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經濟師考試中級金融章節精講班教輔第四章(1)
第四章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第一節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概述
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比較
一、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含義(掌握)
商業銀行的經營是指商業銀行對所開展的各種業務活動的組織與營銷。
商業銀行的管理是商業銀行對所開展的各種業務活動的控制與監督。
二、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內容
1.商業銀行經營的內容
(1)負債業務的組織與營銷
(2)資產業務的組織與營銷
(3)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組織與營銷
2.商業銀行管理的內容
(1)資產負債管理
(2)財務管理
(3)風險管理
(4)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三、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關系(掌握)
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銀行的管理是對經營活動的管理,經營是管理的對象和出發點。經營是銀行生存發展的根本,管理是為了確保經營的效率,服務于經營,為了更好的經營。
四、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原則(重點掌握)
(一)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原則
1.安全性――首要原則
2.流動性――包括資產的流動性和負債的流動性
3.盈利性――追求盈利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核心目標
(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關系
既有聯系又有矛盾。
1.流動性與安全性成正比;但流動性、安全性與盈利性成反比。
2.安全性是經營的前提,是經營管理原則之首;流動性是實現安全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總體:商業銀行要在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原則的確立與發展
經歷了四個階段:
(1)單一的貸款“三原則”
(2)專業銀行的貸款管理原則
(3)經營與管理“三原則”的初步確定
1995年《商業銀行法》經營管理原則在我國初步確立:“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
(4)經營與管理“三原則”的調整 2003年改為:“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
(四)我國商業銀行的審慎經營規則
2003年12月第十屆人大第六次會議通過的《銀行業監督管理法》提出:審慎經營包括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損失準備金、風險集中、關聯交易、資產流動性等要求。
所謂審慎性,源于會計處理上,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盡可能建立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經營者的風險負擔,具體辦法是盡可能低估企業的資產與收益,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則給予充分估計。
【例題?單選題】2003年修改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包括安全性、流動性和( )。
A.政策性
B.公益性
C.效益性
D.審慎性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2003年修改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包括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