Ⅰ |
20 |
50 |
Ⅱ |
0 |
70 |
Ⅲ |
-20 |
100 |
(2)決策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給定最大值系數α(0<α<1),最小值的系數隨之被確定為l-α。α也叫樂觀系數,是決策者樂觀或悲觀程度的度量。
(3)用給定的樂觀系數α和對應的各方案最大最小損益值計算各方案的加權平均值;
方案 |
min |
max |
加權平均值(α=0.75) |
Ⅰ |
20 |
50 |
42.5 |
Ⅱ |
0 |
70 |
52.5 |
Ⅲ |
-20 |
100 |
70 |
Ⅰ:20×0.25+50×0.75=42.5
Ⅱ:0×0.25+70×0.75=52.5
Ⅲ:(-20)×0.25+100×0.75=70
(4)取加權平均最大的損益值對應的方案為所選方案。
對應的方案Ⅲ為最大值系數α=0.75時的折衷法方案。
用折衷法選擇方案的結果,取決于反映決策者風險偏好程度的樂觀系數的確定。當α=0時,結果與悲觀原則相同;當α=1時,結果與樂觀原則相同。這樣,悲觀原則與樂觀原則便成為折衷原則的兩個特例。
4.后悔值原則(大中取小法)
后悔值原則是用后悔值標準選擇方案。所謂后悔值是指在某種狀態下因選擇某方案而未選取該狀態下的最佳方案而少得的收益。
用后悔值法進行方案選擇的步驟如下:
(1)計算損益值的后悔值矩陣。方法是用各狀態下的最大損益值分別減去該狀態下所有方案的損益值,從而得到對應的后悔值。
方案后悔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Ⅰ |
50 |
10 |
0 |
Ⅱ |
30 |
O |
20 |
Ⅲ |
0 |
20 |
40 |
(2)從各方案中選取最大后悔值。
方案后悔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max |
Ⅰ |
50 |
10 |
0 |
50 |
Ⅱ |
30 |
O |
20 |
30 |
Ⅲ |
0 |
20 |
40 |
40 |
(3)在已選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選取最小值,對應的方案即為用最小后悔值法選取的方案。對應的方案Ⅱ即為用最小后悔原則選取的方案。
5.等概率原則
等概率原則是指當無法確定某種自然狀態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順序時,可以假定每一自然狀態具有相等的概率,并以此計算各方案的期望值,進行方案選擇。
【例題1·單選題】樂觀原則是( )。
A.大中取小法
B.大中取大法
C.小中取小法
D.小中取大法
【答案】B
【例題2·多選題】以下屬于風險型決策的方法有( )。
A.淘汰法
B.環比法
C.決策樹分析法
D.盈虧平衡點法
E.決策收益表法
【答案】CE
【例題3·多選題】不確定型決策常遵循的原則有( )。
A.樂觀原則
B.悲觀原則
C.折衷原則
D.統一原則
E.等概率原則
【答案】ABCE
【例題4·單選題】(2007年)某企業開發新產品,有四種設計方案可供選擇,四種方案在不同市場狀態下的損益值參見下表,采用樂觀原則判斷,該企業應選擇( )。
某新產品各方案損益值表單位:萬元
方案后悔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Ⅰ |
50 |
40 |
20 |
Ⅱ |
60 |
50 |
10 |
Ⅲ |
70 |
60 |
0 |
Ⅳ |
90 |
80 |
-20 |
A.方案Ⅰ
B.方案Ⅱ
C.方案Ⅲ
D.方案Ⅳ
【答案】D
【解析】
方案后悔值\市場狀態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max |
Ⅰ |
50 |
40 |
20 |
50 |
Ⅱ |
60 |
50 |
10 |
60 |
Ⅲ |
70 |
60 |
0 |
70 |
Ⅳ |
90 |
80 |
-20 |
90 |
【例題5·案例分析題】(2008年)某跨國汽車公司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不僅在汽車制造領域站穩腳跟,而且通過并購、聯合等多種形式,使業務遍及家電、醫藥、建筑等多個領域。在汽車制造領域,該公司業績表現尤為突出,不斷針對不同類型人群,推出具有獨特功能和款式的新型號汽車,占領不同領域消費市場,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2008年該公司擬推出一款新功能車型,備選車型共有A、B、C三種。未來市場狀況存在暢銷、一般和滯銷三種可能,但各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難以測算。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公司對三種型號汽車的損益狀況進行了預測,在不同市場狀態下的損益值如下表所示:
某公司A、B、C三型汽車經營損益表(單位:萬元)
車型\損益值\市場狀況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A型汽車 |
600 |
400 |
100 |
B型汽車 |
700 |
600 |
0 |
C型汽車 |
800 |
500 |
-200 |
根據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該公司所實施的經營戰略為( )。
A.成本領先戰略
B.差異化戰略
C.集中戰略
D.多元化戰略
【答案】BD
(2)該公司實施戰略控制時可選擇的方法是( )。
A.生產進度控制
B.統計分析控制
C.預算控制
D.財務控制
【答案】BCD
(3)若采用折衷原則計算(最大值系數α=0.7),生產C型汽車能使公司獲得的經濟效益為( )萬元。
A.450
B.490
C.500
D.550
【答案】C
【解析】采取折衷原則C型汽車可以獲得的經濟效益為800×0.7+(-200)×(1-0.7)=500。
(4)若采用后悔值原則計算,使公司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車型為( )。
A.A型汽車
B.B型汽車
C.C型汽車
D.B型汽車和C型汽車
【答案】B
【解析】采取后悔值原則計算如下:
車型\損益值\市場狀況 |
暢銷 |
一般 |
滯銷 |
max |
A型汽車 |
200 |
200 |
0 |
200 |
B型汽車 |
100 |
0 |
100 |
100 |
C型汽車 |
0 |
100 |
300 |
300 |
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為{200,100,300},取其中最小值min{200,100,300}=100,對應的B型汽車為選取方案。
(5)該公司的這項經營決策屬于( )。
A.確定型決策
B.不確定型決策
C.風險型決策
D.組合型決策
【答案】B
【例題6·多選題】以下屬于定性決策的方法有( )。
A.淘汰法
B.頭腦風暴法
C.德爾菲法
D.盈虧平衡點法
E.名義小組技術法
【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