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 )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A.生產價格
B.價值形態
C.市場價格
D.成本價格
2. 國內生產總值是用( )來計量的。
A.半成品
B.最終產品
C.中間產品
D.在產品
3. 下列不屬于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的是( )。
A.支出法
B.生產法
C.市場價格法
D.收入法
4.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 )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
A.生產
B.支出
C.最終使用
D.創造原始收入
5. 各單位按收入法計算的增加值應包括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 )。
A.凈出口
B.最終消費
C.營業盈余
D.資本形成總額
6. 用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下列屬于政府所得收入的是( )。
A.營業盈余
B.勞動者報酬
C.生產稅凈額
D.固定資產折舊
7. 按支出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其公式是( )。
A.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支出+固定投資支出+凈出口
B.國內生產總值=固定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
C.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支出+固定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
D.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支出+固定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折舊
8. 以下對政府部門的儲蓄表述正確的是( )。
A.政府部門的儲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
B.政府部門的儲蓄包括私人儲蓄和企業儲蓄
C.政府部門的儲蓄一定是正值
D.政府部門的儲蓄一定是負值
9.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是( )的前提之一。
A.生命周期理論
B.凱恩斯消費理論
C.持久收入理論
D.所有消費理論
10. 根據凱恩斯消費理論的三個假設,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邊際消費傾向為( )。
A.正數
B.變量
C.負數
D.常數
11. 弗里德曼認為消費支出( )。
A.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會不斷減少
B.與個人生命周期有關系,不同的時期消費支出不一樣
C.是根據持久收入決定的
D.由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構成
12. 邊際儲蓄傾向的取值范圍是( )。
A.0
B.MPS>1
C.MPS=1
D.MPS<0
13. 投資乘數K是( )的倒數。
A.平均消費傾向
B.邊際消費傾向
C.平均儲蓄傾向
D.邊際儲蓄傾向
14. 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為0.7,投資支出增加30億元,這將導致均衡GDP增加( )億元。
A.9
B.21
C.43
D.100
15. 由價格總水平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出口需求的變化并與總需求成反方向變化的現象,稱為( )。
A.利率效應
B.出口效應
C.財富效應
D.替代效應
16. 長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 )。
A.與橫軸Y相交的垂直線
B.與縱軸P相交的垂直線
C.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D.向左上方傾斜的曲線
17. 狹義的講,指數是用于測定多個項目在不同場合下綜合變動的一種特殊( )。
A.算術平均數
B.相對數
C.總量指標
D.幾何平均數
18. 下列屬于質量指數的是( )。
A.產品產量指數
B.產品成本指數
C.銷售額指數
D.總產值指數
19. 拉氏指數把作為權數的各變量值固定在( )。
A.報告期
B.基期與報告期水平的平均數
C.與基期與報告期無關的水平
D.基期
20. 帕氏指數把作為權數的各變量值固定在( )。
A.基期與報告期水平的平均數
B.與基期和報告期無關的水平
C.報告期
D.基期
21. 某工廠報告期與基期比較,某產品產量增加10%,單位產品價格下降6%,那么,銷售額( )。
A.增加
B.減少
C.不增不減
D.無法確定
22. 某企業報告期與基期比較,產品產量增加3%,單位產品成本下降3%,那么,生產費用( )。
A.減少
B.增加
C.不增不減
D.無法確定
23. 某單位職工人數增加2%,工資總額增加6%,則平均工資( )。
A.增加3%
B.減少3%
C.增加3.92%
D.減少3.92%
24. 某商場商品的銷售額增長6%,平均銷售價格增長4%,則商品銷售量增長( )。
A.2.8%
B.1.9%
C.0.6%
D.3.4%
25. 某市百貨商場銷售額2007年與2006年相比為150%,同期價格水平下降6%,則該商場銷售量指數為( )。
A.133%
B.159.57%
C.121%
D.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